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5课 喂——出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哂笑、牟取”的读音词义。理解运用文中30多个成语;
2.了解作家及科幻小说的文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3.了解小说的情节,理解作品的主旨;
4.把握文意,理解作品的深意,培养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兴趣;
情感与价值目标:
5.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目标1、3
教学难点
目标4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科学发展到今天,让人类很有成就感。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却又渐渐远离了自然,人类不断地征服自然,而大自然有时又无情地报复了人类。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未来社会,看一看哪儿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有一天,一位正在悠闲休息的人听到了一声奇怪的呼唤“喂——出来”,这声音从何而来,又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共同走进日本作家星新一创作的科幻小说《喂——出来》,去联想,去想象,也许小说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愉悦,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
2.作者简介:星新一,日本现代小说家。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
3.文体介绍:
科幻小说,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1797—1851)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科幻小说。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解释词语
哂笑:讥笑。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牟取:谋取名利。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自由抒发阅读感受。
教师可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①文章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②小说表达了怎样一个主旨?
3.课堂交流
同桌或四人小组相互交流后全班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用简洁的语言复述。
学生发言后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归纳:
①本文讲了一个“填洞公司”利用偶然发现的一个“无底洞”招徕生意,最终人们将整个城市所有难以处理的废弃物全部填入洞中,而最终人类将要为自作聪明付出代价。
②可以结合研讨与练习二进行分析,也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发表独立的见解。
三、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通过感知,我们知道了小说中有一个深不可测的洞,而面对着这个洞,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而小说的结尾更是奇特,那奇怪的叫声和小石头从那里来?天上掉下那块石头后,又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可能发生的事情吧。
2.自主探究
学生可以自由讨论,也可以模仿文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发现深洞后的言和行,做模仿表演,让学生品味人物言行背后的心理活动。
学生也可以自设疑问,进行局部赏析,如39~56自然段这一部分,学生在研读中提出一些思考题,教师将各小组讨论题集中归纳,如:
①深深的无底洞有什么用场?
②城市公害是怎样造成的?
③结尾那位工人听到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④结尾的小石头出现意味着什么?
师生可以互动式讨论,讨论后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①人民将城市中的所有垃圾不加处理地填入深洞。
②人们只顾拼命扩大生产,从而造成城市公害。
③从那个无底洞中飘出来的。
④意味着原先人们扔进洞里的垃圾污物将接踵而至,大自然对人类进行一次次惩罚的行动即将开始。
四、体验反思
1.学生可以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直接质疑。
2.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向学生质疑。如:
局部反思可设题:
文中结尾两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此处描写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理?给人以怎样的启示?
整体反思可设题:
故事是虚构的,这是科幻小说的特点,但存在着现实基础。试着举出一两个因人类破坏环境而招致大自然报复的事例。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回答,也可以自己提问,请同学回答。
①人们仍陶醉于短暂的清洁与美丽的幸福之中,并未感觉到危险就要降临。
②我国六七十年代盲目垦荒,使土地沙化严重,生产受影响。竺可桢写了《向沙漠进军》一文,其中的例子发人深思。
五、拓展延伸
1.假如将文章内容的设计化为三幅漫画,想一想三幅画应各画什么内容?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人们应怎样处理废水、废气、废物?为什么这样处理?
3.为更好地保护环境,建立美好家园,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试提出一些主张和建议。
六、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
科学幻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想像,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现实中寻找故事的影子,让他们自己探究作品有什么寓意,又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另外,本文的情节特别是结尾很有特点,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
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句中画线字注音。
①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 )取什么利润,要不要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
②一位记者拿来一根很长的绳子,把一只秤( )砣缚( )在一端,小心翼翼地往下放,绳子一尺一尺地慢慢放了下去。
③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棘( )手。
④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 )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2.下列四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微不足到 任劳任怨 一事同仁 慷慨大方
B.逍遥法外 心安理德 深不可测 胸有成竹
C.不容置疑 镇定自若 众目睽睽 齐心协力
D.振耳欲聋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黑咕隆咚
3.为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4.给下面一段话标上标点符号。
难道就这么草草收场了周围那些看热闹的人都觉得有些可惜但也没有办法看来只好扫兴而归了正在这时候有一个人满头大汗地从人堆里挤了出来大声地提议道请把这个洞让给我吧我来给你们填
5.解释画线的词语。
①有的人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
贪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箱盖在这个洞的上方自动地打开,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就倾泻到这个洞里。
倾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雨后春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móu ②chèng fù ③jí ④lüè
2.C
3.晕 yùn晕车 yūn头晕 颤 chàn颤抖 zhàn颤栗
4.了?惜。法,了。候,来,道:“吧。填。”
阅读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这一年的秋收季节,这位专利权所有者创办了一家新奇的“填洞公司”。在这个洞的附近造起了一所小房子,门上挂着一块小小的招牌。
接着,这位专利权所有者就叫他的伙伴们在城里到处奔走,用各种方法进行宣传。
“本公司有一个绝妙的深不可测的洞。据学者们估计,其深度至少在五千米以上。这是容纳原子能反应堆的核废料等危险物品的最好场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不久,政府有关部门发给了营业许可证。许多原子能发电公司都争先恐后地前来签订合同。开始,村里人都有点担心,生怕会出什么事情。可是,“填洞公司”派人对他们进行说明,这是一个非常保险的洞,即使过上几千年也绝不会对地面上产生什么危害。同时,村民们还可以从中得到好处呢。大家明白了,也就放心了。不久从城里到这个村庄的现代化高速公路也建成通车了。
卡车在公路上奔驰着,源源不断地运来了许多铅做的大箱子。箱盖在这个洞的上方自动地打开,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就倾泻到这个洞里。
外交部和国防部把那些用不着的机密文件连同保险柜一块地扔了进去。随车前来执行监督任务的政府官员们,很轻松地谈论着打高尔夫球的事情,而那些职位较低的工作人员,则一边扔着各种文件,一边谈论着洋球房的事情。
看上去,这个洞似乎永远也填不满。大家都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越深洞的直径越大。“填洞公司”的经营规模一点一点扩大了起来。
在大学里做传染病实验的那些动物的尸体被运了来,并且其中还夹杂着不少无人认领的流浪者的尸体。有关方面制定了一个计划,准备铺设大量的管道,以便把城市里的废物和污水全都排放到这个洞里去。这个办法要比向海洋排污高明多了。
这个洞使得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们感到了极大的欣慰。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拼命地扩大生产规模,从而给城市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公害。可是,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很棘手。并且人们都只愿意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不愿意天天和各种各样的垃圾打交道。现在人们都认为,这个社会问题将可以由这个洞来妥善解决。
订了婚的姑娘们都把从前的那些日记本丢进了这个洞里。还有的人把从前同恋人一起拍的照片扔进了洞里,然后又心安理得地开始了新的恋爱。
警察把那些伪造得极其巧妙的假钞票没收来以后,也统统交给这个洞处理,从此便可万无一失了。而犯罪分子们则把各种犯罪证据都悄悄地扔进了洞里,以为这样就能逍遥法外了。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了一颗铆钉之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
“喂——出来!”
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晴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1.哪些城市垃圾扔进了洞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中幻想出的这个“深不可测的洞”,有什么现实意义?试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结尾的叫声和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从小说中领悟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扔进洞里的城市垃圾包括核废料、机密文件、动物尸体、流浪者尸体、废物、污水、日记本、照片、假钞、犯罪证据。
2.人们把城市的废物和污水排放到河流、湖泊、海洋中去,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漂流得无影无踪,这就是把河流、湖泊、大海看作“深不可测的洞”了;人们把废气排到大气中,同样是把大气层看作“深不可测的洞”。
3.都从那个深不可测的黑洞里来。原来往洞里丢进什么,什么都将出来,飞到这座城市居民的头顶上,让他们饱尝自己酿成的苦果。
4.①不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人类终将遭到灭顶之灾。②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的是长远的眼光,不能
5.①贪得无厌。②很快地从高处落下。③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阅读二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了一颗铆钉之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
“喂——出来!”
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晴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1.“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言下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奇怪的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结尾来看,小说采用了什么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的结尾留有广阔的想像空间,那块石头掉下来以后还会发生什么,请展开想像,续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人们满足于眼前成就,意识不到“无底洞”带来的严重后果。
2.人类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本未考虑长期利益。
3.无底洞。
4.采用循环式的结构。小说开头写突然出现了无底洞,人们对着洞大喊“喂——出来”,并扔进了一块小石头;结尾施工的工人听到了奇怪的叫声“喂——出来”,并飞出了一块小石头。这样的结构体现了“自然的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扔进洞里的垃圾总有一天会成为压在人们头上的灾害”这一观点。
5.略
阅读三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不管是仍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认劳认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尉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象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1.文中出现了四处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这个无论什么都“照收不误”的“洞”象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洋和天空又变美丽了,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为什么说“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村长,你会怎样处置这个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仍——扔 认——任 尉——蔚 象——像
2.象征着无所不包的大自然。
3.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也许一时会给人们带为利益,但人们千万不要被蝇头小利蒙蔽了双眼,保护生态环境应有长远的眼光。
4.说明人们不顾虑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只想到了自己。
5.略
阅读四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了一颗铆钉之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
“喂—出来!”
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晴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清澈如洗:_____________ 微不足道:_____________
2.“喂——出来”这个叫声,工人觉得奇怪,你觉得奇怪吗?为什么?
。
3.“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
4.“小石头”为什么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
参考答案:
1.干净得像刚刚洗过一样。藐小得不值得一提。
2.不觉得。因为这是当初那个年轻人向洞内喊的话,隔了一段时间,回音传回来了,预示着抛向洞内的一切都会再倾泻到人们头上。
3.这句话是说,从表面上看,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会给人们带来一时的利益,但里面潜伏着巨大的隐患。
4.“小石头”其实预示着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小小报复,说它“微不足道”是说人类对这种最初的小报复并不在意。人们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没有预见到可怕的未来。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