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校:
班级:五
执教日期
课题:列方程解决问题
课时:1
执教教师
一、教学目标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2、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3、让学生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二、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学习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2、让学生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三、教材分析《列方程解决问题》是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开始渗透用方程思想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这一单元是上学期简易方程的延续,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本节课主要是用方程的思想设出未知量,找到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面积图形中的未知量。四、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了方程和简易方程(一),初步学会了“等量关系”对于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上学期学习的列方程解决问题主要是简单的加减和倍数关系,对于复杂的问题还未有涉及。学生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还不能熟练运用列方程的方法,在找等量关系时思路不清晰,
需要进一步指导。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解方程:6(5+x)÷
2
=
36(2)复习以前学过的公式:C=2(a+b)
S=ab
C=4a
S=a2
S=ah
S=ah÷2
S=(a+b)h÷2
解方程复习周长面积公式
复习部分安排解方程,帮助学生巩固方程的解法和检验,同时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计算公式,这样导入新课比较自然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用一根长为2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多少厘米?(1)分析、交流:
先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再找等量关系来列方程。(2)板书:解: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2(
8
+
x
)=
28
,
8
+
x
=
14
x
=
6.答: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3)比较算术与方程的解法。(建议学生,选择方程的方法。)
(4)检验。2、练习一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是900平方米,高36米,它的底边长多少米?问:(1)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2)能不能直接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高。(3)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未知数高怎样表示?3、小结:根据计算公式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解答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学生讨论学生练习并交流。
让学生通过尝试、分析、交流、比较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体会用方程解与算术解的区别。练习时学生会出现方程和算术两种解法,通过方程与算术解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用方程解的优越性。
三、巩固练习
1、只列方程不求解:(1)有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00㎡,宽是40m,长应是多少米?(2)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26厘米,它的长是8厘米,它的宽应是多少厘米?(3)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100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2、练一练:列方程解决问题(1)长方形游泳池占地600平方米,长30米,游泳池宽多少米?(2)面积为15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纸片的底边长6厘米,这条底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3)一块梯形草坪的面积是30平方米,量得上底长4米,高6米,它的下底长多少米?3、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学生练习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熟练掌握面积和周长中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思考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说一说收获和疑问
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问题解: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2(
8
+
x
)=
28
,
8
+
x
=
14
x
=
6
答: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