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原卷板+解析版)湘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原卷板+解析版)湘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1-24 19:58:00

文档简介

单元素养评价(一)(第一章)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8·浙江6月学考)2018年6月14日,中国发射了人类第一颗连接地月的通信卫星“鹊桥”,为年底发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提供通信,这将有利于揭开月球背面的秘密。“嫦娥四号”将要探测的月球属于
(  )
A.卫星
B.行星
C.小行星
D.矮行星
【解析】选A。“嫦娥四号”是月球探测器,月球是围绕地球(行星)运行的卫星。
  (2020·承德高一检测)2018年2月8日,南天区出现流星雨。下图为当天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完成2、3题。
2.流星发亮的原因是流星体
(  )
A.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B.捕获太阳带电粒子
C.摩擦地球稠密大气
D.反射太阳短波辐射
3.当天晚上,地球上能够观察到火星、木星、土星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
【解析】2选C,3选A。第2题,流星会发光是因为它的流星体质量较大,进入地球大气后来不及在高空燃尽而继续闯入稠密的低层大气,以极高的速度和地球大气剧烈摩擦,产生出耀眼的光亮。第3题,火星、木星、土星与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为自西向东,由材料可知,该图是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公转方向应该为逆时针,所以自西向东的排列顺序为木星、火星和土星。
  (2020·吴忠高一检测)《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重影响的是
(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宜的温度范围
C.适中的日地距离
D.稳定的太阳光照
5.地球抵达新家园,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解析】4选B,5选D。第4题,如果地球不自转,则昼夜交替周期很长,面对太阳一侧温度较高,背对一侧则比较低,昼夜温度变化范围变大,温度不会适宜,不利于生命生存;安全的宇宙环境与大小行星的运转轨道有关;日地距离与稳定的太阳光照都没有变化。第5题,地球虽然弹射出太阳系,然后又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依然位于银河系之内,但是在太阳系之外。
  2017年9月6日19时53分,太阳爆发超级大耀斑。据此完成6、7题。
6.该太阳活动会导致
(  )
A.地表温度明显提高
B.大气电离层受到扰动
C.水循环动力减弱
D.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
7.该太阳活动爆发之后数天,是观看和拍摄极光的最佳时机,较佳的观看地点是
(  )
A.赤道附近
B.北冰洋附近
C.青藏高原
D.撒哈拉沙漠
【解析】6选B,7选B。第6题,耀斑爆发会使电离层受到扰动,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其他选项的现象不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第7题,极光形成的原因:太阳活动中的高速粒子流,一部分高能粒子受地球磁场所迫,沿着磁力线向地球的南北磁极大量降落,与高层大气的原子和分子撞击,从而激发出绚丽多彩的极光,因而只有在两极地区才能看到极光。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证实,太阳在2017年9月6日晚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太阳耀斑大爆炸),其爆炸等级打破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专家表示此次CME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据此完成8~10题。
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闪焰”发生于光球层
B.“闪焰”发生时,CME格外强烈
C.CME发生于色球层
D.CME发生地温度低于“闪焰”发生地
9.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约是
(  )
A.2005~2006年
B.2006~2007年
C.2007~2008年
D.2008~2009年
10.“闪焰”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包括
(  )
A.我国北方极光绚烂
B.国内电话通话中断
C.许多地区短波通信中断
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
【解析】8选B,9选B,10选C。第8题,由材料可知,“闪焰”为太阳耀斑大爆炸,耀斑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耀斑爆发时,会发射出强烈的电磁辐射。第9题,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因此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约为2006~2007年。第10题,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国内的有线电话通话不会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从而会使许多地区短波通信中断;太阳活动对降水有一定的影响,有可能降水增多,也有可能降水减少。
【补偿训练】
  下图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
A.生物出现
B.水体的运动
C.风的形成
D.火山的喷发
(2)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
A.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解析】(1)选D,(2)选A。第(1)题,植物的生长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大气和水体的运动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煤炭、石油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辐射能,火山的喷发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第(2)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图中四地的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角速度:乙>丙>甲>丁
B.线速度:甲>乙>丙>丁
C.角速度:乙>丙>丁>甲
D.线速度:丁>丙>乙>甲
12.图中四地在6月22日这天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丙>丁>甲
D.丁>丙>乙>甲
【解析】11选B,12选B。第11题,除极点外,其余各处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四地角速度相等,线速度甲>乙>丙>丁。第12题,6月22日这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据此,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为乙>丙>甲>丁。
  据报道,美国航母战斗群于当地时间2018年4月11日18时30分离开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海军基地(36°54'N,76°18'W),经大西洋前往欧洲和地中海执行部署任务,24日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据此完成13、14题。
13.航母战斗群出发时,北京时间为
(  )
A.11日5:30
B.12日5:30
C.11日7:30
D.12日7:30
14.航母航行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白昼长度逐渐变短
B.船员看到太阳从东北方海面升起
C.济宁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
D.船员经历的一个昼夜长度大于24小时
【解析】13选D,14选B。第13题,76°18'W为西5区,与北京时间(东8区)相差13个时区,北京时间比西5区早13个小时,用“东加”即可得出为“4月11日18时30分+13时=12日7时30分”。第14题,航行期间,北半球白昼长度逐渐变长;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故船员看到太阳从东北方海面升起;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不断的向北移动,济宁离直射点越来越近,济宁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美国航母战斗群是往东行驶,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船员经历的一个昼夜长度小于24小时。
  地球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据此回答15、16题。
15.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无日变化
D.各地无四季变化
16.若黄赤交角变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减少
B.温带范围变大
C.7月,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加大
D.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增大
【解析】15选C,16选C。第15题,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各地昼夜等长,也不会发生四季变化。第16题,具体分析如下:
  (2020·铜仁高一检测)读下图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完成17~19题。
17.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  )
①使“太阳光线”对准地球仪的球心
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③使地球仪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
④使“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该同学将地球仪沿图示轨道移动一周,可以观察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  )
A.23.5°S~23.5°N
B.90°S~90°N
C.66.5°S~66.5°N
D.始终直射赤道
19.图中地球所在位置的日期是
(  )
A.6月22日前后
B.12月22日前后
C.3月21日前后
D.9月23日前后
【解析】17选B,18选A,19选B。第17题,球心在公转轨道面内,所以“太阳光线”对准地球仪的球心。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的,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所以方向不变。第18题,地球公转一周,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一个周期,太阳直射点最北点为北回归线(23.5°N),最南点为南回归线(23.5°S),所以该同学将地球仪沿图示轨道移动一周,可以观察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23.5°S~23.5°N。第19题,从图中看出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为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
  (2020·黄桥高一检测)下图是北京市某中学老师10月29日在一条南北向街道面向南方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20、21题。
20.照片的拍摄时间是
(  )
A.6:00
B.10:00
C.14:00
D.18:00
21.该时间之后2个小时内,树影将
(  )
A.变短,顺时针移动
B.变短,逆时针移动
C.变长,顺时针移动
D.变长,逆时针移动
【解析】20选B,21选A。第20题,由材料可知,该街道为南北向,该照片为面向南方拍摄的照片,此时树影朝向为西北方向,因此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由于该日为10月29日,北半球昼短夜长,6时太阳还没有日出,10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第2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照片为上午10时左右太阳位于东南方向拍摄的,该时间之后2个小时内,即10时到12时,太阳高度增大,树影将变短;太阳由东南向南顺时针移动,则影子由西北向北顺时针移动。
  当位于富士山顶正中那一瞬间,太阳就像一颗钻石光芒四射,在富士山的衬托下,美丽异常,这种美景被摄影爱好者们称之为“钻石富士”。读图甲和图乙,回答22、23题。
22.某摄影爱好者某日在M地附近拍摄“钻石富士”奇观,该日最可能在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3.春分日时,某摄影爱好者在N湖附近期待拍摄到“钻石富士”奇观,则拍摄的地方时大约是(  )
A.6:00
B.9:
00
C.11:00
D.12:00
【解析】22选C,23选B。第22题,图中M地位于富士山的东南方向,如果要拍摄出图乙的景观,此时的太阳应位于富士山的西北方向,所以应是日落景观。日落西北,应是夏季7月份;1月份是冬季,日落西南。4月与10月日落偏西方,拍摄到的可能性小。第23题,春分日时,6:00日出东方。在图中N湖拍摄到图乙的景观,太阳应位于东南方向,最可能是9:00。
  (2020·赣州高一检测)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24、25题。
24.图Ⅰ是观测者从图Ⅱ中何处观测到的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5.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
A.12月22日11时
B.6月22日11时
C.12月22日7时
D.6月22日7时
【解析】24选D,25选A。第24题,根据图Ⅰ可以得出,此时南极圈内发生了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图Ⅰ应该是从南极上空观测地球所得的太阳光照图,因此图Ⅰ对应图Ⅱ中丁处。第25题,北京时间为东经120°的地方时,据图可知,135°E经线平分昼半球,地方时为12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计算出东经120°的地方时为11时。根据上题结论,此日为冬至日,故北京时间可能是12月22日11时。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填写行星名称:B________,
D__________,E________。?
(2)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具有______性、________性、________性。?
(3)图中E字母所表示的行星,从结构特征来看属于________行星。?
(4)图中虚线是________的运行轨道,该天体上一次回归地球是在1986年,她的周期是76年,则它下一次回归将在________年。?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可知图中行星名称:B是木星,
D是天王星,E是火星。第(2)题,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公转的轨道接近正圆,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则可知八颗行星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第(3)题,根据E行星的位置,可知图中E字母所表示的行星为火星,从结构特征来看属于类地行星。第(4)题,图中虚线是彗星的运行轨道,该天体上一次回归地球是在1986年,她的周期是76年,则它下一次回归将在2062年。第(5)题,此图所反映太阳系中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为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
答案:(1)木星 天王星 火星
(2)同向 共面 近圆
(3)类地
(4)彗星 2062年
(5)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轨道安全,互不干扰)
27.读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地区是____________。?
(2)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耕作制度有何影响?为什么?
(3)在农业生产上,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农民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利用太阳光热资源,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上对太阳辐射还有哪些利用方式?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例,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地区是青藏高原。第(2)题,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南、北方地区的热量差异,南方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所以热量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所以说纬度差异,导致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熟制差异。第(3)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上,对太阳辐射的利用方式还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灶、温室生产等。
答案:(1)青藏高原
(2)影响:导致南、北方熟制差异。
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南、北热量差异,南多北少。
(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灶,温室生产等。
28.下面是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图示反映的日期是____________前后。?
(2)在甲、乙、丙三地中,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____地。?
(3)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______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日________时。?
【解析】第(1)题,结合地球自转知图示为北半球,180°过晨昏线与北极圈的切点且平分昼半球,北极圈以内为极夜,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3.5°S,从而可得出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第(2)题,乙地纬度最低,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第(3)题,甲、乙、丙三地中,丙地方向最靠西,只要丙地进入新的一天,则三地全部进入。结合图示和新旧日期分布,丙地需要16小时才可进入新的一天。根据地方时计算,甲地比丙地早4个小时,根据新旧日期变更和时间计算知,届时,甲地地方时为23日4时。
答案:(1)(23.5°S,180°) 12月22日
(2)乙 (3)16 23 4
29.(2020·运城高一检测)读太阳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
(2)此刻,北京时间是______月______日(前后)______点整
。?
(3)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
(4)图中A点日落时刻是______点,B点昼长是______小时。?
(5)图示日期,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
?
【解析】第(1)题,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应包括纬度位置和经度位置。图示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时的经线,即图示最左侧正对太阳光线所在经线,根据图示60°W,直射点经线与之构成大圆,为120°E。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120°E,则此刻北京时间为12月22日12时整。第(3)题,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第(4)题,图中A点位于赤道,昼夜平分,日落时刻是18点,B点的昼弧在6格中占了4格,则一天占8格,1格两小时,昼长是16小时。第(5)题,A点位于赤道,H=90°-∣α-β∣,α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为所求纬度(北纬取正值,南纬取负值),图示日期,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5°-0∣=66.5°。
答案:(1)23.5°S 120°E
(2)12 22 12
(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4)18 16
(5)
66.5°
30.下面两幅图中,图1为某日地球表面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2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1所示的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______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图中b点时值正午时,人影朝________方向;图中此时b点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_。?
(3)此刻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4)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北京在未来的半年内昼夜长短将如何变化__________;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C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其公转速度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日根据a、b、c三地的昼长状况,从长到短依次排列是__________;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是__________。?
(6)此季节上海的昼长________(填“长于”或“短于”或“等于”)福州的昼长。?
【解析】第(1)题,根据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可知,地球逆时针转动,所以为北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为夏至日。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C处。从图示可以看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是135°W,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是45°E,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23.5°N,45°E)。第(2)题,图1所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位于b点的北方,所以当图中b点时值正午时,人影朝南;b点位于晨线上,太阳高度为0。第(3)题,
45°E是12时,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公式可知,此刻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7:00。0时经线是135°W,所以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是135°W向东到180°。第(4)题,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京在未来的半年内昼渐短、夜渐长。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C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其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第(5)题,此日根据a、b、c三地的昼长状况,从长到短依次排列是acb。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是abc。第(6)题,北半球的夏季上海的昼长长于福州的昼长。
答案:(1)夏至 C (23.5°N,45°E)
(2)正南 0
(3)6月22日17:00 
135°W向东到180°
(4)向南 
昼渐短、夜渐长 先变慢、后变快
(5)acb 
abc
(6)长于
PAGE
-
14
-单元素养评价(一)(第一章)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8·浙江6月学考)2018年6月14日,中国发射了人类第一颗连接地月的通信卫星“鹊桥”,为年底发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提供通信,这将有利于揭开月球背面的秘密。“嫦娥四号”将要探测的月球属于
(  )
A.卫星
B.行星
C.小行星
D.矮行星
  (2020·承德高一检测)2018年2月8日,南天区出现流星雨。下图为当天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完成2、3题。
2.流星发亮的原因是流星体
(  )
A.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B.捕获太阳带电粒子
C.摩擦地球稠密大气
D.反射太阳短波辐射
3.当天晚上,地球上能够观察到火星、木星、土星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
  (2020·吴忠高一检测)《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重影响的是
(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宜的温度范围
C.适中的日地距离
D.稳定的太阳光照
5.地球抵达新家园,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2017年9月6日19时53分,太阳爆发超级大耀斑。据此完成6、7题。
6.该太阳活动会导致
(  )
A.地表温度明显提高
B.大气电离层受到扰动
C.水循环动力减弱
D.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
7.该太阳活动爆发之后数天,是观看和拍摄极光的最佳时机,较佳的观看地点是
(  )
A.赤道附近
B.北冰洋附近
C.青藏高原
D.撒哈拉沙漠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证实,太阳在2017年9月6日晚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太阳耀斑大爆炸),其爆炸等级打破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专家表示此次CME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据此完成8~10题。
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闪焰”发生于光球层
B.“闪焰”发生时,CME格外强烈
C.CME发生于色球层
D.CME发生地温度低于“闪焰”发生地
9.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约是
(  )
A.2005~2006年
B.2006~2007年
C.2007~2008年
D.2008~2009年
10.“闪焰”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包括
(  )
A.我国北方极光绚烂
B.国内电话通话中断
C.许多地区短波通信中断
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
【补偿训练】
  下图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
A.生物出现
B.水体的运动
C.风的形成
D.火山的喷发
(2)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
A.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图中四地的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角速度:乙>丙>甲>丁
B.线速度:甲>乙>丙>丁
C.角速度:乙>丙>丁>甲
D.线速度:丁>丙>乙>甲
12.图中四地在6月22日这天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丙>丁>甲
D.丁>丙>乙>甲
  据报道,美国航母战斗群于当地时间2018年4月11日18时30分离开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海军基地(36°54'N,76°18'W),经大西洋前往欧洲和地中海执行部署任务,24日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据此完成13、14题。
13.航母战斗群出发时,北京时间为
(  )
A.11日5:30
B.12日5:30
C.11日7:30
D.12日7:30
14.航母航行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白昼长度逐渐变短
B.船员看到太阳从东北方海面升起
C.济宁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
D.船员经历的一个昼夜长度大于24小时
  地球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据此回答15、16题。
15.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无日变化
D.各地无四季变化
16.若黄赤交角变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减少
B.温带范围变大
C.7月,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加大
D.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增大
  (2020·铜仁高一检测)读下图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完成17~19题。
17.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  )
①使“太阳光线”对准地球仪的球心
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③使地球仪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
④使“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该同学将地球仪沿图示轨道移动一周,可以观察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  )
A.23.5°S~23.5°N
B.90°S~90°N
C.66.5°S~66.5°N
D.始终直射赤道
19.图中地球所在位置的日期是
(  )
A.6月22日前后
B.12月22日前后
C.3月21日前后
D.9月23日前后
  (2020·黄桥高一检测)下图是北京市某中学老师10月29日在一条南北向街道面向南方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20、21题。
20.照片的拍摄时间是
(  )
A.6:00
B.10:00
C.14:00
D.18:00
21.该时间之后2个小时内,树影将
(  )
A.变短,顺时针移动
B.变短,逆时针移动
C.变长,顺时针移动
D.变长,逆时针移动
  当位于富士山顶正中那一瞬间,太阳就像一颗钻石光芒四射,在富士山的衬托下,美丽异常,这种美景被摄影爱好者们称之为“钻石富士”。读图甲和图乙,回答22、23题。
22.某摄影爱好者某日在M地附近拍摄“钻石富士”奇观,该日最可能在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3.春分日时,某摄影爱好者在N湖附近期待拍摄到“钻石富士”奇观,则拍摄的地方时大约是(  )
A.6:00
B.9:
00
C.11:00
D.12:00
  (2020·赣州高一检测)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24、25题。
24.图Ⅰ是观测者从图Ⅱ中何处观测到的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5.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
A.12月22日11时
B.6月22日11时
C.12月22日7时
D.6月22日7时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填写行星名称:B________,
D__________,E________。?
(2)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具有______性、________性、________性。?
(3)图中E字母所表示的行星,从结构特征来看属于________行星。?
(4)图中虚线是________的运行轨道,该天体上一次回归地球是在1986年,她的周期是76年,则它下一次回归将在________年。?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读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地区是____________。?
(2)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耕作制度有何影响?为什么?
(3)在农业生产上,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农民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利用太阳光热资源,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上对太阳辐射还有哪些利用方式?
28.下面是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图示反映的日期是____________前后。?
(2)在甲、乙、丙三地中,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____地。?
(3)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______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日________时。?
29.(2020·运城高一检测)读太阳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
(2)此刻,北京时间是______月______日(前后)______点整
。?
(3)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
(4)图中A点日落时刻是______点,B点昼长是______小时。?
(5)图示日期,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
?
30.下面两幅图中,图1为某日地球表面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2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1所示的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______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图中b点时值正午时,人影朝________方向;图中此时b点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_。?
(3)此刻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4)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北京在未来的半年内昼夜长短将如何变化__________;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C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其公转速度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日根据a、b、c三地的昼长状况,从长到短依次排列是__________;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是__________。?
(6)此季节上海的昼长________(填“长于”或“短于”或“等于”)福州的昼长。?
PAGE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