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期末复习练习题
一、单选题
将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打开,把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上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
熄灭
B.
燃烧得更旺
C.
先燃得更旺,后熄灭
D.
无明显变化
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曹军木船被烧成一片火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B.
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
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
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小丽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红磷着火点;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A.
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
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C.
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D.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夜晚发现厨房的液化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
B.
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加水灭火
D.
易燃物和易爆物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
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
能源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煤炭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
厨房的油锅着火,可以立即用水浇灭
C.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
D.
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选择燃料需考虑产物对环境的影响。下列燃料的利用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
焦炭
B.
酒精
C.
煤油
D.
氢气
下列物质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
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
B.
柴油机排出的废气
C.
煤燃烧产生的烟气
D.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你认为在选择燃料的时候不需要考虑的条件是什么
燃料的状态?
燃料的价格?
燃料单位质量放出的热量?
燃料的颜色?
燃料燃烧后的生成物?
燃料是否易得。
A.
B.
C.
D.
E.
其他组合或其他条件
绿色交通工具是指在行驶中对环境不发生污染或污染程度很小的载客工具。下列交通工具的使用对环境污染最大的是
A.
无轨电车
B.
柴油汽车
C.
天然气汽车
D.
氢气动力车
下列实验操作或图示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二氧化碳验满
C.
洗涤试管
D.
禁止携带火种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甲烷用作燃料
D.
氮气、氦气做保护气
下图收集某气体的装置。由实验装置可以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请你在表中找出相对应的选项
A.
A
B.
B
C.
C
D.
D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向上排空气法
B.
点燃酒精灯
C.
滴加液体
D.
加热液体
二氧化氮在常温下溶于水且可与水发生反应,密度比空气大,现要收集二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向上排空气法
B.
排水法
C.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
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用作燃料
B.
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可用来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C.
一定条件下,氧气和二氧化碳之间不可以相互转化
D.
可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
据报道,今年5月,某货轮在维修期间因操作失误发生事故,大量二氧化碳从船用灭火装置中泄漏进入船舱,造成人员伤亡。
二氧化碳能灭火反映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这次意外发生后,抢险人员向船舱喷水,以降低舱中二氧化碳浓度,其原理是______。
为改善环境质量,节约化石资源,国家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我国已掌握了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通过生物发酵获得乙醇。车用乙醇汽油是由燃料乙醇与汽油按一定比例调和形成的。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混合燃料E10乙醇汽油就是由的乙醇和的普通汽油调和而成,与普通汽油相比,乙醇汽油减排总体可超过,同时减少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乙醇汽油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使用乙醇汽油的好处是节约化石资源、______。
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种现象,更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
今春,我市发生严重旱灾,干冰等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干冰的名称是______;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将天然水变成最接近纯水的方法是______;
在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家庭兴建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厨房中有白糖和纯碱碳酸钠两种白色固体,请用化学方法鉴别______;
哈尔滨的冰灯享誉世界,有的冰灯的灯管里因为填充了稀有气体而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主要原因______。
水在生活和实验室中有着重要作用,从性质角度看:
水能电解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验证该反应发生时,可将二氧化碳通入
_________________中。
水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化学方程式为:光照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三、实验题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用如图1所示装置,
A处装有浓氨水,B处滤纸条上1、2、3处各滴一滴无色酚酞溶液。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另取一个相同的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用品,在A处稍加热,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如图2装置探究物质燃烧条件,“V”形玻璃管中A处盛有的热水,
若A、B两处放入白磷,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处白磷燃烧,而A处白磷不燃烧,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若A、B两处放入红磷,观察到红磷都不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图3是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
酒精灯加铁丝网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
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
C.该实验说明木炭具有还原性
D.该实验说明木炭具有可燃性
我国国务院在2000年2月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这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工程,其中“气”是指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______
写化学式
如右图,集气瓶里盛有甲烷,U形管左右液面相平,将整个装置放置在?阳光之下一定时间,左边液面
______
,再将该装置放入黑暗中,若观察到液?面仍保持原状,即可证明甲烷是温室气体.
天然气管道在第一次输送到用户家里时必须先在管道内充满氮气,这样?做的原因是
______
.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为了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
某同学连接A、F、G装置进行实验,G装置中放入澄清的石灰水。
若A中加入药品后,F中蜡烛燃烧的更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若A中加入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则F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液态空气的容器盖打开时,因为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最低,首先蒸发出来,随后才是氧气,因为氮气不助燃;隔绝了氧气,因此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的上方时首先遇到氮气因为缺氧熄灭;
故选A.
根据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最低,液态空气的容器盖打开时,首先蒸发出来的是氮气,随后才是氧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和空气中气体的沸点的不同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2.【答案】A
【解析】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变的,所以A错误;
B、木船燃烧必须有充足的可燃物,船上的枯枝和油都是可燃物,所以B正确。
C、东南风加大了空气的流动,增大了单位时间内氧气的浓度,致使木船越烧越旺,所以C正确。
D、因为木船连在一起,一旦起火,没法及时隔离,造成全部起火。
故选:A。
本题以电影赤壁中的一个场景为载体考查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3.【答案】A
【解析】解:A、白磷、红磷都具有可燃性,都是可燃物,故A认识错误;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是提供热量使白磷达到着火点,二是隔绝空气,故B认识正确;
C、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因为水中没有氧气,故C认识正确;
D、热水的温度只有,红磷的着火点是,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故D认识正确。
故选:A。
A、根据白磷、红磷都具有可燃性分析;
B、根据水的作用考虑;
C、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来考虑本题;
D、根据红磷的着火点、热水的温度考虑.
】本题通过实验探究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要根据题意细心分析.
4.【答案】B
【解析】解:A、泄漏的天然气与空气充分接触,遇火燃烧将会产生爆炸,开灯产生的电火花会引燃泄漏的天然气,因此开灯检查天然气的泄漏是绝对不可取的。故A错误;
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二氧化碳由液态变成气态,不留任何痕迹,可以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故B正确;
C、油锅内加水,油的密度比水小,会使油浮在水面不能使火熄灭;应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故C错误;
D、易燃物和易爆物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故D错误。
故选:B。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需和氧气接触,三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当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燃烧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了,意外地燃烧会造成伤害事故,应尽量避免.
掌握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就能解决此题.
5.【答案】A
【解析】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不合理
B、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合理;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是提供充足的氧气,合理;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是隔绝氧气灭火,合理。
故选:A。
灭火的方法有: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撤走可燃物.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灭火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答案】D
【解析】解:A、煤炭不是清洁能源,也不是可再生能源,错误;
B、厨房的油锅着火,不可以立即用水浇灭,否则会造成油滴迸溅,错误;
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不一定会发生爆炸,若是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在有限的空间内会产生爆炸,错误;
D、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正确;
故选:D。
根据化学与能源、燃烧、爆炸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答案】D
【解析】解:焦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理念,故选项错误。
B.酒精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低碳”理念,故选项错误。
C.煤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理念,故选项错误。
D.氢气作为燃料,具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因此是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焦炭、煤油、酒精均属于含碳燃料,燃烧后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而氢气具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所以是最理想的燃料.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气作为能源的三大优点来源广、燃烧热值高、无污染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
【分析】
造成对空气污染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根据选项中的说法确定是否造成空气污染。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空气的污染与保护,了解常见的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气体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
A、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错误。
B、柴油机排出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错误。
C、煤燃烧产生的烟中含有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错误。
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是氧气,不会使空气受到污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燃料选择的依据,依据化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作答。
【解答】
选择燃料时不需要考虑燃料的状态,符合题意;
选择燃料时需要考虑燃料的价格,不符合题意;
选择燃料时需要考虑燃料单位质量放出的热量,不符合题意;
选择燃料时需要考虑燃料的颜色,符合题意;
选择燃料时需要考虑燃料燃烧后的生成物,不符合题意;
选择燃料时需要考虑燃料是否易得,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解:
A、大量使用电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使用无轨电车不会产生污染,故正确;
B、柴油汽车燃烧产生一些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故错误;
C、天然气汽车是比较清洁的燃料,不产生污染物,故正确;
D、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故正确。
故选:B。
A、根据无轨电车不会产生污染解答;
B、柴油汽车燃烧产生一些有害气体,污染空气解答;
C、根据天然气汽车是比较清洁的燃料解答;
D、根据氢气是最洁的燃料解答。
此题考查的是能源使用时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中考的一个热点。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实验操作或图示,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解答】
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错误;
B.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正在收集的集气瓶口,瓶内应该有正在收集的导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洗涤试管要用试管刷上下刷洗,再用清水冲洗,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的标志,不是禁止携带火种的标志,故错误。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解答】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升华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C.甲烷用于燃料,利用了甲烷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氮气、氦气用作保护气,利用了氮气、氦气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气体收集,根据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可以判断出物质的密度、溶解性等方面的性质。
【解答】
由图可知该气体能用万能瓶收集,且气体从短管进入,说明该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用水处理尾气,说明该气体极易溶于水,故选C。
14.【答案】B
【解析】解:导管未插到集气瓶底部,故A不正确。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故B正确。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药品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故C不正确。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D不正确。
故选:B。
A.根据图示寻找错误之处。
B.根据点燃酒精灯的方法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的注意事项判断。
D.根据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判断。
此题考查酒精灯和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给液体加热和用向上排空气法的操作注意事项。是中考热点。
1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体的收集,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选择收集方法。
【解答】
二氧化氮在常温下溶于水且可与水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
故选A。
16.【答案】D
【解析】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来制汽水等碳酸饮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定条件下,氧气和二氧化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解析】解: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二氧化碳能灭火;故填: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这次意外发生后,抢险人员向船舱喷水,以降低舱中二氧化碳浓度,其原理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填: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进行解答。
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解答。
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
18.【答案】混合物?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解析】解:乙醇汽油是由乙醇和汽油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乙醇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使用这种乙醇汽油的好处是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填: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根据乙醇的性质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
19.【答案】二氧化碳?
蒸馏?
?
取样,分别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的是纯碱,无明显现象的是白糖?
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解析】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的名称是二氧化碳。
将天然水变成最接近纯水的方法是蒸馏,蒸馏得到的水是蒸馏水。
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其化学式为。
厨房中有白糖和纯碱碳酸钠两种白色固体,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白糖不能,可以鉴别。取样,分别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的是纯碱,无明显现象的是白糖。
有的冰灯的灯管里因为填充了稀有气体而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主要原因是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故答案为:
二氧化碳;
蒸馏;
;
取样,分别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的是纯碱,无明显现象的是白糖;
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根据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进行分析解答。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根据稀有气体的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鉴别的原理、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硬水软化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
紫色石蕊溶液
【解析】略
21.【答案】、2、3点处酚酞溶液依次变红或酚酞溶液从左到右依次变红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探究燃烧的条件以及氧化铜的还原实验,难度不大,掌握基础即可解答。
【解答】
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A处的浓氨水有挥发性,氨分子不断运动,会观察到1、2、3点处酚酞溶液依次变红或酚酞溶液从左到右依次变红;
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处白磷与氧气接触,会燃烧,A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B两处放入红磷,因为红磷的着火点高,观察到红磷都不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木炭和氧化铜的实验中,酒精灯加铁丝网罩的目的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是装置内的空气,不能说明反应开始,故错误;
B.实验结束后,应该冷却到室温再倒出粉末,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故错误;
C.木炭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木炭具有还原性,故正确;
D.木炭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木炭具有还原性,不能说明木炭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22.【答案】;下降;除去管道中的空气,以防止点燃天然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时发生爆炸
【解析】解: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化学式为:.
温室气体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所以如图,集气瓶里盛有甲烷,U形管左右液面相平,将整个装置放置在阳光之下一定时间,液面左低右高,再将该装置放入黑暗中,若观察到液面仍保持原状,即可证明甲烷是温室气体.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可燃性气体,当甲烷中混有氧气或空气时点燃有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在管道内注满氮气,其目的是排净管道内的空气防止爆炸的发生;
故答案为:
.
下降;
除去管道中的空气,以防止点燃天然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时发生爆炸.
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解答;
根据温室气体的特点分析.温室气体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根据甲烷是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点燃有可能发生爆炸的知识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3.【答案】锥形瓶
;B;D
?;蜡烛熄灭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解答】
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锥形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为了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
某同学连接A、F、G装置进行实验,G装置中放入澄清的石灰水。
若A中加入药品后,F中蜡烛燃烧的更旺,A中发生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若A中加入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F中出现的现象是蜡烛熄灭。
第4页,共17页
第5页,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