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的一颗明珠,有的描写了壮丽的山河,有的传递着浓浓的情谊,有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本课的三首古诗则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写的分别是寒食节的风俗、七夕节的传说和中秋节的思乡情,赶快读一读吧!
3 古诗三首
章
泣
侯
侯爵
哭泣
章节
我会写
盈
盈利
脉
脉脉
yíng
qì
zhāng
mò
hóu
栖
栖息
qī
鸦
乌鸦
yā
纤
qiàn
xiān
纤细
多音字
纤绳
尽
jǐn
尽管
jìn
尽头
间
jiān
jiàn
间隔
时间
[脉]辨读:(mài)血脉(mò)含情脉脉
运用:①宝岛台湾和大陆虽然被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mài)是无法割断的。
②随风荡漾的绿波和随风起舞的柳条,带给人们一种含情脉脉(mò)的美感。
近义词
反义词
迢迢——
终日——
无声——
擢——
遥远
整日
悄然
伸
正
重
朝
词语对对碰
斜——
轻——
暮——
清浅——
污浊
寒 食
【唐】韩翃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曾考中进士。主要作品有《河上寄故人》《送齐山人归长白山》《同题化游观》《寒食》。
知识链接
词语解释
春城:
日暮:
汉宫:
御柳:
傍晚。
暮春时的长安城。
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这里指唐朝皇宫。
寒食:
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词语解释
飞花:
落花随风飞舞。
传蜡烛:
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五侯:
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宠幸之臣。
初读课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 食
【唐】韩翃
理解诗句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意:暮春时节的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到了,东风轻轻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双重否定句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双重否定句,极大地加强了肯定的语气,烘托出全城早已春意浓浓的美景。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飞、柳斜来间接感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飞花”指落花随风飞舞,“飞”字的动态强烈,用得非常传神,明写花,暗写风,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
“飞”体现了什么?
理解诗句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意: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宫廷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让人仿佛看到了本该禁火的寒食节,宫中和皇帝的宠臣家却是烛火通明、烟雾缭绕的景象。
?你如何理解“传”与“散”?
板书设计
寒食
飞花
斜柳
白天
勃勃生机
(长安寒食节风光)
传蜡烛
散入
夜晚
委婉批判
(对现实的不满)
中心思想
《寒食》描写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食节的景象。诗人由白天写到夜晚,重点写夜晚,以汉喻唐,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作业
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搜集选录,具体作者不详。这十九首诗习惯以首句作为诗歌的标题,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知识链接
词语解释
迢迢:
皎皎:
擢:
纤纤:
月光明亮的样子。
遥远的样子。
纤细柔长的样子。
抽出,伸出。
札札:
象声词,织机声。
弄:
摆弄。
机杼:
织布机上的梭子。
泣涕:
眼泪。
零:
落下。
清且浅:
又清又浅。
相去:
相离,相隔。
复几许:
又能有多远。
盈盈:
水清澈、晶莹的样子。
一水:
指银河。
间:
隔开。
脉脉:
含情相视的样子。
词语解释
河汉女:
牵牛星:
指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隔河相对。河汉,即银河。
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在银河东。
章:
这里指整幅的布帛。此句是用《诗经》语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思念牛郎而无心织布。
初读课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理解诗句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诗意:牵牛星看起来是如此遥远,在银河对面的织女星格外明亮皎洁。
理解诗句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诗意:织女正摆动纤细洁白的双手,在织布机旁辛勤织布。
理解诗句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诗意:她由于想念牛郎,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思念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此处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织女因为思念牛郎而整天闷闷不乐、泪流如雨的样子。这句诗明写织女,却暗联牛郎,意在点出织女的心理活动。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理解诗句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诗意: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理解诗句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意:虽然只相隔了一条碧波荡漾的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地相视无言。
诗中用了许多叠词,你读后有何感受?
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音节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自然而贴切地写出了织女的娇美和对牛郎的思念之苦。
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迢迢:
遥远的距离。
皎皎:
星星的皎洁明亮。
纤纤:
手的修长秀美。
札札:
织机的声音,体现织女织布的忙碌。
——远
——亮
——美
——勤
盈盈:
河水的充沛、晶莹。
脉脉:
二人含情注视的神情。
——清
——苦
音韵优美
思念之情
中心思想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表现了织女和牛郎之间的思念之情。
作业
背默这首古诗。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他出身寒微,一生潦倒。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
知识链接
词语解释
冷露:
尽:
秋思:
都。
秋天的露水。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思乡思亲的思绪。
鸦:
鸦雀。
词语解释
飞花:
落花随风飞舞。
传蜡烛:
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五侯:
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宠幸之臣。
初读课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理解诗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诗意:皎洁的月光照在庭院里,地面上像铺了一层霜,树上栖息着鹊鸦,秋天的露水无声无息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
理解诗句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意: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这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随着月光洒落人间,不知道落在了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如何理解“落”字?
板书设计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写景)情景交融
(抒情)思亲之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心思想
《十五夜望月》通过描写中秋节夜晚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作业
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课后习题解答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诗歌要注意节奏,同时边读边想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把诗歌读得有味道。本课的三首诗歌节奏划分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背诵诗歌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前提下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水到渠成。
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表现了织女和牛郎之间的思念之情。
《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类似的诗句还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选做
这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参考答案:《寒食》写的是在寒食节禁火的习俗;《十五夜望月》写的是中秋赏月的习俗。写到传统习俗的古诗还有: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