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4 18:4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云(yù)   垂髫(tiáo)   遂迷(suì)   悄怆(chuàng)
B.俶尔(shū) 清冽(liè) 为坻(chí) 椎髻(jì)
C.佁然(yǐ) 多髯(rǎn) 一楫(jí) 翕忽(xī)
D.好逑(qiú) 窈窕(yáo) 溯洄(sù) 雎鸠(jū)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B.神情与苏、黄不属(不相类似)
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作为仆役)
D.左右流之(捞取)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______”同“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手倚一衡木
“______”同“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______”同“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足为外人道也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C.佁然不动 怡然自乐
D.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3分)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B.《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写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表现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的自我调节、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记”是一种文体。《核舟记》一文表现了明代“奇巧人”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核舟表现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7.默写填空。(7分)
(1)_______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蒹葭》)
(2)关关雎鸠,__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___。(《关雎》)
(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句即可)
(4)《小石潭记》一文中,描写小石潭周围景色给人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9年中考重庆B卷】综合性学习(10分)
2019年4月起,重庆市开展了“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意在宣传重庆的美最、美食、民俗、名人、历史等。为响应此次推介活动,你所在学校报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策划栏目)
(1)学校要制作一本活动宣传手册,请你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4分)
栏目一:赏美景,愉悦身心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栏目三:_______________
(展开调查)
(2)假如你是学校的一名小记者,请你围绕“晒文化·晒风景”活动,从下列采访对象中任选一位,拟两个采访的问题。(6分)
采访对象:路人、校长、当地分管文旅推介活动的领导人
采访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读(3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窹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9. 下列对《关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诗中的“雎鸠鸟”象征着文静美好的女子。
B. 采摘荇菜是起兴的写法,写出男子对心上人日夜追求。
C.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际上是想象中的把心爱的姑娘娶回家的情景。
D. 这是一首非常美好的爱情诗,诗中表达出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感情。
10. 《关雎》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例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几句中只换用了“流”“采”“芼”三个字。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2018年贵阳安顺卷】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1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3分)
1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中考重庆B卷】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阡陌交通(________)
(2)便要还家(________)
(3)便扶向路(________)
(4)处处志之(________)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17.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4分)
[链接材料]
至治之极①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
注:①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②甘:美味,以为甜美。
三、拓展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湖北省荆门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谒金门·春半
朱淑真①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②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③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④远。
【注释】①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断肠词》传世。生于仕宦之家,相传因对婚烟不满抑郁而终。②阑干:栏杆。③与:比不上,还不如。④芳草:喻指词人思念之人。
20. 请结合上片,谈谈你对“十二阑干闲倚遍”中“闲”字的理解。(3分)
21.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愁”的原因。(3分)
(二)【2020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人胸中久不用古今①浇灌之,则尘俗②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黄庭坚《答宋殿直》)
(乙)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③而实绮④,癯⑤而实腴⑥。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苏轼《东坡续集》)
(丙)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⑦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⑧睡,辄令儿曹⑨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乾道癸巳⑩八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
(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①古今:这里指古今书籍。②尘俗:世俗,流俗。③质:质朴,朴实,④绮:华丽,美妙。⑤癯:瘦,这里有精练的意思。⑥腴:丰厚,丰裕。⑦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⑧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⑨儿曹: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⑩乾道癸巳: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对人亦语言无味也________________
(2)皆莫及也________________
(3)绝好岑嘉州诗________________
(4)至酒醒,或睡熟,乃已_______________
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
(2)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24.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25.请简要概括丙文中叙写的故事,并说出你从故事中读出的作者对岑参诗的情感。(3分)
(三)【2020年中考江西卷】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七月,公主①尝衣贴绣铺翠襦②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③。”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主惭谢。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輿④,乘以出入。”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公主:太祖之女。②襦(rú):短袄,外套。③饬:装饰。④肩舆:指抬的小轿。
2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宫闱戚里 /必相效 B.展转/贩易 C.实汝/之由 D.苟/以自奉养为意
2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衣(________)
(2)几何(________)
(3)念(________)
2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岂可造此恶业之端?
(2)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
29.说说短文所蕴含的道理。(4分)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A
2.C
3.【答案】(1)要 邀 邀请 (2)衡 横 跟“竖”相对 (3)诎 屈 弯曲
4.C
5.D
6.B
7.【答案】(1)蒹葭苍苍 在水一方(2)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3)示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4)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8.【答案】(1)品美食,享受口福 学历史,传承文化 (2)路人 你对重庆的“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有哪些了解? 重庆这次“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哪些活动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课内精读(32分)
9. A
10. 【答案】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对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11.在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2.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3.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4.交错相通 同“邀”,邀请 沿着、顺着 做标记
15.(1)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2)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16.C
17.相似点是: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都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
三、拓展阅读(33分)
20. “闲”,“悠闲”之意,暮春时节,词人悠闲地倚栏赏景,看似是轻松之态,实际上表现了词人精神得不到寄托、愁怀难遣、百无聊赖的心境。
21. ①暮春时节,见满院落花而惜春伤怀、叹年华易逝;②“莺莺燕燕”成双成对而自己形单影只,触发孤寂之愁;③因所思之人在远方,而引发对离人的思念之愁。
22. 也 比得上 极,极端的 停止
23.(1)我对于诗人,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唯独喜欢陶深明的诗。(2)我曾经认为李白,杜甫之后,就只有这一个人才能这样罢了。
24.人不阅读古今的好书好文章就会变得无比世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们要多阅读古今书籍,以此来涤荡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气质,丰富自己的语言。
25.陆游非常喜欢岑参的诗。每每喝醉了,让孩子们诵读岑参的诗,酒醒或睡热后才停止。表达了作者对岑参诗的喜爱、赞美之情。
26.C
27. 穿 多少 考虑,想到
28.(1)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2)我凭四海(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
29.①重视民生,以天下为重。②力戒奢侈,节俭为本。③克己律己,以身垂范。④正家风,严家教。⑤珍爱生灵,防止滥杀。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