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共38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共38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24 11:11:42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这是武后陵墓旁的六十一尊王宾像,唐高宗驾崩后,世界上有6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加安葬仪式。葬礼之后,武则天令工匠用写真的手法,雕刻了参加葬礼的那些使节或首领,立于朱雀门两侧。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三、玄奘西行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遣唐使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
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随团来的,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遣唐使印
1.什么是遣唐使?
《哭晁衡诗》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遣唐使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日本派遣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呢?
3.遣唐使来华有什么特点呢?
前后十多批——
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
次数多
规模大
话文化
探源头
服饰
唐装
和服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饮食
斗茶
茶道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文字
日本禁烟标志
中国禁烟标志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建筑
长安城
平城京(今奈良市)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货币
日本的和同开珎
(始铸于708年)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我们完全可以说,唐朝的影响遍及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钱文忠(中国)
日本民族与中国文化接触之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碱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接触就变成豆腐了。
——内藤湖南(日本)
话文化
探源头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遣唐使
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4.遣唐使来华有什么影响呢?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鉴真为何东渡日本?第几次才成功?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六次
鉴真塑像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
1.时间:唐玄宗时期
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原为扬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日本僧人(留学僧)邀请他去日本传授佛法。
想一想:鉴真为什么双目紧闭呢?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
2.经历:
六次东渡日本
次数
概况
1
2
3
4
5
6
未出海便夭折。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被风浪所阻。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东渡未能成行。因官府出面阻止。
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遭遇台风,失败。在海上漂泊了14天,到达海南岛,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东渡成功。754年,鉴真(66岁)一行终于抵达日本。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
3.影响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了中国的医学、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
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在日本奈良市)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唐招提寺
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
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
”,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日本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想一想:唐与新罗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新罗
唐朝
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
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
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
历算等科技成就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人崔致远12岁入唐求学,18岁考中进士。后来他在唐朝做官,写下大量诗文。他的文集《桂苑笔耕》,流传至今。
南京的致远桥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玄奘西行
三、
真假玄奘
玄奘之路
数字玄奘
谈谈你所了解的唐僧
(三)玄奘西行
玄奘(602-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俗名陈炜,13岁出家,他认真研究佛经后,发现佛经中许多说法不一,于是决定前往西域,求取真经。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历经艰辛到达天竺、身毒、贤豆(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目的地
数字玄奘
真假玄奘
玄奘之路
玄奘西行
三、
丝绸之路
过了玉门关,进入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有八百多里长,又称八百里流沙。白天“热风如火”,晚上却又“寒风如刀”,气候变化无常。茫茫黄沙之中,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地上连小草也不长。玄奘一行来到了终年积雪的凌山(今天山山脉的穆素尔岭),山高七千公尺,山上有千年不化的冰河,狂风暴雪袭来,飞沙走石,往往把人埋没、砸死,或者冻死。玄奘一行人在冰雪封盖的大山中挣扎了七天,随行人员冻死了十分之三四。
历经四年,
110多个国家,
五万里行程
三、
真假玄奘
玄奘之路
数字玄奘
西游
19

带回
600
多部佛经
翻译
1300
多卷经书
写成1部世界名著《大唐西域记》
记录
100
多个国家的情况
玄奘西行
2.影响:
(1)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由弟子整理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不至天竺,
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三)玄奘西行
事件内容
时间
目的地
遭遇
贡献
著作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唐玄宗
唐太宗
日本
天竺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传播大唐文化
学习佛教
《大唐西域记》
历尽千难万险,九死一生
小结一下
坚持不懈、无私奉献、
舍己为人、信守承诺
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传承?
想一想:唐朝时候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们要飘洋过海、不远万里地到中国来?
国家的安定统一——前提;
经济文化的繁荣——基础;
开放的对外政策——保障;
发达的对外交通——条件。
愿来---让来----能来
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广泛影响周边国家;
兼容并蓄,不拘一格吸收外来文化,从而最终形成颇具影响力的“中华文明圈”
开放盛名扬世界
国家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
主权独立才是国家开放的前提
坚持平等合作与开放发展方针
虚心借鉴吸收
开放盛名扬世界
对外关系
派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唐招提寺
《大唐西域记》
(一)遣唐使与
鉴真东渡
唐朝的
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目的
影响
时间
影响
经历
(二)唐朝与新罗的关系
(三)玄奘西行
概况
影响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