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继之的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但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至唐末五代,中国再次陷于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产品视觉识别
玄奘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第4课
目 标 导 学
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第4课
1. 时期,中日交往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 。日本派使节到中国,当时称“ ”。把唐朝先进的 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
先进文化
遣唐使
2. 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 ,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
佛经
3. 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4.新罗仿 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唐制
新罗
5.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年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 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6.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玄奘
那烂陀寺
大唐西域记
贞观
课 程 探 究
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第4课
1、遣唐使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唐朝时期,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
(1)概况:
1、遣唐使
(2)目的: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3)影响:
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2、鉴真东渡
(1)时间:
(2)经过:
(3)影响:
唐玄宗时期
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6次才成功。
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影响一: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唐朝三省六部制
日本政治制度
影响二:日本都城平城京,几乎同唐长安城建筑样式相同。
唐朝长安
日本平京
日本从公元8世纪起有了自己的文字。日语的文字有些在参照中国汉字草书和楷书偏旁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由平假名和片假名组成。
影响三: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唐朝的开元通宝
日本的和同开珎
影响四:日本铜钱的样式,也与唐朝铜钱相仿。
日本和服
中国唐装
1.概况
遣唐使和留学生
留学生
商人
学习中国文化
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影响
(1)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2)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
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玄奘,名陈袆,是唐太宗时期的著名僧人。他13岁出家,法名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师,是小说《西游记》中“唐僧”这个人物的原型。
时间:
贞观初年
那烂陀寺
佛学最高学府:
2.概况
(1)贞观初年,玄奘
西行前往天竺取
经,经过4年的长
途跋涉到达天竺
(2)遍访天竺名寺,研
习佛法,曾在那烂
陀寺游学,成为远
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4.功绩
(1)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
出重大贡献
(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
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鉴真与玄奘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第4课
事件
内容
时间
人物身份
目的地
独行
或结伴
是否
归国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唐玄宗时
唐太宗时
高僧
日本
天竺
结伴
独行
未归国
归国
高僧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
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第4课
(1)坚持对外开放
(2)提高自身素质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第4课
知识拓展
大食
中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的专称和对阿拉伯、伊朗穆斯林的泛称。
阿拉伯人的大食帝国与中国的唐帝国大致建立于同时,两国人民都创建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从7世纪后半期起,交往日益频繁。泉州有北宋时代建立的中国最早的穆斯林建筑清真寺,城外有宋元以来大食人的墓石群。阿拉伯帝国先进的数学、天文历法与航海、地理知识也开始被中国人了解。
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
玄奘西行:求取佛经
鉴真东渡:传授佛经、传播中国文化
中国和日本
中国和印度
唐与新罗的关系
中国和新罗
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第4课
课 堂 练 习
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第4课
1.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
主要是因为( )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
D.统治者以开明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A
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第4课
2.唐朝时期,中国与古印度交往密切,其中中
国与印度之间的交往纽带是( )
A.互派使节 B.佛教
C.交换土特产 D.科技交流
B
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第4课
3.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①都是为了求取佛经
②都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A
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第4课
3、如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 )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
D.实现民族间大融合
B
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第4课
5、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B
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第4课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