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1935年,美国农民的现金总收入从1933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近70亿美元,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558亿美元,上升到1935年的722亿美元。这反映美国( )
A.经济危机加重
B.贫困现象消除
C.政局动荡不安
D.新政取得成效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开始的国家是
(??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3、1932年12月24日,特格韦尔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感到不安的。我的确认为,在现在,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该日记反映了(
)
A.
一战后美国的状况
B.
二战后美国的状况
C.苏联工业建设的背景
D.
经济大危机的危害
4、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一文中指出:“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罗斯福新政(
)
A.
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
B.
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C.
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
D.
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
5、《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一文中指出:“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罗斯福新政(
)
A.
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
B.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C.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
D.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
6、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
A整顿银行????
B调整农业??????
C调整工业??????
D兴建公共工程
7、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的生活”。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
A.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B.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
8、罗斯福曾经说:“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
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以下不属于罗斯福“试验”的是(
)
A.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B.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恢复银行信用
C.整顿农业,鼓励农民扩大农产品的生产
D.兴建公共工
程,增加就业机会
9、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美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调整工业生产
B、实行以工代赈
C、调节农业生产
D、整顿财政金融
10、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纽约的一位市民,你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B.
股票价格上涨,一夜暴富
C.整个西方世界像死水般沉寂
D.
工人有最低工资的保障
11、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调整工业生产
B.
实行“以工代赈”
C.
调节农业生产
D.整顿财政金融
12、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说:“罗斯福总统推行的新政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共同的价值观。”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正确的是(
)
①使美国逐步摆脱了经济危机
②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③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调整
④使联邦政府的权利得到了加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从1920年到1
929年,美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55%。同时,农民的实际收人也在减少。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
A.生产率的提高造成大量失业
B.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C.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D.美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14、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说明( )
A.
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B.
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C.
经济危机严重破坏了生产力
D.
经济危机将促使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15、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是( )
A.斯大林模式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专政 D.新经济政策
二、解答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如图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教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罗斯福政府针对这一失业率状况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国会要求企业按部门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的目的。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中期,有人在纽约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的后面才是上帝,而且上帝票数还远远落后于罗斯福。
——摘编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D
4、D
5、A
6、C
7、C
8、C
9、B
10、A
11、B
12、D
13、C
14、A
15、B
二、解答题:
16、(1)状况:上升;措施:兴办公共工程。
(2)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3)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