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9 表面积的变化 沪教版 (1)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9 表面积的变化 沪教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24 17:0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研究主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研究背景与说明:新一轮“主动有效”课堂的指导意见提出“主动有效”重在主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是这一轮“主动有效”课堂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课旨在探索通过运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开放性问题,激励性评价等策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表面积的变化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表面积变化”是五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
“几何小实践”中的内容。“表面积的变化”是研究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起来,得到的立体图形与原来几个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之和之间的关系,发现并理解其中的变化规律,发展空间观念。本课是第一课时,用几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时,表面积的变化规律,积累操作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体积和表面积,大部分同学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这些知识技能与经验是学生研究表面积变化的基础。本节课的探究过程对学生的思维有较高要求,所以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操作活动促进有困难的同学理解本课的知识点。
教学目标
1、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正方体叠放后表面积的变化规律,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2、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体会表面积变化的规律,发展空间观念。3、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目标”驱动单
研究目标
继续在实践中以“主动有效”为宗旨,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怎样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措施
1、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小正方体拼搭的活动促进学生理解表面积的变化规律。2、合作学习,可以尝试同学间互相交流,解决有困难的问题。3、开放性问题,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质量,激发各个层次的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4、激励性评价,及时的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用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多个相同正方体叠放后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发现表面积变化的规律。
课前准备
PPT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二、探究三、实际运用四、课堂总结五、作业布置
谈话:孩子们,童年时光总是美好的。小伙伴们在一起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游戏。想知道我小时候喜欢玩什么吗?(课件出示魔方)提问:是的。小小魔方千变万化,那么这个魔方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呢?你是怎么想的?提问:当这27个小正方体组成魔方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表面积的变化”。活动一:谈话:那么表面积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出示要求:把2个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可以怎样拼?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原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相同吗?为什么?提问:如果将3个、5个、7个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可以怎样拼?表面积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提问:从表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小结:每重叠一次,就会减少原来两个面的面积。如果用更多的正方体去排呢?比如101个,1001个呢你是怎么想的?活动二:提问:好,现在就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将4个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可以怎样拼?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正方体表面积之和减少多少呢?提问:同样是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减少得怎么会不同呢?哪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大,哪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小呢?为什么?小结:当重叠的次数越多,表面积减少得越多。(板书:重叠次数越多,表面积减少得越多。)学习了这些知识,我们来解决一些问题。(1)把棱长为3cm的3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
)cm2
。(2)比较判断它们的表面积一样吗?(3)用6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怎样拼表面积最小?(4)如图,把一根长方体木料锯成两个相同的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了50平方分米。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解决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后思考:27个小正方体组成魔方时,一共减少了原来的几个面?
独立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独立操作,交流。同桌合作,拼一拼,把表格填写完整。集体交流。学生发言、交流。个别提问,交流小组合作,动手操作集体交流,小结独立解答小组合作小组讨论
由学生熟悉的玩具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探究每重叠1次就减少原来的2个面的规律。探究重叠的次数越多,表面积减少得越多的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