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许昌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4 11:0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XCS2020-2021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 (3分)D 2. (3分)A 3. (3分)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3分)C 5.(3分)B 6.(6分)
①坚持创新发展路径,走出低价促销的简单逻辑,在整合产业链、推动品牌成长、促进消费升级等。
②相关部门应在包容审慎、鼓励创新的监管框架下,尽快明确主播、平台、商家等各方主体责任和适用法律法规。
③平台要加强治理,加强合规管理,建立高效的用户反馈机制。
④提升主播素养,要求他们遵守现行的法律,不进行虚假宣传。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3分)D
8.(6分)①改变了对学生的态度,真正关爱学生,帮助学生。
②改变了对工作的态度,有了幸福的感觉,产生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③改变了自己的心境,与小女孩在校相互依靠,给予心灵慰藉。
(每点2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
①小说用一句招呼做标题,并于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②小说标题,交代主要人物职业,使得人物形象更立体鲜明。
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两次报到入学,都有此招呼,铺开情节。
④对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女孩的招呼声,表达了对女教师的认可,赞扬女教师的可贵精神,也表现对新政策出台的兴奋。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满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B( 原文标点: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11.(3分)A(《史记索隐》:五霸者,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也。 )
12.(3分)B (“他曾经三次当兵三次临阵脱逃”错,“三”应为多次。)
13.(10分)
(1)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耻,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感到耻辱。(“幽囚”,“羞”,“耻”各1分,句意2分。)
(2)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因祸而为福”,“贵”,“慎”各1分,句意2分。“因祸而为福”直译为“凭借祸患而得福”或“变坏事为好事”也可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D(不是向明月春草倾诉,而是承上面两个比喻句,诗人设想自己他日睹此景时,就会想到友人的衣扇,进而睹物怀人)
15.①春日萋萋之草就如你身着的青袍,秋夜皎皎明月就像你用过的团扇;(2分)②诗人以“春草”、“秋月”两种自然景物来比喻友人的衣扇,并为下文的设想情景与抒情作铺垫;(2分,表现手法比喻、联想或设想各1分,若答虚实相生等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③诗人由眼前的友人之物联想到自然之景,进而设想他日睹景、思物、怀人,抒发对友人的依恋、怀念之情,宛转深沉,清新流转。(2分,答出抒写的感情及特点或效果各1分,或答出意境特点等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6分)
(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A
18.(3分)A
19. (3分)B (前句为“让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应保持句式一致,因此排除C、D选项;B选项比A选项表述更为简洁、连贯。)
20.(6分)
①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②非顺序性换羽包括同时换羽和随意换羽
③这些鸟类会失去飞行能力
(每空2分;若答其他,可酌情给分。)
21.(5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习近平致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祝贺,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规划如期完成。
(共5分。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答出3点给4分;句子简洁流畅1分,超出字数酌情扣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分)
22. 参考202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审题指导:
首先,要注意形式指令——“发言稿”。“发言稿”是读书会现场的交流和沟通,因此,要注意互动,不能“自说自话”。?其次,要注意内容指令——“郑文公、烛之武、佚之狐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感触最深”,其实就是这三个人都让人感触深刻,但是,相比其他两位,第三个让人印象最深。因此,写作的时候,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权衡,最终得出“印象最深”者到底是谁。最后:本题适合采用议论文形式,注意发言稿的文体特点,观点要鲜明,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要求语言简洁明快。发言要直接面向班级同学,所以,发言稿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啰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的词句、容易引起歧义或谐音的词语,最好运用大众语言。注意发言稿的写作格式,题目、称呼、问候语、结束语等。?
参考立意:
①对郑文公感触最深。可以从郑文公从谏如流、知人善任;公开检讨错误、镇定清醒、精明等这些角度去写。
②对烛之武感触最深。可以从“勇士”、“辩士”、“志士”三个方面展开。
③对佚之狐感触最深。可以从他胸怀谋略、遇事冷静、能谋善断、高瞻远瞩、
慧眼识英雄的伯乐等角度去写。?
关于作文的其他项扣分标准:
(一)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二)残篇评定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
[附] 参考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老母的缘故。公子纠失败,召忽为我而死,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
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设置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
太史公说: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不勉励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只称霸主吗?古语说“要顺势助成君子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所以君臣百姓之间能亲密无间”,这大概就是说的管仲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