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十五夜望月 课件+练习(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十五夜望月 课件+练习(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6 14:56: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古诗三首》课后习题(第三课时·十五夜望月)
学习目标:
1.会写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表达得情感。体会古诗委婉、间接抒情的特点。
学习要点:
1.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2..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习题演练:
1.字正腔圆读古诗。(将错误的读音画去)
中庭
/
地白
/
树栖(xī
qī)鸦(yā?

),
冷(lěn?
lěng
)露(lù?
lòu)无声
/
湿桂花。
今夜
/
月明
/
人尽(jìn?
jìng
)望,
不知
/
秋思(shī?
sī)/
落谁家。
2.“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_的习俗。
3.连线
【十五夜】
即庭中,庭院中。
【中庭】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地白】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冷露】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尽】
秋天的露水。
【秋思】
都。
4.诗意再现。(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背诵。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今夜月明人尽望,

6.走进《十五夜望月》。
①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___天的景物。
②“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___________。
7.类文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③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
习题演练参考答案:
1.字正腔圆读古诗。(将错误的读音画去)
画去: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二个
第一个
2.“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_的习俗。
中秋
赏月吃月饼
3.连线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冷露】
-秋天的露水。
【尽】
-
都。
【秋思】
-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4.诗意再现。(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5.背诵。
冷露无声湿桂花
不知秋思落谁家
6.走进《十五夜望月》。
①庭院
月光
树木
乌鸦
露水
桂花

②冷

无声
作者王建
7.类文阅读。
①重阳节
插茱萸
登高
②表达了独自外在的游子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3.古诗三首【第三课时·十五夜望月】
人教部编版版
六年级下
③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目录
识作者

学诗文

写字词

解课题

验本领

01
解课题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
中秋节(别名:仲秋、秋夕),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礼物。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你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吗?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1]”。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的由来
古时候有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中秋的诗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02
识作者
王建其人
王建
(768年—835年)
王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
王建是谁?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03
写字词
基础知识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十五夜】
【中庭】
【地白】
【冷露】
【尽】
【秋思】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即庭中,庭院中。
秋天的露水。
都。
栖息
书写指导:木字要窄、中竖要长,西字稍扁、方框稍宽、里边的撇要长、竖弯不带钩。


结构:左右
组词:栖身
两栖动物
造句:夕阳西下,一群小麻雀早
早地栖息在树林里。
音序:Q
部首:木
我会写
乌鸦
书写指导:“牙”上横与下边撇折不相连,竖钩在上横靠右位置,与下横交叉,“鸟”窄长。


结构:左右
组词:涂鸦
鸦雀无声
造句:夕阳快要落山了,夜幕就
要降临,乌鸦归巢了。
音序:Y
部首:鸟
我会写
04
学诗文
文本精读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自读效果展示
十五夜望月
【清】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意: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课文整体感知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
《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诗文主旨探讨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
方法:《寒食》抓住“飞花”“御柳斜”交代了时间。《十五夜望月》则抓住“地白”“树栖鸦”“冷露”“湿桂花”交代了中秋夜这个特定的日子。
运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绿丝绦”交代了时间是春天。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枝红杏”说明是春季。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说明是初夏季节。
抓住景物的特点理清古诗所写的时间
课堂小结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
结构梳理
地白
栖鸦
冷露
湿桂花





中秋月色
望月情怀
思亲之情
月明
尽望
秋思
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主旨概括

05
验本领
随堂演练
随堂演练·NO.1:看拼音,写词语。


wánɡ
hóu
wén
zhānɡ


(
)
(
)
(
)
(
)
yínɡ
yínɡ


hán
qínɡ


(
)
(
)
(
)
哭泣
王侯
文章
乌鸦
盈盈
脉脉含情
栖息
随堂演练·NO.2:理解词语
【十五夜】
【中庭】
【地白】
【冷露】
【尽】
【秋思】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即庭中,庭院中。
秋天的露水。
都。
随堂演练·NO.3:诗文背诵。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树栖鸦”这三个字烘托出了____________的气氛。“冷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冷露无声湿桂花”描写了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随堂演练·NO.4:名句赏析。
月夜寂静
秋天的露水
冷气袭人,桂花怡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