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之前对统计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已有数据绘制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表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展开的,通过对新旧知识的迁移、比较,学生更易于接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中还应该重视折现统计图的现实意义和生活作用,有效的建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的数据信息和变化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数据准确的描出对应点。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咱们天津即将举办什么大型的体育赛事了吗?
师:对了,全运会将会在今年9月份在我们天津举办。那作为东道主,天津代表队前几届的成绩怎么样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引导学生观察天津队从8~12届获得奖牌数量统计表。
师:通过观察统计表,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说一说,回顾统计表相关知识。
师:为了更清楚的呈现每届获得奖牌数量情况,我们还可以用学过的什么图来表示?
师:观察条形统计图,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小结:通过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追问:再仔细观察,从8~12届天津队奖牌数量是怎样变化的呢?
师:其实,还有一种统计图可以更直观的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它叫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熟悉的情境图,由旧知引入,易于学生迁移旧知,比较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二、互动探究,主动建构
1.观察分析,认识特征。
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师:观察两种统计图,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呢?(小组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小结: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条形统计图用色条来表示,折线统计图用点来表示。(板书:数量的多少)
师:观察整幅图(用手势呈现折线统计图数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在哪?
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通过线的起伏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板书:数量增减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生在对比、观察、分析、发现中认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2.动手绘制,深入感知。
师:同学们,那你们想不想学会画折线统计图呢?
接下来,小组合作尝试在你的学习单上绘制折线统计图。
汇报交流:(1)画折线统计图先要做什么?描点(板书),并且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演示,并强调如何找点(特殊:不在交点上的点的描法)
(2)为了能够准确的表示数据,还要在统计图上“标数”。(板书)
(3)最后进行“连线”,完成统计图。(板书)
3.仔细观察,强化特征。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绘制好的统计图可以知道什么?大胆的预测一下。(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的走势,进行预测,强化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看来在观察数据的增减变化时,折线统计图真的很好用!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动手绘制、深入分析,帮助学生自己认识、读懂并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学生在观察、分析、实践中建构新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观察天气,绘制折线统计图。
师:接下来看这幅图,这是5月份武清地区的天气情况。
我将某一周的最高气温做了如下统计,若想了解本周天气的变化情况,你认为应该绘制什么统计图呢?自己动手试一试。
引导学生动手尝试,并派学生用电子白板演示。完成后,集体观察,并说一说绘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观察折线统计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并试着预测未来天气情况。
2.观察销售情况统计图,尝试分析数据。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这样的问题。
出示:某商场销售衣服情况的两幅折线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辨别哪幅图分别与销售的毛衣、衬衣对应,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的价值。
师:同学们,其实统计图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呢?
看来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真不小。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深入理解的同时,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生活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全课总结,反思提升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关于折线统计图的学习,你还存在那些疑惑呢?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数量的多少 数量增减变化
描点 标数 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