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衰老水果之星大赛(教学设计)
实验目的
了解基准物质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掌握维生素C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过程。
掌握碘水滴定维生素C的滴定过程,突跃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
掌握定量转移操作的基本要点。
实验原理
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它可将碘单质还原为电离子。利用这一反应,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许多水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但不同的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维生素C具有一种奇妙的特性--它的水溶液能够使与单质碘发生反应,这个反应的本质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有连二烯醇的结构,有很强的还原性,而碘有一定的氧化性,反应后单质碘变成碘离子;单质碘与淀粉发生颜色反应,碘离子不会,故蓝色消失。并且我们发现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越高,所滴的果汁的量就越少。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测定出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
在相同体积的果汁中,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滴加相同浓度的碘水,记录溶液显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消耗碘水的体积(V2)。根据两次反应消耗碘水的体积比值,可粗略测定出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1.维生素C药片
2.各种果汁或蔬菜汁
3.碘水
0.010
mol/L
4.淀粉溶液
四、实验步骤
(一)课前设计与实验准备:
1、教师需提前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熟悉维生素C检测方法并了解用碘淀粉液检测维生素C的基本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水果,怎样从水果中备制含维生素C的果汁?如何通过实验观察确定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的多少?
3、在明确本实验教学研究目的的基础上,阅读好本实验内容及参考资料,以及与本实验内容有关的中学教材和其他有关文献,明确实验成败关键和相应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二)维生素C标准溶液的配制
将5片100mg的维生素C药片投入到盛有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边搅拌边用玻璃棒的顶部压维生素C药片,以加速维生素C药片的溶解。当维生素C药片全部溶解后,把溶液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三)果汁或蔬菜汁的准备
取50ml橙汁,过滤备用;或取50g卷心菜,在研钵中捣烂,家50ml蒸馏水,充分搅拌,取出用纱布过滤,滤液备用。
(四)维生素C药片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移取20ml维生素C标准溶液注入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ml
0.1
mol/L
HCl,调节溶液的酸度。加入1-2
ml
淀粉溶液,用0.010
mol/L碘水滴定,直到溶液显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记录消耗碘水的体积。重复上述操作一次,取两次的平均值。
(五)果汁或蔬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移取20
ml橙汁(或蔬菜汁)注入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ml
0.1
mol/L
HCl,调节溶液的酸度。加入1-2
ml
淀粉溶液,用0.010
mol/L碘水滴定,直到溶液显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记录消耗碘水的体积。重复上述操作一次,取两次的平均值。
(六)教学板书呈现
板书以半成品表格呈现,表格空白部分通过学生实验操作得出的具体数据再进行填写完成,表格完成后,再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水果
滴数
杨
桃
荔
枝
柠
檬
雪
梨
绿
葡
萄
百香果
西
瓜
芒
果
第一次测定
第二次测定
第三次测定
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发现
水果
所滴的果汁滴数最少,说明该水果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
(填最高或最低),可以评为该次抗衰老水果之星大赛一等奖。
实验效果的评价
此次实验效果评价我们主要侧重教学目标具体化和教学目标多维度这两个方面进行的:教学目标具体化和兼顾教学目标的多维度。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主要让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侧重于“确认变量、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利用数学方法记录和处理数据”。
兼顾教学目标的多维度主要是从教学目标三个维度进行的,这个三维目标在实验教学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具体包括:
(一)对课本演示实验的熟悉,实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二)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和确定,并将其付诸于实验,实现学生对知识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中过程与方法的运用,并且面对实验出现的困难,实验结果与预测不一致等情况,很好的培养了学生争取对待实验数据,理性面对失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对半成品表格的完成过程,使学生很好的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初步学习利用数学方法记录和处理数据,通过独立完成一个探究实验,进一步熟悉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