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设立和废除丞相(宰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
A.
秦朝和唐朝
B.
西汉和唐朝
C.
秦朝和明朝
D.
西汉和明朝
2.
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刑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
有一位历史人物:出身贫农,当过和尚,于1368年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朱元璋
B.
朱棣
C.
李自成
D.
努尔哈赤
4.
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 )
①废除丞相??????②设立锦衣卫????③设立东厂??
④设立廷杖制度??⑤设立军机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5.
明朝经济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当时的丝织业中心是( )
A.
扬州
B.
苏州
C.
景德镇
D.
南京
6.
如图是由甄子丹、赵薇主演的电影《锦衣卫》海报。锦衣卫出现于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
忽必烈
B.
朱元璋
C.
努尔哈赤
D.
皇太极
7.
顾炎武在评价明朝的一项统治措施时称,此举“等于焚书,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此措施是()
A.
特务机构的建立
B.
八股取士
C.
削藩
D.
迁都
8.
一个叫宋濂的官员请客喝酒。第二天,明太祖朱元璋问他喝酒了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做了哪些菜。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这最能说明
A.
皇帝关心大臣生活疾苦
B.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C.
明朝注重反腐倡廉
D.
皇帝重视大臣诚信教育
9.
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A.
侵略与反抗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C.
近代化探索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10.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是明朝从国外引进的,其原产地是()
A.
大洋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欧洲
二、材料解析题
11.
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天,宋濂在家里请客。第二天上朝时,皇帝问他请了哪些客人,做了什么菜,他是否喝酒。宋濂一一作答,皇帝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宋濂听到这句话,吓得全身冷汗淋漓。
回答:
①宋濂在自己家里请客的情况皇帝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这个机构的职责是什么?
②设立这个机构的目的什么?皇帝是谁?
③这个机构的设立说明了什么问题?
1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元朝高明《琵琶记》
材料三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
?
?
?
?
?
?
?
?
?
?
?
?
?
?
?
?
?
——明末清初顾炎武
(1)材料一反映的选官制度叫什么?何时正式诞生?
(2)材料一中“文士多愿应进士科”现象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始出现的?材料三中顾炎武把“八股之害”和什么历史事件相比较?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这种选官制度?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而这一考试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国家稳定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材料一中的“考试制度”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考试制度有何政治作用?
材料二?
?
材料三?
中国(宋代时期)的三种发明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是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海方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培根《新工具》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写出三种发明分别指什么?
材料四?
?
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题,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
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扭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它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人教版2016教育部审定《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四,明时期有哪种思想控制的手段?它们对于当时人们创新能力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解析】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加强君权,废除了我国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指挥六部。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丞相制度。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属基础题。
2.【答案】B【解析】朱元璋对百官和京城百姓不放心,特别设立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对百姓官吏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东厂和锦衣卫合称为“厂卫”,成为明朝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
3.【答案】A【解析】由题干“1368年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判断是朱元璋.据所学知,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当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朝的建立.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把握明朝建立的时间及建立都城.
4.【答案】B【解析】明朝时期,明太祖在地方上废除元朝的行中书省制,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制,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授权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设立廷杖制度;在文化上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③设立东厂是明成祖时;⑤设立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时。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区别掌握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5.【答案】B
【解析】明朝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在清代后来居上。
故选:B。
本题以明朝的明朝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明朝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明朝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6.【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设立锦衣卫,锦衣卫原是明太祖的侍卫亲军,后来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是明朝加强君权的重要特务机构.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等于焚书,败坏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焚书是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所采取的措施,“等于焚书”就是明朝时期采取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再根据“败坏人才”可知是八股取士。明太祖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故选B。
8.【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明朝的特务机构设置。
【解答】
B.根据题意并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据材料:一个叫宋濂的官员请客喝酒。第二天,明太祖朱元璋问他喝酒了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做了哪些菜。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可知明太祖设置锦衣卫特务机构,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因此这最能说明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故B正确。
AC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
?故选B。
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发展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我国加强了对西藏(如清代设置了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一起管理西藏)、台湾(如清朝统一台湾,设置了台湾府)和新疆地区(如清代设置了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区)的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得到巩固。明清时期,也潜伏着巨大的社会危机,如封建君权的强化日益显出封建社会的腐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八股取士和文字狱严重压制了人们的思想和创新能力;“闭关锁国”政策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实力强大以后,开始逐渐入侵中国等。由此分析,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总体历史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危机并存。由此分析,可以排除ACD,故选B。
10.【答案】C
11.【答案】
①锦衣卫;监视、侦查、逮捕和审讯发表不满言论或从事反抗活动的百姓和官员.
②目的:加强对官吏和百姓的控制;朱元璋.
③君权的强化(君主专制的加强).
12.【答案】(1)科举制度。隋炀帝。
(2)唐太宗。焚书坑儒。
(3)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后期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13.【答案】(1)科举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国家稳定性。
(2)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3)八股取士;文字狱;扼杀了人们的创新能力,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