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中考物理 二轮复习 高频考点剖析光学专题专题二:光现象及透镜相关问题学案(考点扫描+考点剖析+问题原卷+问题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1】中考物理 二轮复习 高频考点剖析光学专题专题二:光现象及透镜相关问题学案(考点扫描+考点剖析+问题原卷+问题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1-29 07:2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光热部分
专题二:光现象及透镜相关问题
考点扫描☆名师点拨
一、考点解析
1.光现象:是物理学中光学部分的内容,也是中考试题必考内容,在中考试卷中光现象所占分值平均为5分左右。光现象的主要知识点为: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等内容。
中考试题中对光现象要求是:(1)了解光源,了解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特征,通过探究理解反射和折射现象并知道光路的可逆性;(3)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4)探究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的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5)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了解色散现象;(6)初步认识红外线、紫外线及其作用。虽然本章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但中考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大部分内容用到的是“了解”“初步了解”“认识”、“初步认识”或者“知道”描述对光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透镜:近年来,透镜及其应用在中考试卷中作为必考内容一定还会出现在2018年中考试卷中。考查形式也不会出现很大变化,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和作图题,分值较高时也有可能以实验探究题形式出现。此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一般在2~4分之间,其中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及规律是重点,主要考查的是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和应用。
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以下问题:
1.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2.
反射角(或入射角)的概念。
3.
作图时实线与虚线的利用.
4.
区分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还是由光的折射形成.
5.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确定三线与两角的位置关系.
从命题方向上看,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重点),属于该部分知识的必考内容,有时会在多项选择题中出现。常考查的问题有:像的大小变化,像距与物距的变化,焦距的分析计算,成像特点及其应用等。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方面主要有:(1)凸透镜焦距的测量(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垂直照射到凸透镜,用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接收到最小、最亮的亮点,测出光心到亮点的距离);(2)实验器材的组装(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3)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目的是让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4)用纸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变暗,但完整性不变;(5)判断物距、像距或焦距的大小范围;(6)光路的可逆性(物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复习方向
1.光现象:熟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透过光现象,揭示本质,即明确各种光现象的成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分析如下:①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日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②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汽车观后镜中的像、水中的“倒影”;③光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水中的筷子弯折、看到水中的鱼、水底变浅、透镜成像、光的色散(彩虹的形成)。
(2)看见的像、像的虚实:理解视物(或像)的内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内涵如下:①人的眼睛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或像)是因为有光进入人的眼睛。进入人眼睛的光既可以是光源自身发出的光,也可以是由于光的反射、折射时产生的反射光、折射光。进入人眼睛的光线越多,看到的物体越明亮;②人眼睛判断物体的位置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逆着射入眼睛的光线观察,若逆向实际光线能够汇聚则看到的是光源、物体或实像,若逆向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汇聚则看到的是虚像。
(3)平面镜成像:解此问题的关键应把握两点:①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②平面镜的成虚像原理。
注意:不要因为受视角的影响误认为平面镜所成的像“近大远小”。
(4)光现象作图
注意:①分清线的虚实:实际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用实线,法线、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表示;②光线要标箭头;③角的大小关系要分清:莫把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视作入射角(两者互为余角);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疏介质(密度比较小的物质)中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总是大角。
(5)生活中的光现象:①首先明确进入人眼睛的是折射光线;②然后根据眼睛所在的介质来确定光是由哪种介质斜射入哪种介质,从而定位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以及虚像和物的位置关系。
注意:在折射现象中,光疏介质中的角总是大角。
(6)光的色散:熟记有关光的色散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关键。具体识记要点如下:①光的色散概念及彩虹的成因;②三原色的合成与分解、彩色电视机彩色画面形成的机理;③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7)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从器材的作用、实验设计及操作、减小误差的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四个维度进行分析解答。
从选择器材的作用、实验设计及操作、等效转换法的利用、操作步骤要素、判断像的虚实方法、像的亮度调节、实验注意事项等七个维度进行分析解答。
透镜:考生要重点复习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会聚和发散作用及画光路图;利用平行光测凸透镜焦距;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利用像的性质判断透镜焦距;物距、像距及像大小的变化规律;会用三条特殊光线画成像光路图;深入理解凸透镜成像时光路仍然是可逆的等。在透镜应用方面复习重点是眼睛、放大镜、投影仪和望远镜成像规律,尤其是眼睛成像规律以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像规律和需要如何矫正。
三、知识梳理
(一)光现象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是最大的天然光源,烛光或通电的电灯是人造光源。
2.光线: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情况,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像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false,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接近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也认为是false,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false,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false。光年是指光在1年中的传播距离,1光年3600s×24×365×3×108m/s=9.46×1015m。
4.
小孔成像: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小孔投射到后面的屏上,形成
左右
相反、
上下
倒置的

像。这就是小孔成像。
5.小孔成像的规律是: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所成的像是
放大
的(放大、缩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所成的像是
缩小
的(放大、缩小)。
6.
光的反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两种介质交界面(或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返回原来的介质中的现象叫做
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1)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法线同在同一个平面内(共面);(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
两侧
(分居);(3)反射角等于
入射角
(等角)。
8.反射光路的可逆性:光反射时,若光逆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照射到反射面上,则反射光线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照射出去。这说明,光路是
可逆的

9.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成像规律是:(1)像与物大小
相等
;(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
相等
;(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4)像与物左右位置
颠倒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像
(实像、虚像)。具体总结就是十个字:虚像、等大、等距、垂直、反向。
10.虚像与实像的区分:虚像是指射入眼睛的光线,其反向延长线的集合点形成的像;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
接收
;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
11.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在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但光线在每种介质内是直线传播的。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
不改变。
12.
光的折射的几个概念:入射光线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交点(O),叫
入射点
;入射光线AO与法线NN′夹角(α)叫入射角;折射光线OC与法线NN′的夹角(γ)叫折射角。
13.光的折射定律:(1)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共面);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分居);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其他透明物质(玻璃、水晶等)时,折射角小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它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不等角,在空气中的角大)。
14.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单一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15.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偏折由小到大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16.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它是复色光。
17.
色光的混合: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产生各种颜色的光,这个现象叫做色光的混合(彩色电视机的彩色画面的形成)。
18.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也叫光的三原色。
(二)透镜
1.
透镜: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
2.透镜分类:透镜分为
凸透镜

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远视镜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等)。
3.透镜与面镜区别:面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像,透镜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成像;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定律,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透镜光路基本概念:
(1)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主轴),用“CC/”表示,透镜的几何中心叫光心,用“O”表示。
(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凸透镜焦点,用“F”表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其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一点,这是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
(3)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焦距,焦距用“f”表示,就是“OF”之间的距离。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4)物体到光心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
(5)像到光心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另一侧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如图所示。21m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6.透镜的作用:凸透镜有会聚光线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7.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是常见凸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请完成表(1)。
表(1)凸透镜成像规律表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a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等大实像法测焦距d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投影仪b
u=f
不成像
造平行光源
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v﹥f
放大镜c
a.
u﹥2f
b.
f﹤u﹤2f
c.0﹤u﹤f
d.u=2f
凸透镜成像规律需要牢记,同学们可以自己总结其规律。也可以背下下面口诀:“物大焦,倒立实,物越大,像越小;物小焦,正立虚;物为焦,不成像”。这里的“物”指物距,“像”指像距,“焦”指焦距。www.21-cn-jy.com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8.凹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如图所示。
9.凸透镜与凹透镜比较:表(2)对凸透镜、凹透镜做出了比较,凹透镜、凸透镜的辨别、特点、典型光路和应用作出了系统性总结。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注意:大家还要记住:虚像,物、像同侧;实像,物、像异侧。
表(2)凸透镜、凹透镜比较表
10.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1.投影仪: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透过平面镜使倒立,放大的像再倒立一次,这样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就是一个正立的实像了。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12.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13.眼睛: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1)眼睛的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所以近视镜是凹透镜。
(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所以远视镜(花镜)是凸透镜。
14.望远镜: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目镜和物镜)组成,它的结构特点是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物镜的作用是得到远处物体的实像,由于物体离物镜非常远,所以物体上各点发射到物镜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光束,这样的光线经过物镜汇聚后,就在物镜焦点以外,在离焦点很近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又位于目镜的焦点以内,所以目镜起了放大镜的作用,目镜把经过物镜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成了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这就是远处物体通过望远镜所成的虚像。
15.显微镜: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对物体进行两次放大。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的像应该是放大倒立的实像。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考点剖析☆聚焦高频
高频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典例1】((2020?广西)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考查角度】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
【解析】A、筷子“变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苹果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山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D、手指“放大”,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高频考点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典例2】(2020?阜新)下列所示的四个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查角度】光直线传播;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①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不均匀,产生的折射现象。②日环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③水中的筷子上折,是光的折射形成的。④鸟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①③。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答案】B。
高频考点三:透镜成像
【典例3】(2020?自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考查角度】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故选:A。
【答案】A。
高频考点四:透镜应用
3991610475615【典例4】(2020?桂林)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
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
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
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
【考查角度】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双塔在湖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所以A说法错误。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应减小镜头与塔之间的距离。所以B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应增大镜头与塔的距离,所以D说法错误。故选:B。
【答案】B。
考点过关☆专项突破
类型一: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1.(2020?淄博)“金边日食”是壮观的天文现象,小明用自制小孔观看日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B.用小孔成像原理观看日食利用了光的折射
C.日食通过小孔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日食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48367959601202.(2020?莱芜区)“一枚金指环温柔了夏至‘金指环’作‘聘礼’,‘夏至’牵手‘日环食’”﹣﹣﹣这是《济南时报》报道2020年6月21日下午日环食的新闻标题.这次日食在我国境内都能看到,四川、江西、福建等地可见日环食,如图是济南网友拍摄的日食照片。形成这一天文奇现的物理学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3.(2020?南宁)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2757170170815402590117475
A.
筷子“变折”
B.苹果的影子
2755900147955426085125095
C.山的“倒影”
D.手指“放大”
4.(2020?雅安)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4539615233680A.路灯下人的影子
B.人站在岸边看到水里的鱼在游
C.晚上可以看到前面正在行驶的自行车的红色尾灯
D.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5.(2020?桂林)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
A.平面镜发出的
B.像s′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人的眼睛发出的
6.(2020?绵阳)轿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这样可以避免行车时驾驶员视线受到干扰。轿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车内物体在前挡风玻璃中所成的像(  )
A.与后方同行的车辆重合
B.与前方同行的车辆重合
C.在后方同行车辆的上方
D.在前方同行车辆的上方
7.(2020?大连)舞蹈演员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5m。则她在镜中的像是(  )
A.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m
B.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m
C.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
D.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
3785235533408.(2020?长春)如图所示是(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潜望镜。它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它的成像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9.(2020?青岛)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95287576200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
10.(2020?绥化)小明站在穿衣镜前3m处,以1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穿衣镜中小明的像逐渐变小
B.以穿衣镜为参照物小明总是静止的
C.穿衣镜中小明的像是虚像
D.2s后小明走的距离是1m
450151531051511.(2020?温州)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竖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
A.由④到②
B.由③到①
C.由②到④
D.由①到③
12.(2020?牡丹江)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米的上空飞行,若湖深为5米,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 
 m,它在湖里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填“实”或“虚”)像。
13.(2020?鞍山)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处,当他向镜子靠近0.5m时,他和像之间的距离改变了 
 m,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
14.(2020?广西)“鲤鱼跃龙门”寄托着人们祈盼飞跃的美好愿望。当鲤鱼离开水面向上跃起的过程中,它在水中所成的像与水面的距离 
 ,像的大小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类型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39757354267201.(2020?遵义)在平静的湖水中,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对于该现象中的云和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和鱼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云和鱼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D.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2.(2020?鄂州)以下描述中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有关的是(  )
A.形影相随
B.海市蜃楼
C.对镜贴花黄
D.水中捞月一场空
3.(2020?朝阳)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夜间从路灯下走过,影子先变长后变短
B.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面上有水的地方比其它地方暗
C.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成像的
D.如果用激光笔照亮水中的鱼,激光笔要向看到鱼的下方照射
4.(2020?赤峰)2020年6月21日,在我国部分地区观看到天文奇观日环食。与日环食形成原因相同的光现象是(  )
5.(2020?恩施州)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水池,如图所示,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会(  )
3617595121920
A.在原地不动
B.先向左移再向右移
C.向左移动
D.向右移动
6.(2020?北京)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倾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
2977515121920A.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B.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光发生了色散
492823560960D.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
7.(2020?深圳)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对此做法解释正确的光路图是(  )
A.B.C.D.
8.(2020?绵阳)额温枪这一非接触式测温仪器,成为2020年防控新冠肺炎的一种重点物资。额温枪通过传感器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得出体温数据。在用额温枪测体温的过程中(  )
A.红外线传递体温信息
B.额温枪传递体温信息
C.红外线传递病毒信息
D.额温枪传递病毒信息
4562475914409.(2020?益阳)如图所示,为防疫新冠病毒,学校在用测温枪检测体温。测温枪的学名是“红外线测温仪”或者“红外线辐射测温仪”。它的原理是:被动吸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从而获得物体温度数值。下列与红外线测温仪有关的说法正确的(  )
A.红外线通过肉眼可观察到
B.红外线是声波的一种
C.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测温枪发出红外线来测体温
D.红外线测温仪测体温说明红外线能传递能量
46615353810010.(2020?黔东南州)如图所示,一些金属条被科技馆工作人员按特殊的方式摆放后,在灯光的照射下就出现了栩栩如生的“飞机”,与“飞机”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B.海市蜃楼
C.雨后彩虹
D.镜中“花”、水中“月”
11.(2020?东营)为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落实“入校前体温检测”制度,东营市各中小48063150学校配备了“测温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进行测量的。
12.(2020?扬州)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看到“绿树”是树叶 
 (填“反射”、“折射”或“吸收”)绿光;“倒影”是正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像。
类型三:透镜成像
43262553657601.(2020?黄冈)在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看清讲台上温度计的示数,老师用手机对着温度计摄像(如图),并通过调节好的投影仪,将温度计示数投影到大屏幕上,但发现大屏幕上的温度计示数比较暗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手电筒照亮温度计示数可使大屏幕上的示数明亮
B.用手电筒照亮大屏幕可使大屏幕上的示数明亮
C.温度计的示数在大屏幕上成缩小的实像
D.温度计的示数在大屏幕上成放大的虚像
2.(2020?自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3.(2020?绵阳)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蜡烛放在A处,位于C处的光屏(图中未画出)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B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关于光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距离L屏与蜡烛移动距离L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向右移动光屏,L屏<L烛
B.向左移动光屏,L屏<L烛
C.向左移动光屏,L屏>L烛
D.向右移动光屏,L屏>L烛
4.(2020?广安)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变,只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30cm处,再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
B.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14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投影仪
C.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5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放大镜
D.蜡烛在光屏上已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5.(2020?青海)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敏所在的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73355967740
A.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
B.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C.若烛焰从光具座30.0cm刻线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
3764280434340D.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若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这时在光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
6.(2020?桂林)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的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其成像的条件是 
 。
7.(2020?荆门)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现进行如下操作:
(1)将蜡烛第一次放置在M处,第二次放置在N处,则蜡烛与所成像的位置关系为 
 。
A.两次都在凸透镜同侧
B.两次都在凸透镜两侧
C.第一次在凸透镜同侧,第二次在凸透镜两侧
D.第一次在凸透镜两侧,第二次在凸透镜同侧
(2)某次实验中将蜡烛放置在P处,光屏上所成的像在Q处,现将蜡烛放置在Q处,根据 
 原理,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在”或“不在”)P处。
8.(2020?通辽)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若用此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在乙图的基础上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则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再次在光屏成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在乙图的基础上,保持蜡烛、凸透镜位置不动,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 
 (选填“远视镜”或“近视镜”),将光屏远离后,会再次在光屏成清晰的像。
(3)如果将凸透镜换成平面镜,保持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不动,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成清晰的像。
类型四:透镜应用
45091354648201.(2020?广西)如图是我国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上展示水球试验。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通过它成(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虚像
2.(2020?西宁)小明在房间里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如图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  )
271843576200A.都是正立的
B.都是虚像
C.透镜在B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D.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44024551295403.(2020?鄂州)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
B.白色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43491153657604.(2020?丹东)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内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这支笔。当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 
 (选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而“改变方向”后的像为 
 (选填“实”或“虚”)像。
4455795990605.(2020?天水)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 
 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 
 凸透镜。
27717756007106.(2020?东营)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兴趣小组用某凸透镜完成了一次成像,如图所示,然后,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该透镜替换为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那么此时烛焰成的像为 
 (填“虚”或“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成像的。
考点过关☆专项突破解析
类型一: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1.【解答】A、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故A正确;
B、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日食通过小孔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日食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2.【解答】日食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太阳发出的光照不到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太阳是黑色的,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故选:A。
3.【解答】A.筷子“变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B.苹果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山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C错误。
D.手指“放大”,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4.【解答】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B、从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故与题意不符;
C、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能反射光,晚上能提醒汽车司机注意,符合题意。
D、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C。
5.【解答】图中表示的是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原因,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平面镜反射而来的。
故选:C。
6.【解答】如图AB是车内的物体,车前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物体AB的像A'B',可以得到车内物体在车前玻璃成像在前方同行车辆的上方,故选D。
故选:D。
7.【解答】(1)由平面镜成的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离镜0.5m,像离镜也应是0.5m。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解答】因潜望镜内部装有两块平面镜,因此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且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
故选:B。
9.【解答】
A、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a一侧能看到蜡烛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A错误;
B、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
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0.【解答】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故A错误;
B、小明站在穿衣镜前3m处,以1m/s的速度匀速靠近穿衣镜,以穿衣镜为参照物小明与平面镜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小明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C正确;
D、2s后小明走的距离:s=vt=1m/s×2s=2m,故D错误;
故选:C。
11.【解答】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特点可知,物距等于像距,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棋子“象”在甲处时,像在位置②处;棋子“象”在乙处时,像在位置④处;
棋子原来的像位于②处,移动后的像则位于④处,所以,其移动路径②到④。
故选:C。
12.【解答】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已知小鸟距水面10m,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也是10m,所以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为10m+10m=20m;
故答案为:20;反射;虚。
13.【解答】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则她的像面镜0.5m,此过程中物距变为1m﹣0.5m=0.5m,则像距也改变为0.5m,则像和她的距离改变:0.5m+0.5m=1m;
若他向平面镜靠近了0.5m,根据物像大小相等可知,像大小不变。
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处照镜子,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可知他看到在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1;不变;虚像。
14.【解答】当鲤鱼离开水面向上跃起的过程中,鲤鱼与水面之间的距离变大,由于像到水面的距离等于鲤鱼到水面的距离,所以鲤鱼在水中所成的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大,像的大小始终和鲤鱼的大小相同,故像不变。
故答案为:变大;不变。
类型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1.【解答】(1)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所以看见水中的“云”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云的虚像;
(2)鱼生活在水里,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高了,所以看到了鱼的虚像;
可见,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解答】
A、形影相随中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发生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对镜贴花黄,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捞月是指月在“镜子”中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解答】
A.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较小,形成的影子较长;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逐渐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逐渐变短;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逐渐变小,形成的影子逐渐变长。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故A错误;
B.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有水的地方亮;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的原理,故C正确;
D.鱼反射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眼睛,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从看到鱼的位置正对鱼照射,才能把鱼照亮。如果用激光笔对着看到的鱼的下方照射,他不能照亮鱼。故D错误。
故选:C。
4.【解答】
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用放大镜看字是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手挡住,在手的后面光线照不到的暗区形成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C符合题意;
D.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解答】在没有注水时,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人直接能看到C点;
当注水后,探照灯射出的光线到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靠拢法线照射到C'点,人看C'点时,C'点射出的光线到水面再次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进入人眼,眼睛逆着光线看来感觉光线是从C''射出的,所以人看到光斑向右移动。
故选:D。
6.【解答】盐水不均匀,越深密度越大,光在不均匀的盐水里传播时就会发生折射,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解答】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解答】由题意知:额温枪通过传感器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利用红外线传递体温信息,得出体温数据,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9.【解答】A、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肉眼是不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故A错误;
B、红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故B错误;
C、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准确地测定物体表面温度的仪器,而不是通过测温枪发出红外线来测体温,故C错误;
D、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由此说明红外线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10.【解答】金属条被科技馆工作人员按特殊的方式摆放后,在灯光的照射下就出现了栩栩如生的“飞机”,其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故A正确;
B、海市蜃楼是光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示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故C错误;
D、镜中“花”、水中“月”均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形成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
故选:A。
11.【解答】据红外线的特点可知,由于红外线热效应强,所以测温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
故答案为:红外线。
12.【解答】
(1)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其颜色不同的色光。因此,我们看到树叶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它们反射绿光的缘故;
(2)楼台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影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反射;等大;虚。
类型三:透镜成像
1.【解答】A、用手电筒照亮温度计示数,使温度计的亮度增大,反射的光变多,可使大屏幕上的示数明亮,故A正确;
B、用手电筒照亮大屏幕,大屏幕反射的光变多,这样更加刺眼,反而看不清大屏幕上的示数,故B错误;
CD、投影仪成的是物体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D错误。
故选:A。
2.【解答】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
故选:A。
3.【解答】将蜡烛放在A处时,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B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等大的像,像变大了,则像距变大,由于实像与成像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光屏应向右移动;
在物距大于像距时,移动蜡烛,蜡烛移动的距离要大于像移动的距离,即L屏<L烛;故A正确。
故选:A。
4.【解答】A、蜡烛移到刻度值为30cm处,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v>f,光屏应向左移动,是照相机工作原理,故A正确;
B、蜡烛移到刻度值为14cm处,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蜡烛移到刻度值为5cm处,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C错误;
D、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放置后,光线延迟会聚,像距变大,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A。
5.【解答】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0cm﹣30.0cm=10.0cm,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故B错误;
C、烛焰从光具座30.0cm刻线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根据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故C正确。
D、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透镜的上半部分仍能会聚烛焰发出的光线,成烛焰完整的像,只是像比原来变暗,故D错误;
故选:C。
6.【解答】由图知,所成的像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所以是虚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虚;物距小于焦距。
7.【解答】(1)蜡烛在M处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此时成虚像,所以像与蜡烛在凸透镜的同侧;蜡烛在N处时,物距大于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故ABD错误,C正确;
(2)将蜡烛放置在P处,光屏上所成的像在Q处,说明蜡烛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Q点,根据光路可逆原理,现将蜡烛放置在Q处,光屏上所成的像
在P处。
故答案为:(1)C;(2)光路可逆;在。
8.【解答】(1)由图甲可知,焦距f=10.0cm,2f=20cm,在乙图的基础上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物距u=30cm,则u>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处于f和2f之间,所以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2)光屏远离后,会再次在光屏成清晰的像,说明光线比原来发散了,所以应该选用近视镜;
(3)由于平面镜成虚像,所以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不能在光屏成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靠近;缩小;(2)近视镜;(3)不能。
类型四:透镜应用
1.【解答】根据图示可知,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B。
2.【解答】
墙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光屏,墙上都能接到像,则像是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故AB错误。
当凸透镜在A处时,物距小,像距大,像较大,其成像原理和投影机原理相同;当凸透镜在B处时,物距大,像距小,像较小,其成像原理和照相机原理相同,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3.【解答】
A.根据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可知,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A错误;
B.投影仪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仍然完整,只是亮度变暗,故C错误;
D.发生漫反射的物体可以从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因此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故D错误。
故选:B。
4.【解答】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较近时,瓶子成放大镜的作用,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逐渐远离时,透过透镜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长,到达某一位置时,铅笔尖忽然改变方向;此时的铅笔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的实像。
故答案为:变长;实。
5.【解答】已知f=10cm,则2f=20cm,蜡烛在凸透镜前18cm处,处于f和2f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所以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将远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会比原来提前会聚成像,所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放大;会聚;靠近。
6.【解答】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15.0cm,将透镜替换为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此时的物距要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应用是放大镜。
故答案为:虚;放大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