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信息技术 年级 五年级 课时 2
课题 海上日出
研读教材内容 定位教学目标
1.教材呈现的知识点;2.本课内容在单元及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及前后知识的联系;3.体现与生活联系的内容;4.学生能力的培养点和情感的培养点。 本课是通过制作海上日出动画使学生认识并掌握引导线动画的制作方法,教材以语文课本中的《海上日出》的段落开篇,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把动画的大概内容作了描述。任务可分解为制作日出过程中天空和海面由暗变亮的动画,以及太阳升起的动画两个小的任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设置Alpha值,制作不同的透明效果;
2、能够利用引导线制作动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画制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会寻找生活中的神奇和乐趣,热爱美好的大自然。
揣摩编者意图 定位教学重点
1.教材的呈现方式,它们之间的联系;2.教材每一部分的编写意图;3.结合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材以制作过程呈现知识,第一课时,绘制天空和海面并制作“天空”由暗变亮的动画,第二课,制作太阳升起的动画。第一课时创建了三个图层:“天空”、“海面”和“波纹”,通过改变“天空”和“波纹”两个元件在不同关键帧处的Alpha值创建补间动画,体现日出过程中天空和海面颜色的变化。
由于绘画过于占用时间,需要为学生准备好波纹图片素材。
教学重点:引导线的使用和透明效果的运用。
分析实际学情 定位教学难点
1.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2.学生可能存在的兴趣点、质疑点;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给学生怎样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上学期制作下雪的动画时曾经接触过引导线的使用,制作太阳的弧线形运动轨迹就需要添加引导层,画一条引导线,太阳元件中心点与引导线端点要重合,目的是使太阳沿着引导线运动,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有两个,一个是引导线没有绘制在引导层,二是引导线的两端没有和元件的中心对齐。在制作引导线之前先强调这两点,提起学生注意,再根据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评小结。
教学难点:引导线的使用。
教学策略的选择
1.整体的教学策略;2.突出重点的策略;3.突破难点的策略。 以“任务驱动”为原则,整合语文学科导入,自主学习为主,协作学习辅助,注重差异,多元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学案设计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与语文学科相整合,导入课题:
找学生朗读语文课本中的《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把动画的大概内容作了描述。
二、绘制天空和海面
1、学生看书或电子教材自学 “我来做”第一小节“绘制天空的海面”,并动手操作。
2、欣赏学生的制作作品
3、教师点拔:注意颜色的过渡。
三、制作日出过程中天空由暗变亮的动画
1、教师演示
2、学生看书或电子教材“天空由暗变亮的动画”,并动手操作。
Alpha为透明度:建议学生通过设置不同的Alpha值,实现波纹和天空的渐变效果,体会Alpha值与图形明暗的关系:Alpha值越大,图形越暗,Alpha值越小,图形越亮。
3、教师精讲:创建了三个图层:“天空”、“海面”和“波纹”,通过改变“天空”元件在不同关键帧处的Alpha值创建补间动画,体现日出过程中天空颜色的变化。
四、课堂小结
互相欣赏作品,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海上日出这个动画上节课我们做到哪儿了?是怎么做的?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完成这个动画。
二、制作太阳升起的动画
1、教师演示:
(1)插入图层,命名为“太阳”。绘制初升的太阳并将其转换为图形元件,命名为“太阳”。
(2)选中“太阳”图层,选择“插入——运动引导层”或单击“添加运动引导层”按钮,添加引导层。
(3)选中引导层的第1帧,用“铅笔工具”。画一条弧线,作为太阳运动的轨迹。由于太阳是从海平面升起的,所以引导线的一端要画在海面以下。
(4)选中“太阳”图层的第一帧,将“太阳”元件拖动到引导线位于海面下的一端;在第120帧插入关键帧,将“太阳”元件拖动到引导线的另一端,注意:一定要使“太阳”元件的中心点与引导线的端点重合,如果看不清可以使用“放大镜工具”放大后对齐。创建动作补间动画。
(5)调整各图层的位置,使其自上至下依次为“海面”、“引导层”、“太阳”、“天空”。
(6)测试影片,观看“海上日出”的效果。
2、学生参考教材或电子教材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答疑。
3、教师提示:
制作太阳的弧线形运动轨迹就需要添加引导层,画一条引导线,太阳元件中心点与引导线端点要重合,目的是使太阳沿着引导线运动。
画引导线并不仅限于“铅笔工具”,可让学生去尝试用“画笔工具”等画出引导线。
三、拓展练习
有能力的学生在做完以上步骤后可加上海面由暗变亮效果。插入“波纹”图层,绘制“波纹”元件。调整“海面”和“波纹”元件的Alpha值。
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交流:说说制作太阳升起动画其他方法。
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来交流一下使用引导线的心得,总结制作海上日出动画的各种方法。
欣赏作品。
教学反思
本课的新授知识点是在动作补间动画的基础上增加引导线来控制元件的运动路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对学习任务进行了分层,学生可以自选完成“A+”和“A”两个标准的作品,这样既使能力较强的学生有发挥的余地,又使能力欠缺的学生也能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