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绘画至晚明,苏州的文脉渐渐势弱,流转至两个地区——南京与上海。董其昌于文人山水画中 ,一时之间,以他为首的“松江派”占据了统治地位。而南京则在“金陵画派”的 之下,直至清中期。唯有绍兴的徐渭,独抒性灵,进一步完善了苏州陈淳的写意花卉,承接了大写意花鸟画风。明清之际,朝代易帜, ,一大批文人画家纷纷遁迹于山林之间,恪守着大明朝汉族正统的意志,形成了“遗民画家”的艺术群体。其中有出家为僧的八大山人与石涛,为中国绘画增添了异彩。展览场地的一幅《游鱼图》,为八大山人的作品。画上大面积的留白,一尾瘦鱼游弋于上部。鱼脊由一笔绘出,贯穿头尾。鱼眼一笔圈成椭圆形,靠近上眼眶处以重墨点睛,是八大山人早期标志性的“白眼向人”的画法。下方几抹水草,两条小鱼,突出了上方瘦鱼的 之感。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另辟蹊径 统制 地动山摇 孤傲
B.别具匠心 统摄 地动山摇 高傲
C.另辟蹊径 统摄 天崩地裂 孤傲
D.别具匠心 统制 天崩地裂 高傲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唯有绍兴的徐渭,独抒性灵,完善了苏州陈淳的写意花卉,进一步承接了大写意花鸟画风。
B.唯有绍兴的徐渭,独抒性灵,承接了苏州陈淳的写意花卉,进一步完善了大写意花鸟画风。
C.只有绍兴的徐渭,独抒性灵,进一步承接了大写意花鸟画风,完善了苏州陈淳的写意花卉。
D.只有绍兴的徐渭,独抒性灵,进一步完善了苏州陈淳的写意花卉,承接了大写意花鸟画风。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真是一群强盗!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D.李时珍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适用排除法,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成语的积累记忆,同时在此基础上借助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2)本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要求考生熟练掌握高考命题辨析病句的六大类型,根据病句类型的特征去排除错误选项。
(3)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适用排除法,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标点符号的积累记忆,同时在此基础上汲取在平时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经验和教训,为高考总分的提升提供保障。
【解答】(1)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新路。比喻另创一种新方法或新风格。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此处是说董其昌另创了一种风格的画风,第一空选“另辟蹊径”恰当。由此可以排除B、D。统摄:统辖。统制:统一控制。此处是说“金陵画派”统领了南京的画坛,第二空选“统摄”恰当。由此可以排除A、D。天崩地裂:天塌下,地裂开,形容声响强烈或变化巨大。地动山摇:地被震动,山被摇撼。形容震动强烈或声势浩大。此处是说明清之际的社会动荡,第三空选“天崩地裂”恰当。孤傲:孤僻高傲。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极其骄傲。此处是说八大山人的画所凸显的高傲、超然的画风,第四空选“孤傲”恰当。
故选:C。
(2)A.“完善”与“承接”顺序颠倒。
C.“进一步”语序不当,“大写意花鸟画风”与“苏州陈淳的写意花卉”顺序颠倒。
D.“进一步”语序不当,“完善”与“承接”顺序颠倒。
故选:B。
(3)D项和文中破折号作用一样,都是引出对破折号前面词语概念内涵的具体解释。
A.破折号是表示语音延长。
B.破折号表示说话中间的停顿。
C.破折号表示转移话题。
故选:C。
答案:
(1)C
(2)B
(3)D
【点评】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黑龙江省鹤岗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明朝苏州一带戏曲的勃兴与当时的经济和商业活动有关,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给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作为民间声腔的昆山腔,是一种 的集体创作,流传于吴中一带。在众多曲家之中,最后能 地集大成,并且把歌唱技法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而加以分析的,就是被后世尊为“曲圣”的魏良辅。魏良辅虽不能说是昆腔的创始人,但他苦心钻研,改良了昆腔,提高了昆腔艺术,建立了独特的歌唱体系,这个功劳是很大的。比魏良辅稍晚,梁伯龙与他齐名,创作用昆腔演唱的第一部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人。从此,昆腔由清曲进入到剧曲。梁伯龙的《浣纱记》无疑是昆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这其间,足以传世的传奇作品不少,最为 的当属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而《牡丹亭》更是汤显祖的 ,数百年来一直被尊奉为“传奇”的圭臬。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梁伯龙比魏良辅稍晚,与他齐名,创作了第一部用昆腔演唱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人。
B.比魏良辅稍晚,与他齐名的梁伯龙,是创作第一部用昆腔演唱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人。
C.梁伯龙与魏良辅齐名,比他稍晚,创作第一部用昆腔演唱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人。
D.比魏良辅稍晚,与他齐名的梁伯龙,是创作用昆腔演唱第一部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人。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群体性 去芜存菁 耳熟能详 得意之作
B.群众性 删繁就简 耳熟能详 扛鼎之作
C.群体性 删繁就简 脍炙人口 得意之作
D.群众性 去芜存菁 脍炙人口 扛鼎之作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青山水珐琅大碗,构图、用笔颇具精绝。其上有诗云“一江绿水浮岚影,两岸青山夹翠涛”。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希望工程”是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一项公益事业。
D.作为母亲,黄河有众多的“孩儿”——丰富多彩的支流。有统计说,在黄河母亲的大家庭里共有219个孩子。
【分析】(1)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2)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词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平时要注意识记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解答】(1)画线语句有三处语病:一是“比魏良辅稍晚,梁伯龙与他齐名”结构杂糅,从后文看,“他”指的“魏良辅”,“魏良辅稍晚”“与他齐名”都是“梁伯龙”;二是缺乏判断动词“是”构建上下文,语句不完整;三是语序不当,“第一部”应该放在“创作”后面。四个选项,只有B项全部修改正确。
故选B。
(2)第一处,群众性:由群众白发组织的或者为群众服务、反映群众呼声的属性。群体性: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一般指偶发的多人聚集性事件。根据语境,下面是集体创作,因此选“群众性”。
第二处,去芜存菁:除去杂质,保留精华。删繁就简:删去多余的文字或内容使简明扼要。根据语境,这里不是指语言文字,而是文艺作品,因此选“去芜存菁”。
第三处,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根据语境,这里指传奇作品让人传诵,不是熟悉得能说出来,因此选“脍炙人口”。
第四处,扛鼎之作:比喻作品(多指文学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广大,意义深远。得意之作: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根据语境,强调《牡丹亭》是汤显祖的影响广大的作品。应选“扛鼎之作”。
故选D。
(3)文中波浪线句子中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A.表示引用;
B.表示反语;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C。
答案:
(1)B
(2)D
(3)C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20.陈先生的四位朋友都家有喜事,他希望表达自己的诚挚祝愿,下列祝词中不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一个朋友新婚,祝语曰“顷悉阁下合卺之喜,花烛筵开,谨祝幸福,白头偕老”。
B.一个朋友的公司开业,陈先生贺曰“兹值宝肆宏开,望生意鼎盛,骏业日新”。
C.一个朋友的女儿考上大学,祝语曰“欣闻令息雁塔题名,由衷快慰,遥祝前程似锦”。
D.一个朋友新添了一个儿子,陈先生写信祝曰“闻育祥麟,可庆可贺,遥以致贺”。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具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有分寸感,做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
【解答】C.“令息”指儿子,这里是“一个朋友的女儿考上大学”,应该是令嫒或令爱。其他选项都得体。
故选:C。
【点评】表达得体要考虑以下几点:
(1)要考虑对象。即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修养、语言习惯等采用相应的语言形式。
(2)要考虑场合。在不同场合(如正式场合、工作场合、日常生活、娱乐场所等)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3)要考虑目的。目的不同,语言表达自然有别。如广播稿是念给人听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语、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少用生僻的词等。再如失物招领启事语言要简洁,寻物启事语言要较详细等。
(4)要考虑语体。不同语体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语体分谈话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谈话语体包括日常谈话、演讲、辩论等;书面语体分为文学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等。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实与想象,这看似背道而驰的两极,却是优秀文艺作品必须兼备的可贵品质。平庸的作品往往不够现实,也不够有想象力,从而无法碰撞出强大的艺术张力。而优秀作品,其创作者在对现实的敏锐发现和真实触摸中,被激发出强烈的表达欲,并且相信他的所感所思应当并且能够感动他人,与此同时,他又能调动非凡想象力,组织独特艺术语言使他的思想情志得以凸显。事实上,想象力仿佛古希腊神话里的大力士安泰,( )。同样地,现实土壤无论多么丰饶,也必须借助想象力才能够生长万物、营造伸向天际的文明殿堂。观众希望在大银幕上看到现实,但不需要机械地、没有情感投入地照搬现实,更不是片面地、过于主观地曲解现实。观众期待电影想象力,但这种想象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更不是莫名其妙的无病呻吟。
当创作者真正站在广大观众立场来理解想象和现实的关系,他们就会意识到,中国观众最喜闻乐见的,是以理想之光照亮现实。作品既要能触及观众的现实焦虑,又能以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给予“电影式的解答”,让人感到温暖、看到希望。不仅这种倾向基于中国悠久的乐感文化传统,还符合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属性。娱乐观众、陶冶情操、传播正面价值观三者兼具的电影作品,应当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真正的力量才能在现实的大地母亲怀抱里获得
B.真正的力量的获得唯有在现实的大地母亲怀抱里
C.唯有在现实的大地母亲怀抱里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
D.真正的力量只有在现实的大地母亲怀抱里才能获得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电影式的解答”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B.学校举行了“芬达杯”歌唱比赛,巨型的海报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
C.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D.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种倾向既基于中国悠久的乐感文化传统,也符合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属性。
B.既基于中国悠久的乐感文化传统,这种倾向也符合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属性。
C.这种倾向不仅基于中国悠久的乐感文化传统,还符合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属性。
D.不仅基于中国悠久的乐感文化传统,这种倾向还符合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属性。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2)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
(3)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解答】(1)依据“事实上,想象力仿佛古希腊神话里的大力士安泰”可知,句子以“想象力”为主语,且主干为“想象力仿佛安泰”,语意不完整,故依据主语一致原则和语意表达完整的需要,括号内的句子也应该承上以“想象力”为主语,且强调像安泰那样获得力量的方法。BD以“真正的力量”为主语,与前句主语不一致,故排除BD;A项表述不通顺,故排除A。
故选:。
(2)文中“电影式的解答”,是说作品能对现实焦虑问题提供像电影一样艺术话的答案,“让人感到温暖、看到希望”,故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A项,表引用;B项,特定称谓;C项,表强调;D项,表讽刺。
故选:。
(3)画线句有两处的语病,一处是关联词“不仅”和“这种倾向”语序不当,因为划线句前后内容都是形容“这种倾向”,适用于同主关后原则,故应该改为“这种倾向不仅”;第二处是“不仅……还”关联词运用不当,根据上下文应该是并列关系--“即作品要能触及观众的现实焦虑,又能以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给予“电影式的解答”,让人感到温暖、看到希望。这种倾向既基于中国悠久的乐感文化传统,也符合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属性。娱乐观众、陶冶情操、传播正面价值观三者兼具的电影作品,应当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可改为“既……也”以示并列。综合分析,再用排除法,只有A项无语病。
故选:。
答案:
(1)C
(2)B
(3)A
【点评】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调整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使整个语段合乎逻辑、表达和谐一致,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
变原意。(6分)
迅雷猛烈,它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春雨细腻,它轻柔地给山野披上了一身美丽的衣裳;而秋天,落叶在凉爽而惬意的风中倾听风儿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四季的风雨,给我们带来不同的风景。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做这类题应注意①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句子原意.②保留原句的基本词语.
【解答】从后文的两句来看,“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四季的风雨,给我们带来不同的风景”解答此题需要用排比手法,具备“的---而-的”结构,每个句子的最后一部分还要是介宾结构.
答案: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速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审题,按照题干要求答题.
黑龙江省哈六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2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在朋友的聚会上,偶遇了一位人力资源经理,我很客气地说:想了解贵公司,望指点,不胜感激。
B.昨日小张不远千里专程来访,主要还是希望我玉成他与小莉的婚事。
C.得知贵校招聘教师的消息,我已将相关应聘材料快递至贵处,如有意向,请及时与我洽谈。
D.评委会的成立得到了国内高水平专家的鼎力支持,南仁东等专家忝列其间。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首师大创客空间配备了先进实用的硬件设备,在帮助学生实现创意的同时,见识和体验到一些基本的加工技术,为创新奠定基础。
B.滥用监督权,不只消耗了网络监督的可信度、肢解了网络监督的效能,还干扰了个人生活和单位正常运转,导致人们对监督举报信息产生钝感。
C.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以现代手法展现新时代的中国形象,完美诠释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的精神。
D.各部门要采取有效举措,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志愿服务等落实关爱帮扶措施,引导人们关心关爱道德模范的风气。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①“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②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③围棋等棋类游戏能很好地培养人的统筹意识和战略眼光,因为如果目无全牛,就很可能因顾此失彼而落败。
④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待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然而许多人已经在城里住惯了,返回乡村生活,显得积重难返了。
⑤对于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考前宵衣旰食、埋头读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要博得一个光明的未来,必须付出努力。
⑥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①②⑤
21. A。解析:玉成指别人对自己的成全,是敬辞。洽谈指接洽商谈。一般用于商业活动等较正式的场合。
忝列其间指排列于其中使他人受辱,谦辞。
22. 答案C。解析:A结构混乱,应在“见识和体验”前加“让学生”B语序不当D“人们”的后面加“形成”或去掉“的风气”。
23.C解析不容置疑指不容怀疑,用法正确;粉墨登场指演员化好妆上台表演,也指小人乔装打扮登上政治舞台,此处用第一种解释,用法正确;目无全牛指技艺高超纯熟,此处望文生义积重难返指长期累积的不好的风俗习惯一时难以改变,此处使用不当。宵衣旰食指勤于政务,使用不当;穿云裂石指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嘹亮,使用不当。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共9分)
中国年画里蕴藏着大量吉祥符号,每个符号都代表了人们在新年对生活的渴望,比如蝙蝠代表幸福,用柿子代表事事如意,用牡丹代表富贵,用花瓶代表平安……中国年画有约2000年的历史,年画的肇始可以_______至汉。最先出现的是驱邪的门画和种种神像。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兴起,推动了民间年画的蓬勃发展。至明清两代,年画产地逐渐形成。由于地域人文相异,各地年画的风格______。年画最兴盛时,( )。
为了在时代转型期保证传统文化的活态存在与传承,本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界对各地的民间文化进行了_______的抢救。文化界对民间文化进行了________收集、记录和整理。政府向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国家名录登记和传承人牵头的保护体系,并对非遗保护立法。各年画产地都建立了年画博物馆,年画在渐渐复活。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追叙 迥然不同 空前绝后 立体式
B.追溯 大相径庭 空前绝后 立体式
C.追叙 大相径庭 史无前例 地毯式
D.追溯 迥然不同 史无前例 地毯式
2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全国有100多个产地,分布到了国内所有的省份。
B.有100多个产地在我国,分布到全国所有的省份。
C.在全国有100多个产地,国内所有的省份都有分布。
D.年画产地在全国所有省份都有,有100多个。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政府为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国家名录登记和传承人牵头的保护体系,并为非遗保护立法。
B.政府为民间文化遗产建立了国家名录和传承人牵头的保护体系,并为非遗保护立法。
C.政府向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国家名录和传承人牵头的保护体系,并为非遗保护立法。
D.政府对民间文化遗产建立了传承人牵头的保护体系和国家名录,并对非遗保护立法。
21.(3分)D(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追叙:一种叙述方式,在叙述时先写出结果,然后再倒回头去叙述经过。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空前绝后: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地毯式:全面的,没有遗漏的<检查、搜索、轰炸等>。立体式:具有立体感的)
22.(3分)C(据语境、陈述对象等判定)
23.(3分)B(A项“进行”和“保护体系”搭配不当;B项“传承人牵头的保护体系和国家名录”语序不当;C项介词“向”运用不当,“进行”与“国家名录和传承人牵头的保护体系”搭配不当)
黑龙江省嫩江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平时所过的早就是捉襟见肘的生活,更哪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
B.不管你遇到怎样的困难,作为你的朋友,我们都将鼎力相助,帮你顺利渡过难关。
C.表面卑躬屈膝、曲意逢迎的人,往往会背后逢人说项,极尽造谣毁谤之能事。
D.如果家庭教育依然熟视无睹男孩体质变差的事实的话,那么可怕的男孩危机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1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B.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C.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D.刘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做最好的消遣的。
①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
②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
③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④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
⑤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
⑥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做闲书来读
A.②①⑤⑥④③?????B.②①⑥⑤③④??????
C.⑥③①⑤②④??????D.⑥④⑤①②③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A?(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看见了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生活困窘;多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B项谦敬错位。鼎力相助:大力相助,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帮助。C项望文生义。逢人说项:比喻到处替人说好话。D项“熟视无睹”做谓语不能带宾语。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到却跟没看到一样,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
14、答案C
【解析】A(动词“改善”缺宾语,可在“缺乏”后加上“状况”,作宾语中心语。B“……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可改为“……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或操作不当”,或“……交通事故主要是由司机……造成的”。 D句中的“部分”,可直接限定“福利院”,也可理解为限定“孤儿”,从而造成歧义。
15、 C
黑龙江省绥化地区肇东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深深感到:尽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有听、说、读、写,( )。《小布头奇遇记》的作者孙幼军说:“以平均每本书10万字计算,中小学学生每个月至少应该读一本,认真地读,而不是_______,能读两本更好。”我建议,一个学生在中学毕业前的阅读量应突破千万字。
既然要阅读,就要选择合适的书,而非唯名著是从。很多人去书店,一买就是提高成绩的书、______的书。其实,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长线改革”,要学会等待、学会慢慢滋养。同时,要警惕名著“缩写本”。这一缩写,结果情节删减了,人物不丰满了,读了也_______。还要警惕“假的”学生书籍。如一本给小学生读的科普书,竟然这样写:“矿石是指一种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从中提取有用成分的自然矿物聚集体。”——这不越搞越糊涂吗?不但孩子们读不懂,大人恐怕都很难理解。选择好的读物、好的方式。我相信,________的阅读,不仅是孩子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更是成就他一生的财富。
17.下列在中文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只要没有阅读作基础,孩子的其他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B.因孩子如果没有阅读作基础,其他能力就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C.但如果没有阅读作基础,孩子的其他能力很难达到有效提升
D.但如果没有阅读作基础,孩子的其他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走马观花 水到渠成 索然寡味 矢志不渝
B.走马观花 立竿见影 味同嚼蜡 持之以恒
C.快马加鞭 立竿见影 索然寡味 持之以恒
D.快马加鞭 水到渠成 味同嚼蜡 矢志不渝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但孩子们读懂难,大人恐怕都不难理解。
B.孩子们不但读不懂,大人不一定难理解。
C.不但孩子们读得懂,大人都不一定读不通。
D.不但孩子们读不懂,大人恐怕都很难理解。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D 18.B 19.D
【分析】
17.本题考查分析句子连贯性的能力。
A项,“只要没有阅读作基础,孩子的其他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升”判断过于绝对了。
B项,结构混乱,与上文衔接不够连贯,与前面“尽管”搭配的关联词应是“但(是)”,而不是“因……”。
C项,“达到有效提升”搭配不当,应把“达到”改为“得到”。
故选D。
18.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
第一处,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快马加鞭:对快跑的马再打几鞭子,使它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根据语境可知,所填词应是与“认真地读”意思相反的,应选“走马观花”。
第二处,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根据上文的“一买就是提高成绩的书”可知,故应选用“立竿见影”。
第三处,索然寡味:形容毫无趣味。味同嚼蜡: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根据语境“这一缩写,结果情节删减了,人物不丰满了”可知此处是说这样的“缩写本”读来让人感觉文章失去了原版的味道,故应选“味同嚼蜡”。
第四处,矢志不渝:立下志愿决不改变。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根据语境“其实,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长线改革’,要学会等待、学会慢慢滋养”和“他一生的财富”可知,应选用“持之以恒”。
故选B。
19.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A项,“读懂难”习惯说法应是“难读懂”;“不难理解”说明还是好理解的,与文意“读不懂”不符。
B项,“孩子们不但读不懂”语序不当,应将“不但”移至“孩子们”前。
C项,“读得懂”与前面的反问句“这不越搞越糊涂吗”矛盾,所以应是“读不懂”。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