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测试卷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25 23:0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关于下图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此种最密堆积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B.
该种堆积方式称为铜型
C.
该种堆积方式可用符号……ABCABC……表示
D.
该种堆积方式称为镁型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氢键无关的是(  )
A.
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B.
氨气极易溶于水
C.
SbH3的沸点比PH3的高
D.
溶解度:邻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晶体中一定含有金属键
B.
在含有阳离子的化合物的晶体中,一定含有阴离子
C.
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D.
金属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都是A3或A1型最密堆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60汽化和I2升华克服的作用力不相同
B.
甲酸甲酯和乙酸的分子式相同,它们的熔点相近
C.
NaCl和HCl溶于水时,破坏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
D.
常温下TiCl4是无色透明液体,熔点-23.2
℃,沸点136.2
℃,所以TiCl4属于分子晶体
5.下列固体分类中正确的一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6.下列单质分子中,键长最长,键能最小的是(  )
A.
H2
B.
Cl2
C.
Br2
D.
I2
7.根据表中的数据,从电负性的角度判断下列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的一组是(  )
①Na和Cl ②Mg和Cl ③Al和Cl ④H和O ⑤Al和O ⑥C和Cl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④⑤⑥
D.
全部
8.氮化硼(BN)是一种新型结构材料,具有超硬、耐磨、耐高温等优良特性,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与氮化硼熔化时克服的微粒间作用都相同的是(  )
A.
硝酸钠和金刚石     
B.
晶体硅和水晶
C.
冰和干冰
D.
苯和萘
9.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排列的是(  
)
A.
O2、I2、Hg
B.
CO2、Al2O3、KCl
C.
Na、K、Rb
D.
H2S、H2Se、H2Te
10.下列中,属于原子晶体的是(  )
A.
干冰
B.
金刚石
C.
碳酸钙
D.
烧碱
11.说法正确的是(  )
A.
124
g
P4含有的P﹣P键的个数为6NA
B.
12
g石墨中含有的C﹣C键的个数为2NA
C.
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C﹣C键的个数为1.5NA
D.
60
g
SiO2中含Si﹣O键的个数为2NA
12.如图所示是某原子晶体A空间结构中的一个单元,A与某物质B反应生成C,其实质是每个A-A键中插入一个B原子,则C物质的化学式为(  )
A.
AB
B.
A5B4
C.
AB2
D.
A2B5
13.下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ⅦA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  )
A.
H2S
B.
HCl
C.
PH3
D.
SiH4
14.在单质的晶体中一定不存在的微粒是(  )
A.
原子
B.
分子
C.
阴离子
D.
阳离子
15.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没有π键的是(  )
A.
CO2
B.
N2
C.
CH≡CH
D.
HClO
二、计算题(共3小题)
16.如图所示为高温超导领域里的一种化合物——钙钛矿的晶胞结构。
(1)在该物质的晶体结构中,每个钛离子周围与它距离最近且相等的钛离子有______个,钙离子有______个。
(2)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若钙、钛、氧三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a、b、c,晶胞的边长(钛离子之间的距离)为dnm(1
nm=1×10-9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
g·cm-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7.NaCl晶体中Na+与Cl-都是等距离交错排列,若食盐的密度是2.2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1,食盐的摩尔质量为58.5
g·mol-1。则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是多少?
18.由N2和H2每生成1
mol
NH3放热46
kJ,而每生成1
mol
NH2—NH2却吸收96.1
kJ。又知H—H键键能为436.0
kJ·mol-1,N≡N三键键能为940.
0
kJ·mol-1。试求:
(1)N—H键的键能;
(2)N—N单键的键能。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9.单质硼有无定形和晶体两种,参考下表数据:
(1)晶体硼的晶体类型属于________晶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晶体硼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如图),其中有20个等边三角形的
面和一定数目的顶点,每个顶点上各有1个B原子。通过观察图形及推算,此晶体结构单元由________个B原子组成。
20.下列各图为几种晶体或晶胞的构型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晶体中,粒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晶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金刚石、MgO、CaCl2、干冰5种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
(3)NaCl晶胞与MgO晶胞相同,NaCl晶体的晶格能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MgO晶体的晶格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个Cu晶胞中实际占有________个Cu原子,CaCl2晶体中Ca2+的配位数为________。
(5)冰的熔点远高于干冰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个。
(2)H2O分子内的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________。的沸点比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可与H2O形成H3O+,H3O+中O原子采用________杂化。H3O+中H—O—H键角比H2O中H—O—H键角大,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从图示可看出,该堆积方式的第一层和第四层重合,所以这种堆积方式属于铜型堆积,这种堆积方式可用符号“…ABCABC…”表示,属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而镁属于六方堆积,所以选项D不正确。
2.【答案】C
【解析】SbH3的沸点比PH3的高是因为前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后者,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与氢键无关。
3.【答案】D
【解析】金属晶体中一定含有金属键;金属晶体中只含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但此选项说的是化合物,含有阳离子的化合物只能是离子化合物,必定含有阴离子;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如MnO或[Al(OH)4]-等;金属晶体中也存在非最密堆积型式,如A2型密堆积,配位数只有八个。
4.【答案】D
【解析】C60、I2均为分子晶体,汽化或升华时均克服范德华力;B中乙酸分子可形成氢键,其熔、沸点比甲酸甲酯高。
5.【答案】C
【解析】A项,Ar固体是分子晶体,B项,H2SO4是分子晶体,石墨为混合晶体,D项,玻璃属于非晶体。
6.【答案】D
【解析】决定键长的因素是原子半径的大小。本题转化为如何比较上述四种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结合半径变化规律,四者的半径大小顺序为:I>Br>Cl>H。
7.【答案】B
【解析】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大多数电负性之差小于1.7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Na和Cl:3.0-0.9=2.1>1.7;Mg和Cl:3.0-1.2=1.8>1.7;Al和O:3.5-1.5=2.0>1.7;Al和Cl:3.0-1.5=1.5<1.7;故①②⑤不能形成共价键,③可形成共价键。
8.【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BN、SiO2和晶体Si均为原子晶体,熔化时同种晶体类型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相同。
9.【答案】D
【解析】A项可联系三种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判断,O2为气体,I2为固体,Hg为液体,熔点应为O2Al3+,Cl->O2-且后者电荷数高于前者,可知Al2O3的熔点应高于KCl;C项碱金属的熔、沸点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降低;D项中三种物质为氧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范德华力依次增大,熔点依次升高。
10.【答案】B
【解析】A,干冰属于分子晶体,故A不选;
B,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故B选;
C,碳酸钙不属于原子晶体,故C不选;
D,烧碱不属于原子晶体,故D不选。
11.【答案】A
【解析】124g白磷中含有的磷分子个数NA,一个白磷分子中含有6个P﹣P键,所以124g
P4含有的P﹣P键的个数为6NA,故A正确;12g石墨中含有碳原子个数NA,石墨中每个碳原子含有3/2个C﹣C键,所以12g石墨中含有C﹣C键个数是1.5NA,故B错误;12g金刚石中含有碳原子个数=2NA,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含有2个C﹣C键,所以12g金刚石中含有C﹣C键个数是2NA,故C错误;60g二氧化硅中含有的硅原子个数NA,每个硅原子含有4个Si﹣O键,所以60g二氧化硅中含有的Si﹣O键的个数为4NA,故D错误。
12.【答案】C
【解析】某原子晶体A是正四面体的空间结构,在A-A键中插入一个B原子,则在A原子周围有四个B原子,纯属于A原子的B原子2个,所以选C。
13.【答案】D
【解析】在ⅣA~ⅦA中的氢化物里,NH3、H2O、HF分子间因存在氢键,故沸点高于同主族相邻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只有Ⅳ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不存在反常现象,故a点代表的应是SiH4。
14.【答案】C
【解析】单质的晶体中可能含有原子(如原子晶体金刚石)、分子(如分子晶体碘、氦等)、阳离子(如金属晶体钠中含有Na+)。晶体中若含阴离子,则一定含阳离子,该晶体是离子晶体。
15.【答案】D
【解析】双键、叁键中有一个σ键,双键还有一个π键,叁键中还有两个π键,故本题只要知道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即可。D中无双键也无叁键,所以无π键。
16.【答案】(1)6 8 (2)CaTiO3 (3)
17.【答案】两个距离最近的Na+中心间的距离=4.0×10-8cm。
【解析】从上述NaCl晶体结构模型中分割出一个小立方体,如图中所示:其中a代表其边长,d代表两个Na+中心间的距离。由此小立方体不难想像出顶点上的每个离子均为8个小立方体所共有。因此小立方体含Na+:4×1/8=1/2,含Cl-:4×1/8=1/2,即每个小立方体含有1/2个(Na+-Cl-)离子对,
每个小立方体的质量,
       ,
解得:=2.81×10-8cm?
两个距离最近的Na+中心间的距离=4.0×10-8cm。
18.【答案】 (1)382.3
kJ·mol-1 (2)186.7
kJ·mol-1
【解析】 N2+3H2===2NH3ΔH=(EN≡N+3EH—H)-6×EN—H
即-46
kJ=(940.0
kJ·mol-1+3×436.0
kJ·mol-1)-6×EN—H
∴EN—H=382.3
kJ·mol-1,即N—H键的键能为382.3
kJ·mol-1。
N2+2H2===NH2—NH2
ΔH=EN≡N+2EH—H-(4EN—H+EN—N)
96.1
kJ=(940.0
kJ·mol-1+2×436.0
kJ·mol-1)-(4×382.3
kJ·mol-1+EN—N)
∴EN—N=186.7
kJ·mol-1,即N—N单键的键能为186.7
kJ·mol-1。
19.【答案】(1)原子 晶体硼的熔、沸点和硬度都介于晶体Si和金刚石之间,而金刚石和晶体Si均为原子晶体,B与C相邻且与Si处于对角线位置,也应为原子晶体
(2)12
【解析】每个三角形的顶点被5个三角形所共有,所以,此顶点完全属于一个三角形的只占到1/5,每个三角形中有3个这样的点,且晶体B中有20个这样的三角形,因此,晶体B中这样的顶点(B原子)有3/5×20=12
20.【答案】(1)金刚石晶体 (2)金刚石>MgO>CaCl2>冰>干冰 (3)小于 MgO晶体中离子的电荷数大于NaCl晶体中离子电荷数;且r(Mg2+)(4)4 8 (5)H2O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21.【答案】(1)
2
(2)O—H
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分子间氢键,而存在分子内氢键,分子间氢键主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3)sp3H2O中氧原子上有2对孤电子对,H3O+中氧原子上只有1对孤电子对,排斥力较小
【解析】(1)氧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故未成对电子数为2个。
(2)水分子内的O—H键为化学键,氢键为分子间作用力;存在分子间氢键,而存在分子内氢键,而分子间氢键主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3)H2O、H3O+中的O原子均采取sp3杂化,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具有排斥作用,而孤电子对数多的H2O中排斥力大,键角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