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25 23:4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几种气体(括号内为溶剂或反应物溶液)按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不能看到喷泉现象的是(  )
A.
NH3(H2O)
B.
CO2(H2O)
C.
SO2(NaOH溶液)
D.
NO2(H2O)
2.把少量的二氧化氮气体通入过量的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  
A.
O2
B.
NO2
C.
NO2和O2
D.
CO2和NO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99%的溴元素以溴单质形式存在于海洋中
B.
在每升海水中含量低于1
mg的元素称为海水中的微量元素
C.
海水是锂元素的一个重要来源
D.
世界上生产的镁大部分来自海水
4.欲将二氧化碳气体里混入的少量一氧化碳杂质除去,可让气体通过(  )
A.
石灰水
B.
点燃
C.
炽热的炭层
D.
灼热的氧化铜
5.与氢硫酸反应有沉淀生成的电解质是(  )
A.
硫酸铜
B.
氢氧化钠
C.
硫酸亚铁
D.
二氧化硫
6.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4Fe2O3+SO2↑+SO3↑,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物是(  )
A.
BaSO3和BaSO4
B.
BaS
C.
BaSO3
D.
BaSO4
7.一种盐X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Y经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Y和Z反应又生成X,则X是(  )
A.
硫酸铵
B.
硝酸铵
C.
氯化铵
D.
碳酸氢铵
8.向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得溶液M,因CO2通入的量不同,溶液M的组成不同。若向M中逐滴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有下列图示四种情况(不计CO2的溶解),则下列对应图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9.一定量CO2通入某浓度的NaOH溶液得溶液A,向A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加入n(HCl)与生成n(CO2)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入的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可能大于22.4
L
B.
A溶液中n(NaOH)=2n(Na2CO3)
C.
A溶液中既含Na2CO3,又有NaHCO3
D.
A溶液中一定只有Na2CO3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和KMnO4溶液退色且常作食品的漂白剂
B.
活性炭、胶体、H2O2、O3等都有漂白性
C.
次氯酸盐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有漂白性
D.
Na2O2也有漂白性,其漂白原理和SO2相似
1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的浓硫酸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结论相符的是(  )
A.
若②为浓盐酸;产生大量气体;说明硫酸的酸性比盐酸强
B.
若②为铜片;有气泡产生,底部生成灰白固体;说明浓硫酸有强氧化性
C.
若②为蓝色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发生物理变化
D.
若②为蔗糖;白色固体变为黑色海绵状,有气体放出;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氧化性
12.实验室收集①一氧化氮、②二氧化氮两种气体,下列收集方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都用排水法
B.
①和②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
①用向上排空气法,②用排水法
D.
①用排水法,②向上排空气法
13.最近科学家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化学式为C6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C.
C60是一种新的碳单质
D.
C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14.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15.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碘升华的污迹可用热浓盐酸清洗
B.
液溴应保存在棕色的带有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
C.
漂白粉可露置在空气中保存
D.
碘易升华,所以要保存在铁盖旋紧的试剂瓶中
二、实验题(共3小题)
16.利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制取和收集纯净、干燥的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
(1)关闭装置Ⅰ中的止水夹,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水,打开活塞,说明Ⅰ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装置Ⅰ制取氨气,不能选用的试剂为浓氨水和__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
B.
碱石灰
C.硝酸钾
D.
生石灰
(3)根据实验要求,仪器连接的顺序(用字母编号表示):a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接______。
(4)收集氨气,按如图装置进行NH3性质的探究实验。
①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稳定后,关闭旋塞1;
②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化学课外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SO2的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证明SO2具有________(填字母,下同),装置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证明SO2具有______。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漂白性
(3)收集SO2气体可以选择的装置为____________,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收集装置的出气口需要连接一个盛有________(填化学式)
溶液的洗气瓶。
18.实验室制氨气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①用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晶体反应制取;
②用固体生石灰与浓氨水混合制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方法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②能制取氨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常用于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水显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制备氨气的装置如下,方法①应选用______________,方法②应选用____________(填标号)。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将盛有14
mL由二氧化氮和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4
mL气体(相同状况下测定),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氮和氧气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0.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B可以发生如下反应:A+B→X+Y+H2O
(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常温下A在B的浓溶液中会“钝化”,且A可溶于X溶液中,A和B以物质的量之比1∶4反应。
(1)过量的A和100
mL
2
mol·L-1的B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溶液稀释至500
mL后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2)含amol
X的溶液溶解了一定量A后,若溶液中两种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则被还原的X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21.(1)若1.92
g
Cu粉与一定量浓HNO3反应,当Cu完全反应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1.12
L气体,则消耗硝酸________mol,生成NO2________mol;
(2)若向Cu中加入硫酸和硝酸的混酸溶液制取CuSO4溶液,则混酸中硫酸与硝酸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四、填空题(共3小题)
22.某化学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以NaCl、NH3、CO2和水等为原料以及图1所示装置制取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然后再将NaHCO3制成Na2CO3。
(1)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中含有的______________需要进行吸收处理。
(2)由装置丙中产生的NaHCO3制取Na2CO3时,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洗涤、灼烧。
(3)若在(2)中灼烧的时间较短,NaHCO3将分解不完全,该小组对一份加热了t1min的NaHCO3样品的组成进行了研究。取加热了t1min的NaHCO3样品29.6
g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此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有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曲线c对应的溶液中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该样品中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
(4)若取10.5
g
NaHCO3固体,加热了t1min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4
g。如果把此剩余固体全部加入到200
mL
1
mol·L-1的盐酸中,则充分反应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设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23.实验室用化合物A模拟工业上制备含氧酸D的过程如图所示,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D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B→C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工业生产中,B气体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____________而污染了环境,D的浓溶液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C是红棕色的气体。
①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4.硫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性质,从而决定了在生活中特殊的用途。例如硫单质易与不活泼金属汞、银化合,在家庭、医务室等场所不小心有水银温度计打碎而有汞撒落的时候,可用硫粉处理。
(1)请写出硫粉与汞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某次实验后试管内壁上粘附有一些硫晶体,除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NH3、NO2都易溶于水,SO2极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挤压装置中的胶头滴管,烧瓶内的气压都迅速减小,都可形成喷泉;
CO2微溶于水,烧瓶内的气压几乎无变化,不能形成喷泉。
2.【答案】C
【解析】有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NO2+H2O===2HNO3+NO,
NaHCO3+HNO3===NaNO3+H2O+CO2↑,
2Na2O2+2CO2===2Na2CO3+O2,
2NO+O2===2NO2。
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后得到的气体中,一氧化氮与氧气物质的量之比为1∶1,
氧气过量,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和氧气。
3.【答案】A
【解析】溴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海水中。
4.【答案】D
【解析】A项,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错误;B项,由于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点燃一氧化碳,错误;C项,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能够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反应,错误;D项,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正确。
5.【答案】A
【解析】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A项,
CuSO4能和H2S反应生成CuS沉淀:CuSO4+H2S===CuS↓+H2SO4,且硫酸铜为电解质;B项,H2S和NaOH发生酸碱中和反应:H2S+2NaOH===Na2S+2H2O,无沉淀生成;C项,FeSO4和H2S不能反应;D项,SO2和H2S发生反应有硫单质生成:SO2+2H2S===3S↓+2H2O,但二氧化硫不是电解质。
6.【答案】D
【解析】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不能生成亚硫酸钡沉淀;三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可生成硫酸钡沉淀。
7.【答案】B
【解析】铵盐与碱反应产生氨气,Y为氨气;由NH3NONO2HNO3NH4NO3,可知,Z为硝酸,X为硝酸铵。
8.【答案】C
【解析】CO2与NaOH反应为①CO2+NaOH===NaHCO3,②CO2+2NaOH===Na2CO3+H2O,当≥1,反应按①进行,等于1时,CO2、NaOH恰好反应生成NaHCO3;大于1时,生成NaHCO3,CO2有剩余;当<<1,反应按①②进行,CO2、NaOH反应,无剩余,生成物为NaHCO3、Na2CO3;当≤,反应按②进行,等于,CO2、NaOH恰好反应生成Na2CO3;小于,生成Na2CO3,NaOH有剩余。
A项,当含有两种溶质,不论是Na2CO3、NaOH,还是NaHCO3、Na2CO3,滴加盐酸都不能立即产生气体,错误;B项,①当溶质为Na2CO3时,不能立即产生气体,滴加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消耗盐酸体积等于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消耗的盐酸体积,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为;②当溶质为NaHCO3时,滴加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立即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为,错误;C项,由B项可知,只含一种溶质,当溶质为Na2CO3时,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为,正确;D项,M含有Na2CO3和NaHCO3,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消耗盐酸体积小于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消耗的盐酸体积,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为,错误。
9.【答案】B
【解析】由图像可知,加入盐酸3
mol时,开始生成CO2,发生NaHCO3+HCl===NaCl+CO2↑+H2O消耗1
mol
HCl,说明溶液中含有NaOH和Na2CO3。A项,由图像可知生成二氧化碳1
mol,则通入的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应为22.4
L,错误;B项,由图像可知,反应共生成1
mol二氧化碳,则溶液中含有1
mol
Na2CO3,而生成二氧化碳之前分别发生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Cl+NaHCO3,共消耗3
mol
HCl,
Na2CO3消耗1
mol
HCl,则NaOH为2
mol,所以n(NaOH)=2n(Na2CO3),正确;C项,由以上分析可知A中含有Na2CO3和NaOH,错误;D项,A溶液应为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错误。
10.【答案】B
【解析】 SO2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是因为其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所致,且SO2有毒,不能用于食品漂白,A错误;活性炭、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H2O2、O3、Na2O2等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色素物质,B正确,D错误;次氯酸盐溶液一般显碱性,吸收空气中的CO2即能反应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C错误。
11.【答案】D
【解析】A项,在浓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浓硫酸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使氯化氢气体逸出,这一现象与浓硫酸酸性无关;B项,铜与浓硫酸的反应需要加热才能进行,无加热条件反应不能发生;C项,硫酸铜晶体遇浓硫酸,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项,蔗糖白色固体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产生刺激性气体二氧化硫,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12.【答案】D
【解析】一氧化氮不溶于水,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一氧化氮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3.【答案】A
【解析】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A项错误;C60和石墨都是单质,是碳的同素异形体;C60分子中含60个碳原子,相对分子质量等于12×60=720,B、C、D项正确。
14.【答案】C
【解析】NH4Cl受热易分解,应采用冷却热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A项错误;CCl4的密度比水大,分层后在下层,与图中装置分层现象不符,B项错误;石灰石为块状固体,能使反应随时停止,可制取二氧化碳,C项正确;因氯气、HCl均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应选用饱和食盐水,D项错误。
15.【答案】B
【解析】浓盐酸不能将I2完全溶解,可用乙醇或热NaOH溶液除I2污迹;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其有效成分Ca(ClO)2会与空气中的CO2、H2O反应而变质;碘应保存在棕色广口试剂瓶中,并放在低温、避光处,不能用铁盖。
16.【答案】 (1)分液漏斗内液面不再下降 (2)C (3)c b e f d (4)①产生白色的烟 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小颗粒,NH3+HCl===NH4Cl,氯化铵小颗粒形成白烟 ②烧杯中的硝酸银溶液会倒流进入到B瓶中,B瓶中生成白色沉淀(提示:A中气体压强大于B中)
【解析】 (1)向分液漏斗中加一定量水,没过长颈漏斗的下端,关闭止水夹,再加一定量的水,液面不下降,可说明气密性良好。
(2)实验室为快速制取氨气,可以向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生石灰或碱石灰。
(3)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的装置连接顺序为制气、净化干燥、收集、尾气吸收。
(4)①A容器压强为150
kPa,B容器压强100
kPa,A容器压强大于B容器,先打开旋塞1,A容器中的氯化氢进入B容器,氨气和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所以B瓶中的现象是出现白烟;②氨气、氯化氢为气体反应生成的氯化铵为固体,压强减小,再打开旋塞2,硝酸银溶液倒吸入B瓶中,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17.【答案】(1)分液漏斗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酸性KMnO4溶液退色 b 2H2S+SO2===3S↓+2H2O a
(3)ac NaOH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为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要先获得二氧化硫,可以用金属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获得,即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二氧化硫能和氢硫酸之间反应得到单质硫,体现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反应为2H2S+SO2===3S↓+2H2O。
(3)二氧化硫的密度大于空气,就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SO2气体可以选择的装置为ac,二氧化硫具有毒性,要进行尾气处理,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吸收。
18.【答案】(1)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2)生石灰与水反应使溶剂减少,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混合溶液温度升高,利于氨气逸出
(3)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看是否变蓝(或在试管口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看是否有白烟生成)
(4)喷泉实验(或其他合理方法)NH3+H2O鸠馧H3·H2O鸠馧H+OH-
(5)A B
【解析】方法①是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选用A装置;方法②是不加热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氨气,其反应原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热,溶剂水减少,溶液温度升高,溶液的碱性增强,促使氨气逸出,选用B装置。氨气收集满的方法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外,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集满。
19.【答案】二氧化氮8
mL,氧气6
mL或者二氧化氮13.6
mL,氧气0.4
mL
【解析】可将有关的反应4NO2+O2+2H2O===4HNO3,3NO2+H2O===2HNO3+NO,整合为4NO2+O2+2H2O===4HNO3,若试管中氧气和二氧化氮气体按体积比1∶4混合,则恰好反应全部溶解,液体充满试管。根据题意剩余4
mL气体,可能①氧气过量或者②二氧化氮过量,剩余一氧化氮气体。
①若为氧气,则参加反应的气体(O2和NO2)为14
mL-4
mL=10
mL,根据4NO2+O2+2H2O===4HNO3可知,二氧化氮的体积为10
mL×=8
mL,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为10
mL-8
mL=2
mL,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2
mL+4
mL=6
mL,原混合气体中NO2为8
mL,氧气为6
mL。②二氧化氮过量,剩余一氧化氮气体,根据3NO2+H2O===2HNO3+NO,相当于过量二氧化氮为3×4
mL=12
mL,反应4NO2+O2+2H2O===4HNO3消耗的气体总体积为14
mL-12
mL=2
mL,则反应消耗的氧气为2
mL×=0.4
mL,消耗的二氧化氮为2
mL-0.4
mL=1.6
mL,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氮的体积为12
mL+1.6
mL=13.6
mL,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氮为13.6
mL,氧气为0.4
mL。
20.【答案】(1)0.3
mol·L-1 (2)amol或amol
【解析】由题意可知A为铁,B为硝酸,铁与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硝酸的物质的量=0.1
L×2
mol·L-1=0.2
mol,
生成硝酸亚铁的物质的量=0.2
mol÷8×3=0.075
mol,
稀释后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0.075
mol×2÷0.5
L=0.3
mol·L-1;
设被还原的硝酸铁中物质的量为x,
由2Fe3++Fe===3Fe2+可知,
生成Fe2+的物质的量=1.5x,
(amol-2x)
∶1.5x=1∶2,x=0.25amol,
(amol-2x)
∶1.5x=2∶1,x=amol。
21.【答案】(1)0.11 0.045 (2)3∶2
【解析】(1)参加反应的HNO3包括被还原的HNO3和起酸性作用的HNO3,表现酸性的HNO3为×2=0.06
mol,被还原的HNO3为=0.05
mol,故参加反应的HNO3为0.05
mol+0.06
mol=0.11
mol。设标准状况下1.12
L气体中,含NOxmol、NO2ymol

解之得
(2)Cu、H+、NO恰好完全反应时混酸中H2SO4和HNO3的比例最佳。设H2SO4与HN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根据方程式3Cu+8H++2NO===3Cu2++2NO↑+4H2O知=,x∶y=3∶2。
22.【答案】(1)吸收HCl NH3 
(2)过滤 
(3)HCO 1∶2 
(4)0.375
mol·L-1
【解析】(1)装置甲是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装置,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对制备碳酸氢钠有影响,装置乙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最后的尾气中含有氨气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进行尾气吸收。
(2)由装置丙中产生的NaHCO3发生的反应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制取Na2CO3时需要过滤得到晶体,洗涤后加热灼烧得到碳酸钠。
(3)随着盐酸的加入,先后发生反应:
CO+H+===HCO;HCO+H+===CO2↑+H2O;溶液中碳酸根离子减小,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先增大后减小,钠离子浓度不发生变化,新增氯离子浓度一直增大。所以c曲线表示的是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的变化,b曲线表示的是碳酸根离子浓度的变化,d曲线表示的是氯离子的浓度的变化,a曲线表示的是钠离子的浓度的变化。从图中数据可得,未加盐酸时碳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碳酸氢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故样品中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4)盐酸有剩余,碳酸氢钠中钠元素完全以氯化钠形式存在,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钠元素的物质的量,剩余盐酸的物质的量=0.200
L×1
mol·L-1-mol=0.075
mol,剩余溶液中c(H+)=0.375
mol·L-1。
23.【答案】(1)①H2SO4 2SO2+O22SO3
②酸雨 C+2H2SO4(浓)CO2↑+2SO2↑+2H2O
(2)①N2 NO2 N2+O22NO
②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属于
【解析】(1)若B是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气体,
B是二氧化硫,C是三氧化硫,D是硫酸。若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则会形成酸雨。
(2)若C是红棕色气体,则C为二氧化氮,B为一氧化氮,A为氮气,D为硝酸。浓硝酸能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4.【答案】(1)Hg+S===HgS
(2)用二硫化碳溶解洗涤
【解析】硫与汞在常温下直接反应生成硫化汞。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可用二硫化碳溶解除去试管内壁附有的硫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