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在FeCl3、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Fe3+、Cu2+、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4∶2∶1,现加入适量的铁粉,使溶液中的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9,则投入的铁粉与原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5∶4
B.
4∶5
C.
3∶5
D.
5∶6
2.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①FeCl2 ②FeCl3 ③Fe(OH)3 ④Fe3O4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③④
D.
全部
3.下列对NO、NO2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NO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是酸性氧化物
B.
NO2可用排水法收集,且可由N2和O2化合而得到
C.
N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大气污染物
D.
NO、NO2互为同素异形体,且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4.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
①加入足量氯水 ②加入足量酸性KMnO4溶液 ③加入少量NH4SCN溶液
A.
①③
B.
③②
C.
③①
D.
①②③
5.下列事实能说明单质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的事实是( )
①硫的沸点比氯气高
②与金属单质反应,硫被还原为-2
价,氯被还原为-1价
③铜与氯气反应生成CuCl2,铜与S反应生成Cu2S
④将Cl2通入氢硫酸(H2S)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6.下列实验只能制备氢氧化铁沉淀的是( )
A.
将氧化铁和水直接加热
B.
将水蒸气通过炽热铁粉
C.
氧化铁先用盐酸溶解再加烧碱溶液
D.
饱和氯化铁铁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
7.在标准状况下,三个干燥的烧瓶内分别装入:干燥纯净的氨气、含有部分空气的氯化氢气体、体积比为4∶1的二氧化氮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分别做喷泉实验,最终三个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溶液不外渗)之比为( )
A.
2∶1∶2
B.
5∶5∶4
C.
1∶1∶1
D.
无法确定
8.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 )
A.
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
B.
铁与稀硝酸反应不能放出氢气——强氧化性
C.
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
D.
氢氧化亚铁固体与稀硝酸混合——仅强酸性
9.下列有关减少或防止污染措施中可行的是:①对燃煤进行脱硫;②对含SO2、NO2等的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③人工收集雷电作用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浓硫酸与下列物质作用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
A.
红热的木炭
B.
硫化氢气体
C.
氧化亚铁
D.
氢氧化钠
11.下列性质不属于氨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易液化
B.
极易溶于水
C.
水溶液显碱性
D.
有刺激性气味
12.下列现象和用途与浓硫酸的脱水性有关的是( )
A.
浓硫酸可做氯气的干燥剂
B.
浓硫酸滴加到蔗糖中,蔗糖变黑
C.
浓硫酸滴加到胆矾上,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
D.
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可与铜等不活泼金属反应
13.关于氨气和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
B.
氨水中滴入酚酞变红色,是因为氨气能电离出OH-
C.
在1
L
1
mol·L-1的氨水中含NH3·H2O
1
mol
D.
NH3中氮元素为-3价,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被O2氧化
14.下图所示的是验证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a、b、c、d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棉球。将浓硫酸滴入装有亚硫酸钠固体的培养皿中生成SO2。
关于此实验的“现象”“解释或结论”以及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
(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15.对3NO2+H2O===2HNO3+NO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
B.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N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D.
在反应中若有6
mol
NO2参与反应时,有3
mol电子发生转移
二、实验题(共3小题)
16.某小组的同学欲探究NH3经一系列反应得到HNO3和NH4NO3的过程,NH3的转化过程如图1所示。甲、乙两同学分别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用于A、B装置中的可选药品:浓氨水、30%H2O2溶液、蒸馏水、NaOH固体、MnO2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装置A的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装置E有多种作用,下列关于装置E的作用或其中所盛液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下列序号字母);
a.使氨气和氧气充分混合 b.控制通入氨气和氧气的体积比
c.平衡装置内的压强 d.锥形瓶内液体是饱和食盐水
(2)甲同学先点燃酒精灯,再打开K1、K2、K3、K4,反应一段时间后,他认为成功模拟了过程Ⅱ的反应,原因是其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填支持其观点的实验现象),
甲同学进行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持续通入装置H一段时间后,H中的溶液变成蓝色,则其中铜片所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若制得的氨气仅按Ⅰ→Ⅱ→Ⅲ的顺序完全转化为硝酸,欲使H装置中所得溶液为纯净的CuSO4溶液(忽略Cu2+的水解),理论上所需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假设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还原产物全部排出反应装置);从所得CuSO4溶液中得到CuSO4·5H2O晶体的法是将溶液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3)乙同学为模拟过程Ⅳ的反应,在甲同学操作的基础上对该装置进行了下列各项中的一项操作,使G处圆底烧瓶中产生大量白烟,你认为这项操作是______(填下列序号字母);
a.关闭K3并熄灭酒精灯
b.关闭K4并熄灭酒精灯
c.关闭K3、K4并熄灭酒精灯
(4)丙同学认为该系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设计缺陷,你认为该设计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
17.为探究氨气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f为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__作干燥剂。
A.碱石灰
B.浓硫酸
C.浓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
(3)用如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中已装满干燥氨气(标准状况),引发水向上喷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亚铁盐、铁盐在工农业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现用铁屑与硫酸反应制备硫酸亚铁。
已知:①4Fe2++O2+4H+===4Fe3++2H2O
②硫酸亚铁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图:
(1)首先,将铁屑放入碳酸钠溶液中煮沸除油污,分离出液体,用水洗净铁屑。此步骤中,分离出液体的方法通常不用过滤,使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填写操作名称)。
(2)向处理过的铁屑中加入适量的硫酸,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得硫酸亚铁溶液。
①硫酸浓度应选择(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
A.浓硫酸
B.10
moL·L-1硫酸
C.3
moL·L-1硫酸
D.任意浓度硫酸
②温度宜控制在________,加热的同时需适当补充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中应保持__________1(填“<”、“>”或“=”)。
(3)亚铁盐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但形成复盐可稳定存在,如“摩尔盐”,即(NH4)2SO4·FeSO4·6H2O(硫酸亚铁铵),就是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再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操作后所得。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在标准状况下,用以下气体做喷泉实验,请根据情况,填写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烧瓶中溶质不能扩散出来)。
(1)用HCl气体做喷泉实验,喷泉结束后,水充满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
(2)用NH3做喷泉实验时,喷泉结束后,水充满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3)用NO2做喷泉实验时,喷泉结束后,水充至烧瓶的处,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4)用NO2和O2按4∶1体积比混合,喷泉结束后,水充满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0.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B可以发生如下反应:A+B→X+Y+H2O
(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常温下A在B的浓溶液中会“钝化”,且A可溶于X溶液中,A和B以物质的量之比1∶4反应。
(1)过量的A和100
mL
2
mol·L-1的B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溶液稀释至500
mL后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2)含amol
X的溶液溶解了一定量A后,若溶液中两种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则被还原的X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21.在容积为672
mL的烧瓶里充满NO、NO2的混合气体,将其倒立在水槽中,去塞后再通入280
mL
O2,恰好完全反应,且水充满烧瓶(气体体积都已折合为标准状况,不考虑溶质扩散入水槽中),请回答:
(1)NO的体积是________mL。
(2)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
四、填空题(共3小题)
22.糕点等食品包装中常加入一个装有脱氧剂的小袋,其作用是吸收氧气,使食物因缺氧而不变质,从而长期保存食品。铁脱氧剂就是利用铁易被氧化的性质来吸收氧气的,最终产物是Fe2O3·3H2O。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2Fe+2H2O+O2===2Fe(OH)2
②4Fe(OH)2+2H2O+O2===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
(1)铁脱氧剂使用后最终的颜色为________。
(2)以上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填编号)。
(3)反应②的还原剂是________(填化学式)。
(4)检验铁脱氧剂使用后的固体中含有+3价铁元素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
23.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除加硫酸防止生成Fe(OH)2外,还需加入________。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的液面以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
(3)为了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几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转化为B及气体的反应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F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3)写出G→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检验D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向D溶液中加入A,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依据加入适量的铁粉,使溶液中的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9,结合原溶液中Fe3+、Cu2+、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4∶2∶1,可知铜离子未参加反应,反应后的铜离子为2时,剩余的三价铁离子根据比值可知为,参加反应的三价铁离子为4-=,根据反应2Fe3++Fe===3Fe2+可知反应的铁为,所以投入的铁和溶液中的铜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5∶6。
2.【答案】D
【解析】Fe+2FeCl3===3FeCl2、2Fe+3Cl22FeCl3、4Fe(OH)2+O2+2H2O===4Fe(OH)3、3Fe+2O2Fe3O4。
3.【答案】C
【解析】NO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不是酸性氧化物;NO2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不可用排水法收集,N2和O2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生成NO,而不是NO2;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NO;NO和NO2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但不是同素异形体。只有C项正确。
4.【答案】C
【解析】在该溶液中先加入少量NH4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证明无Fe3+存在,再加入氯水,将Fe2+氧化成Fe3+,溶液变为红色。KMnO4溶液呈紫红色,影响血红色溶液颜色的观察,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
5.【答案】D
【解析】氯气的氧化性比硫的氧化性强,指的是得到电子的能力氯气比硫的强,①和②不符合;与同一种金属反应时,金属被硫氧化成低价态,而被氯气氧化成高价态,说明得到电子的能力氯气比硫强,③符合;Cl2通入氢硫酸(H2S)溶液中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Cl2+
H2S===S↓+2HCl,证明氯气得电子能力强于硫。
6.【答案】C
【解析】氧化铁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水蒸气能与炽热铁粉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饱和的氯化铁铁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7.【答案】B
【解析】设前两支烧瓶中所得溶液的体积分别为X、Y升
则所得溶液的浓度为:=mol·L-1、mol·L-1
第三只烧瓶中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设其中NO2的体积为VL,
则溶液体积为5V/4升),所得溶液浓度为:=×mol·L-1
三烧瓶中所得溶液浓度比为:5∶5∶4。
8.【答案】D
【解析】A项,浓硝酸因有酸性而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又因浓硝酸的强氧化性而使其褪色;B项,因稀硝酸有强氧化性,与铁反应不产生H2;C项,因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因此应用棕色瓶盛装,避光保存;D项,稀硝酸与氢氧化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表现了硝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9.【答案】C
【解析】①燃煤进行脱硫,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能减少或者防止酸雨形成;②工业废气处理后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含量,能减少或者防止酸雨形成;③雷电作用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为NO,人工收集不能实现;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则采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能防止酸雨形成。
10.【答案】C
【解析】浓硫酸在化学反应中,若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有二氧化硫生成),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若硫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仍为+6价,以硫酸根形式存在),浓硫酸表现酸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CO2↑+2SO2↑+2H2O;H2S+H2SO4(浓)===S↓+SO2↑+2H2O;2FeO+4H2SO4(浓)===Fe2(SO4)3+SO2↑+4H2O;2NaOH
+H2SO4(浓)===Na2SO4+2H2O;由上述反应方程式可知,选项A和B中浓硫酸只表现强氧化性;选项C中浓硫酸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选项D中浓硫酸只表现酸性。
11.【答案】C
【解析】氨气溶于水得氨水,其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由于NH3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NH3·H2O,NH3·H2O鸠馧H+OH-,所以这是NH3的化学性质。
12.【答案】B
【解析】区别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要看物质中是否含有水。如浓硫酸能使蔗糖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生成水,同时生成黑色的单质碳,浓硫酸表现的是脱水性;浓硫酸能直接吸收某些物质中的湿存水、水蒸气或晶体中的结晶水(如浓硫酸能使蓝色硫酸铜晶体变为白色粉末),浓硫酸表现的是吸水性。
13.【答案】D
【解析】A不正确,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B不正确,氨水显碱性的原因是NH3与水反应生成的NH3·H2O电离出OH-;C不正确,氨水中的溶质不只是NH3·H2O,1
L
1
mol·L-1的氨水中含NH3·H2O、NH3和NH共1
mol;氨的催化氧化中,-3价氮元素表现还原性。
14.【答案】B
【解析】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SO2,SO2具有还原性,能把溴水还原,所以a处橙色褪去,说明SO2的还原性强于溴离子的,但不能说明Br和S的非金属性强弱,A错误;SO2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所以b处变为红色,B正确;C.SO2不能把碘化钾氧化生成单质碘,因此c处不可能变为蓝色,C错误;D.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才能恢复到原来的颜色,D错误。
15.【答案】A
【解析】3O2+H2O===2HO3+O,3
mol
NO2中,有2
mol
氮的价态升高,1
mol氮的价态降低,所以作氧化剂的NO2与还原剂的NO2的质量比为1∶2;氧化物HNO3与还原产物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在反应中若有6
mol
NO2参与反应时,有4
mol电子发生转移。
16.【答案】(1)长颈漏斗
2H2O22H2O+O2↑ d
(2)G处圆底烧瓶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3Cu+8H++2NO===3Cu2++2NO↑+4H2O 2.24
L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3)a (4)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A、B分别用于制备氧气和氨气,由装置可知A应用于制备氧气,C为干燥装置,可为浓硫酸,B为制备氨气装置,可用浓氨水和NaOH固体制备,D为干燥氨气装置,在F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G中可生成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和水在H中反应生成硝酸,可氧化铜,生成的NO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有尾气处理装置。
(1)由装置图可知a为长颈漏斗,装置A用于制备氧气,可由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备,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E可用于混合物氧气和氨气,控制通入氨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平衡装置内的压强,因氨气易溶于水,则不能用水溶液;
(2)成功模拟了过程Ⅱ的反应,说明生成二氧化氮气体,颜色为红棕色,H中的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硝酸氧化铜生成铜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Cu2++2NO↑+4H2O,n(H2SO4)=0.15
L×1
mol·L-1=0.15
mol,则n(CuSO4)=0.15
mol,需要0.15
mol
Cu,则由3Cu+8H++2NO===3Cu2++2NO↑+4H2O可知需要0.1
mol
HNO3,由N原子守恒可知需要0.1
mol氨气,体积为0.1
mol×22.4
L·mol-1=2.24
L,从所得CuSO4溶液中得到CuSO4·5H2O晶体,可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
(3)使G处圆底烧瓶中产生大量白烟,应通入氨气和硝酸反应,因A制备氧气,B制备氨气,则关闭K3并熄灭酒精灯,故答案为:a;
(4)最后生成的NO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为防止污染空气,应有尾气处理装置。
17.【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A (3)打开止水夹f,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液体,并轻轻摇动烧瓶。
【解析】(1)实验室通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2)浓硝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作干燥剂使用,浓硫酸可以和氨气反应,实验室常用碱石灰来干燥氨气;(3)将胶头滴管中的少量液体挤入烧瓶,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液体会顺利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18.【答案】(1)倾析 (2)①C ②60
℃左右 防止硫酸亚铁晶体析出 ③> (3)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自然干燥
【解析】(1)此步骤中,由于铁屑沉在容器的底部,溶液在上部,分离出液体的方法利用倾析即可。
(2)在室温下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备硫酸亚铁,只需用3
moL·L-1硫酸;
硫酸亚铁在60
℃左右溶解度最大,温度宜控制在60
℃左右;为防止硫酸亚铁晶体析出,加热的同时需适当补充水;亚铁极易被氧化,加热时更容易发生,为防止Fe2+被氧化为Fe3+,加入过量铁粉可减少Fe3+存在,所以铁应该稍微过量一些。
(3)从溶液中得到溶质的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自然干燥等一系列操作。
19.【答案】(1)0.045
mol·L-1 (2)0.045
mol·L-1
(3)0.045
mol·L-1 (4)0.036
mol·L-1
【解析】(1)由于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最终所得溶液的体积和原HCl气体的体积相等,即相当于VL溶液中溶解了VL
HCl气体,故HC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设烧瓶体积为V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V=mol·L-1≈0.045
mol·L-1。
(2)由于NH3也极易溶于水,最终所得溶液的体积和原NH3的体积是相等的。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也为mol·L-1,约为0.045
mol·L-1。
(3)由反应方程式3NO2+H2O===2HNO3+NO知,NO2气体有被氧化成HNO3,喷泉实验结束后所得溶液的体积亦为原NO2气体体积的,故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约为0.045
mol·L-1。
(4)由反应方程式4NO2+O2+2H2O===4HNO3知,NO2与HNO3的物质的量相等,NO2的体积占混合气体总体积的,即相当于1
L溶液中溶有的HNO3为×mol,约为0.036
mol,其c(HNO3)=0.036
mol·L-1。
20.【答案】(1)0.3
mol·L-1 (2)amol或amol
【解析】由题意可知A为铁,B为硝酸,铁与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硝酸的物质的量=0.1
L×2
mol·L-1=0.2
mol,
生成硝酸亚铁的物质的量=0.2
mol÷8×3=0.075
mol,
稀释后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0.075
mol×2÷0.5
L=0.3
mol·L-1;
设被还原的硝酸铁中物质的量为x,
由2Fe3++Fe===3Fe2+可知,
生成Fe2+的物质的量=1.5x,
(amol-2x)
∶1.5x=1∶2,x=0.25amol,
(amol-2x)
∶1.5x=2∶1,x=amol。
21.【答案】(1)224 (2)0.045
【解析】(2)c(HNO3)===≈0.045
mol·L-1。
22.【答案】(1)红棕色 (2)①②
(3)Fe(OH)2
(4)取少量使用后的铁脱氧剂溶解于盐酸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解析】(1)Fe2O3为红棕色固体。(2)反应①、②都是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3)Fe(OH)2→Fe(OH)3,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故Fe(OH)2是还原剂。(4)Fe2O3为碱性氧化物,可用盐酸溶解后,用KSCN溶液检验Fe3+的存在。
23.【答案】方法一:(1)铁屑 (2)煮沸 (3)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O2转化成Fe(OH)3沉淀
方法二:(1)稀H2SO4、铁屑
(2)NaOH溶液
(3)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H2的纯度。当排出的H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解析】
24.【答案】(1)HCl
(2)FeCl2 KCl
(3)4Fe(OH)2+2H2O+O2===4Fe(OH)3
(4)Fe3++3SCN-===
Fe(SCN)3 2Fe3++Fe===3Fe2+
【解析】解题的突破口为红褐色沉淀H为氢氧化铁,由此可推知D为氯化铁,G为氢氧化亚铁;J为氯化银,F为氯化钾,E为氢氧化钾,B为氯化亚铁,A为铁,
C为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