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单元
5 孔 乙 己
课前预习
1.字形与字音练习。
阔(chuò) /(chàn) 水/(tuí) 唐/(yíng) 生/ (gé) 局
(zhàn) 酒/绽出( )/不屑( ) /打折腿( )
2.本文的作者是 ,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是作者继《 》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又一篇讨伐 的战斗檄文。此文收集在短篇小说集《 》中。
《孔乙己》一文运用了第 人称的写法,以 为线索,作者以
的态度和深沉的感情描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鞭挞了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
课内达标
3.本文多次使用省略号,其用法和意义各不相同。请选择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使用类型。
A.表示话未说完。B.表示思维的跳跃。C.表示思索在进行。D.表示心情的矛盾。
(1)“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 )
(2)“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 ( )
(3)“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 )
(4)“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 )
4.选词填空。
(1)只有穿长衫的,才 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走/踱/跨/迈)
(2)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 出九文大钱。(排/摸/掏/拿)
(3)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 住。(盖/捂/笼/罩)
(4)如是几次, 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请/让/叫/派)
5.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 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 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 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2)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 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孔乙己到店,
可以笑几声, 至今还记得。
6.下列各个句子的结构都不完整,请加以修改。
(1)从我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
(2)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
(3)通过一个月的培训,使我掌握了电脑操作的基本技能。
(4)随着西湖的水质不断改善以及“引鸟入湖”等生态工程,西湖的“鸟事”也越来越盛。
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说明孔乙己自视读书人高人一等。
B.短衣帮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坐着慢慢地喝,这种贫富等级社会地位的差别正是孔乙己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小说中描写的社会背景。
C.作者对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是同情的,但对他的好喝懒做、至死不悟持批判态度。
D.小说以哄笑来写孔乙己的悲剧,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一面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这样写更增加小说热烈的气氛,增添读者阅读的兴趣。
扩展阅读(A)
(一)差不多先生传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
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8.细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对“差不多”先生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要给他立传?
9.差不多先生也常为“差不多”所害,请你把文章中所写的这方面实例概括叙述出来。
10.作者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11.作者为什么要刻画“差不多”先生这个形象?
(二)严监生的两个指头
选自《儒林外史》
①过了灯节(即元宵节)后,(严监生)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每晚算账,直算到三更鼓。后来就渐渐饮食少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赵氏(严监生的妾,严监生的妻子王氏已于一年前病逝)劝他道:“你心里不自在,这家务事就丢开了罢。”他说道:“我儿子又小,你叫我托那个?我在一日,少不得料理一日。”不想春气渐深,肝木克了脾土(意思是肝气旺盛,损害脾胃。中医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比内脏各部分),每日只吃两碗米汤,卧床不起。及到天气和暖,又强勉进些饮食,挣起来家前屋后走走。挨过长夏,立秋以后病又重了,睡在床上。想着田上要收早稻,打发了管庄的仆人下乡去,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
②那一日,早上吃过药,听着萧萧落叶打的窗子响,自觉得心里虚怯,长叹了一口气,把脸朝床里面睡下。赵氏从房外同两位舅爷(王氏的两个弟兄)进来问病,就辞别了到省城里乡试去。严监生叫丫环扶起来强勉坐着。王德、王仁道:“好几日不曾看妹丈,原来又瘦了些,喜得精神还好。”严监生请他坐下,说了些恭喜的话,留在房里吃点心,就讲到除夕晚里这一番话,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来,指着赵氏说道:“这倒是他的意思,说姐姐留下来的一点东西,送与二位老舅添着做恭喜的盘费。我这病势沉重,将来二位回府,不知可会的着了。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生,终日受大房里(指严贡生家)的气!”二位接了银子,每位怀里带着两封,谢了又谢,又说了许多安慰宽心的话,作别去了。
③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不断)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
12.从第①段看,哪些因素使严监生的病情日益加重?
13.第②段中写严监生送银子给他的两位舅爷,而第①段和第③段都写他十分吝啬,三段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冲突?为什么?
14.第③段中如果不写两个侄子和奶妈的问话,而直接写赵氏的言行,是否显得简洁些?为什么?
15.小说刻画严监生和赵氏的形象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16.试体会第③段句中加点的“登时”二字的作用。
(三)孔乙己那脱不下的长衫
刘云龙
①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衰败,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有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
③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
④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开拓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此为辱?
⑤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
17.从全文看,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什么?
18.孔乙己不愿脱下那破旧的长衫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又执意“清高”,当今社会的一些人不愿脱下那无形“长衫”的原因又是什么?(依据第③段内容回答)
19.作者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态度是复杂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而对当今社会上的“长衫者”,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依据第④段内容归纳出两个词回答)
20.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扩展阅读(B)
新孔乙己
鲁镇网吧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上面预备着上网牌,上学的孩子,中午、傍晚放了学,每每花四元钱玩一个小时的CS或《魔兽世界》。这是两年前的价格了,现在由于行业竞争和金融危机,降到了两元了。倘若肯多出两元钱,便可进入包间,那里面的环境和设备都比普间里好得多。一般的学生都是在普间里随便玩两个小时,只有一些高手们或公子哥儿们才舍得另加两块钱进入包间,在那里一边开着QQ聊天一边玩CS,十分地逍遥自在。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一家网吧当伙计,闲的时候也趁老板不注意上网玩上几局,后来被老板发现了,扣了半个月工资,还不准上网,因此只能老老实实地收钱发卡。从此我便整天地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什么失职,但总觉着有些单调,有些无聊,老板是一副凶面孔,玩客们也都沉浸在游戏里不说话,教人十分郁闷;只有孔乙己到来的时候,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我们网吧里唯一一位可以一边和MM聊天一边玩CS还可以赢的网游高手,他玩网游的历史最悠久,资历最老。由于整天泡在网吧里,蓬头垢面的,衣服破破烂烂,上面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孔,所以玩家们都尊他姓孔,又因为大家知道课本里有个名人叫“孔乙己”,便送他一个绰号,叫孔乙己。他对人说话时总是满口点卡、补丁、封号、经验值、植物僵尸、AWP、AK47什么的,叫人听了半懂不懂,啼笑皆非。
孔乙己一到网吧,玩客们就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又有钱玩CS了?我们单挑!”他也不回答,对柜台上说:“玩两个小时,到时间叫我。”说完,便排出8个一元硬币。玩客们又故意地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网吧的CPU,吊着打!”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CPU不能算偷……窃CPU!……电脑高手的事,能算偷吗?”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人品问题菜鸟骨灰”,什么“宕机掉线BOSS”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网吧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初中没毕业,由于整天逃学泡网吧,父母又在外打工,没人管束他,很快就辍学了。他又没有正当职业,不会过日子,绝大部分时间和钱财都花在网游上,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好他会修电脑,便替一些网吧维修电脑。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好吃懒做。干不了几天,便连人带CPU、显卡、硬盘一起失踪,有时候竟连鼠标垫都给拿走。如是几次,叫他修电脑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尔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网吧,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电脑里,但不出一个月,定然还清,从电脑里删去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玩了半个小时后,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会修电脑吗?”孔乙己看看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那为什么没有人叫你去修电脑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全是群秒跳票回档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网吧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老板是决不责备的。而且老板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他对我说:“你玩过CS吗?”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玩过啊,……我便考你一考,爆头你能够吗?”我想,讨饭一样的人,混得这个熊样,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来,不去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地说:“不能够吧?……我教给你,记着!这招应该记着。将来你参加WCG的时候有用。”我暗想我离参加WCG的资格还很远呢,而且老板现在连电脑都不让我用了;又好笑,又不耐烦,便懒懒地答他道:“谁要你教,不就是瞄准对方的头开枪吗?”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鼠标点得啪啪响,点头说:“对啊对啊!……爆头有四种方法,你知道吗?”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有几回,邻舍孩子来玩CS,孔乙己和他们对打,结果孔乙己用完了所有的武器才战胜他们。孩子们输后仍然不散,说:“孔乙己,你不是CS高手吗?怎么和我们这些臭手玩也用了那么多子弹。”孔乙己着了慌,说:“不多啊,我用的不多啊,才用了一千发子弹,这多吗?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网吧也照常营业。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老板正在慢慢地结账,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块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上网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老板说:“哦!”“他总仍旧是偷,一心弄钱上网。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老板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检查,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就打折了腿。”“打折腿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老板也不再问,仍然专心玩他的扫雷。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呆在空调房里,也须穿上羽绒服了。一天下午,网吧里没有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到一个声音:“玩一个小时。”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见了我,又说道:“玩一个小时。”老板也伸出头去,说:“孔乙己吗?你还欠19块钱呢!”孔乙己很颓唐地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吧,这一回是现钱,机器速度要快,要液晶显示器的那台。”老板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人家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被电脑辐射断的,射,射……”他的眼色,很像恳求老板,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老板都笑了。我给了上网牌,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个硬币,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是用这手走来的。一个小时后,他退了机器,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用这手慢慢地爬走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了。到了年关,老板打开电脑,说:“孔乙己还欠十九块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块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摘自网络)
课文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发表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在五四运动前夕,科举制度虽已被废除,但封建文化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处于昏沉、麻木的状态。小说描写了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制度,对新文化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猛将,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文化新军的最伟大最英勇的旗手。他以锋利的笔为武器,向封建思想道德、封建文化进行最无情最猛烈的攻击。他在1918年初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攻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战线上,为号召人民向封建堡垒进攻发出了第一声进军号。1918年冬,他又写了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控诉了封建文化的罪恶。鲁迅在“五·四”前夕发表的这两篇小说,对“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关于《呐喊》
是鲁迅于1918~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制度及国人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这部小说集由《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药》《阿Q正传》《社戏》《风波》《明天》等十四篇小说组成。
参考答案:
5 孔 乙 己
1.绰;羼;颓;营;格;蘸;zhàn;xiè;shé 2.鲁迅;狂人日记;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呐喊。一;“我”的见闻、感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1)D;(2)A;(3)C;(4)B 4.踱;排;罩;叫 5.(1)却;虽然;但;(2)也;只有;才;所以 6.(1)缺主语,将“从”放到“我”之后;(2)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神气”;(3)滥用介词导致句子成分残缺,应去掉“通过”或“使”,让“一个多月的培训”或“我”作主语;(4)句子成分残缺,在“生态工程”后添加“的实施”。 7.D(这样更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气氛,更能突出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鞭挞之情) 8.作者对“差不多”先生持批评的态度。立传是为了告诫后人作风不认真的危害性。9.搭火车迟到;请牛医生治病。 l0.因为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 11.“差不多”先生是众多中国人的一个缩影。作者借对“差不多”先生言行的具体刻画,揭示当时国人的麻木不仁。 12.劳累(每晚算账,直算到三更鼓);吝啬(舍不得银子吃人参);季节变化(春气渐深,肝木克了脾土;立秋以后病又重了);急躁(想着田上要收早稻,打发了管庄的仆人下乡去,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 13.不矛盾。严监生是一个吝啬鬼,他送银子给他的两位舅爷,目的是希望他们考取秀才,将来在他死后照顾他的儿子。 l4.不是。如果这样,则:①情节的发展便少了铺垫;②无法通过严监生的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性格;③无法通过动作描写进一步刻画严监生的形象。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 15.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 l6.与前文呼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严监生的极端吝啬的性格。 17.“陈旧的思想与观念”或“陈规陋习”。 18.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人由于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为了私利,而不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19.“无奈”、“鄙视”、“痛恨”、“否定”等。20.只有抛弃陈旧的思想和观念,时代才能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