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8 热爱生命
课前预习
1.字形与字音练习。
(zhì) 息/(chán) 岩/(hái) 骨/奄奄一息( )/吹毛求(cī)
咀嚼( ) /海市蜃楼( )/闪烁( )
2.本文的作者是 , 国小说家。小说运用了大量的 描写和 描写。
课内达标
3.下列各句表达不合事理,请加以改正。
(1)艾琳洗面奶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2)由于他极慢地翻了一个身,身体极度虚弱和僵硬。
(3)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她那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空格里。
(1)他的神经已经变得 麻木,他的脑子里则充满了怪异的幻像和美妙的梦境。(迟钝/迟缓/缓慢)
(2)至少,这总是真的,他一面想着,一面又翻过身,以便瞧见先前给幻像 的现实世界。 (遮蔽/蒙蔽/掩盖)
(3)两个生灵就这样在荒原里拖着垂死的躯壳,相互 着对方的生命。(获取/猎取/觊觎)
5.使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下列三句话连贯起来,可以调换删减词语,意思不能更改。
①他身体衰弱已极。
②他很冷静,很沉着。
③他并没有痛苦的感觉。
6.根据课文内容,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
走进小说天地,我们仿佛走进了长长的人物画廊:京东北古运河边,豪爽泼辣、爱憎分明的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鲁镇的咸亨酒店外, ;广场的木柴厂门口, ;极地荒原上, 。从中,我们不仅可以获得教益和启示,而且能得到艺术的享受。
7.依照例句,补写一个比喻句。
例:疲倦像涨潮一样,从他身体的各处涌上来。
快乐像 。
8.根据课文填空。
(1)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个 在荒原上迷路,最终 的故事。
(2)本小说成功地刻画了“他”的 形象。
扩展阅读(A)
(一)唤醒生命
祁文斌
①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只身旅行,难免孤寂,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到任何节目。
③车子进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不时刮起的狂风。
④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车却出了故障。他仔细检查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着坏了的车离开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连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竞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看见。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他携带的食物和水已所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件阻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⑨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他说:“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直到今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
⑩但我想说,那只殒命高原的小鸟,它并不曾想起过要救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小鸟的叫声唤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使他得以绝处逢生。是啊,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才能够走出眼前看似无际的困境和厄运。
9.文章写“他”爱好旅游,为什么对“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一笔带过?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10.如何理解“他”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这一做法?
11.作者说“救他的还是他自己”,这和第⑨段“他”所说的“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否矛盾?为什么?
1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它同前文有什么关系?
(二)向生命鞠躬
张 强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蚂蚱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的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像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竞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⑧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⑨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⑩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
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13.第二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4.小说中哪一个词最能表现蚂蚱顽强的生命力?文中的哪一个细节可以证明?
15.根据这篇小说的内容,依次填写出“我”对蚂蚱情感态度变化的词语。
→难以想像→ → →鞠躬
16.在“我”看来,蚂蚱是害虫,专吃庄稼,因此用草秆穿透它的身体给儿子玩。你对“我”的做法是否赞同?为什么?
(三)前方遭遇塌方
肖复兴
①那一年秋天去九寨沟。路上,大家的情绪非常好,几乎一路都在唱歌,车厢里快成了音乐厅。我们乘坐的是一辆大轿子车,开车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成都小伙子,他一言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
②黄昏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一时间,雨幕和暮色叠加在一起。像蝙蝠的翅膀一样压来。走着走着,车子忽然停了下来。我抬起头望望窗外,发现前面蜿蜒的山路上早已长蛇一般停了好长一串的车子。下车一打听,才知道前面的路因为大雨的缘故塌方了,路面一下子变窄,而且非常滑。刚才,一辆运木材的大卡车连人带车滚进了道旁的江里,一眨眼的工夫就淹没在湍急的漩涡中,连影子都找不着了;紧跟着,另一辆卡车也掉了下去,幸好被半山腰的树卡住,人们正在搭救司机。大家都担心起来,今晚还能不能到达九寨沟呀?
③终于,前面的车子一辆辆蜗牛一样移动起来。等我们开到事故发生的地点时,两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天彻底黑了下来,雨却没有停。车窗外,那辆卡车黑乎乎的,还卡在半山腰的树上。前面的路越发显得窄,大概只能够勉强过一辆车,又正好是一个拐弯,无形中增加了行车的难度。可怕的是靠近江边的一侧还有塌方,只要车轮稍稍打偏一点,车子就有可能一下子滑进江中。
④司机停住车,打开车门,回过头说:“大家都下车吧,先走过去,在前面等我。”
⑤满车的人都乖乖地下了车,撑起了雨伞,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只见司机坐在驾驶座上,双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两眼直直地望着前方。雨刷使劲地刷着,车灯明晃晃地照着,前面的雨水、山石和树木,阴森森的,格外渗人。
⑥车子在开动之前,我犹豫了一下,下车还是不下?……咬咬牙,我就一屁股坐了下来。
⑦司机回头叫我:“快下车!危险!”
⑧我没下车,走到他的旁边坐下来。他看了看我,没再说话,只是伸出了手拉了拉我的手,他的手心里全是冷汗,我的手心也一样。
⑨车子又启动了。我看得很清楚,前面的路窄得像是鸡脖子,方向盘在他的手中不停地急剧旋转着,脚不时地踩着刹车闸,车子像受惊的甲壳虫,不是在走,简直是在爬,在蹦,在一步步小心谨慎地蠕动,稍有参差,就有可能出险情。尤其是过江边塌方的地段,司机把车紧紧地靠在山的一侧,车轮紧紧压在路边,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呼啸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的可恶的怀中。我的心都要蹦出嗓子眼儿,连看都不敢看它了,现在再想下车都来不及了,豁出去了吧!
⑩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过这危险一关的,只觉得车子颠簸了一下,然后是一个转弯,就飞快地加速,箭一般蹿出了好长一段路。就听他一连串地按响了喇叭,又听见地上一连串的欢呼声。
我不知道以后我还敢不敢冒险再充这个大尾巴鹰了,当时是一个劲儿地后怕。那一晚大雨中的山道和江水,还有那辆轿子车和司机,实在是让我终身难忘。我不知道他后怕不后怕,在当时他的沉稳果断却是一车人所不具备的,一个人的性格可能会在平常琐碎的日子显现出来,一个人的品格却在关键时刻尤其是危险的时刻更为凸现,那是一个人生命最鲜亮的底色。
那天夜里到达九寨沟,半宿没睡安稳,总好像还在颠簸的车上一样。第二天晚上,为了给大家压惊,在诺日朗旁边举办了晚会,大家的歌声又此起彼伏。不知谁看见我们的那个司机坐在角落里默默听大家唱歌,就喊了起来,请他说什么也得唱一个。大家热烈鼓起掌来。他走到台前,倒也没推辞,只是说:“可以,但我得请一个人和我一起唱。”我没有想到,他请的是我。那一晚,我和他一起唱了一首《草原之夜》,同时也没有想到的是,他唱得真是非常好听。 (文章有删节)
17.第③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18.第⑥段中“……”处省略了“我”的心理描写,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来。
19.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20.文中的司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课文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杰克·伦敦(Jack London, 1876~1916),生于旧金山,他来自“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的贫困不堪的底层阶级”,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他的作品不仅在美国本土广泛流传,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
杰克·伦敦一生共创作了约50卷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等。杰克·伦敦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他那带有传奇浪漫色彩的短篇小说,往往描写太平洋岛屿和阿拉斯加冰天雪地中的土著人和白人的生活,大部分都是他短暂一生的历险记。他的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多样化的题材,以及作家的独特个性,多少年来一直深深地吸引着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 者。《热爱生命》就曾受到列宁的赞赏,直到逝世的前几天,列宁的手里还捧着它。
2.作品简介
《热爱生命》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与寒冷、饥饿、伤痛和野兽进行抗争,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的光辉,生动逼真地描写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参考答案:
8 热爱生命
1.窒;巉;骸;yǎn;疵;jué;shèn;shuò 2.杰克·伦敦;美;心理;细节 3.(1)“特别”一词适用于特指,而“任何”则适用于统指,两者在所指的范围上相矛盾,应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其中一个;(2)句中的因果关系颠倒了,应改为:由于身体极度虚弱和僵硬,他极慢地翻了一个身;(3)“优美的舞姿”不能与“回响”搭配,这句话应改为: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还浮现在我的眼前,她那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4.(1)迟钝;(2)蒙蔽;(3)猎取 5.他很冷静,很沉着。虽然身体衰弱已极,但是并没有痛苦的感觉。6.善良而迂腐的孔乙已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凄然而去;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小警官奥楚蔑洛夫跃然纸上;身处绝境的淘金者顽强地战胜饥饿、疾病、寒冷以及野兽的威胁而起死回生。7.快乐像夏花一样,从世博会的每个角落绚烂出来。8.(1)淘金者;战胜困难、顽强活下来;(2)坚忍顽强、不惧艰险的硬汉 9.因为本文的主题是唤醒生命,如果浓墨重彩地写奇特的高原风光,就偏离了主题。用第三人称来叙述能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 10.这是对小鸟的敬重感谢,实际上也是对生命的礼赞。(意思对即可) 11.不矛盾。因为小鸟只是唤醒他求生的欲望,而挽救生命是因为他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摆脱了困境。 l2.点明题旨,画龙点睛,前文的记叙是这段议论的基础,这段议论是对前文的深化。(意思对即可) 13.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这么冷清的环境蚂蚱求生的不易,更加让人震撼。14.震撼或震惊或奇迹;描写蚂蚱拼命求生的坚强毅力的细节。 15.(认为它是害虫)轻视;(对蚂蚱求生的毅力感到)惊讶;被强烈震撼 l6.不完全赞同。首先,说蚂蚱是害虫,这是人类从自己的角度对它进行的界定,有其合理性,但是任何生物在世界上都有其生存的权利,也是大自然的一员,我们应该尊重它们。 17.环境的恶劣和行车的艰难。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下文展开情节(描写人物)作铺垫。l8.示例:不下吧,情况确实很危险;下去吧,就剩司机一个人了,多不仗义啊。还是留下给他作个伴儿吧,起码能给他壮壮胆。19.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岷江江水的凶猛,突出了行车的危险性。20.要点示例:①沉稳果断:遭遇塌方时,不慌乱,冷静处理;②有责任感,勇于担当:让大家下车,把危险留给自己。;③富有行车经验:路况好时开车“平稳”,路况险时“小心谨慎”,过了危险地带“飞快加速”;④普通但又勇敢:尽管紧张得手心里都是冷汗,但还是勇敢地面对危险的挑战;⑤稳重,不张扬:大家在车上唱歌时,他“一言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举办晚会时,他“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听大家唱歌”,其实他唱歌“非常好听”;⑥能记着别人给于自己的帮助:主动邀请陪他过险关的“我”一起唱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