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课题及章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和运动的本质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认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健康意识,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生物学素养
教学重点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教学难点
1、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2、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完整的鸡爪、解剖刀、解剖剪、镊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物知识素养,对动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也是思维比较活跃的时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此时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
与此同时,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知识较僵化,不能由点及线,形成系统,致使所学知识处于“游离状态”,对学习时间的分配也缺乏合理性。同时,实验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教材分析
《动物的运动》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通过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运动形式,本节在第一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和基本原理,知道运动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进而认识运动系统的三部分组成。在此基础上,展开关于“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本质获得更为深入的认识。
为了使学生对动物的运动形成较全面的认识,教材在介绍完哺乳动物的运动后,也呈现了其他动物的运动方式,这既是对第一章不同动物类群的运动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和呼应,也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动物运动的多样性。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PPT展示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如:猎豹捕食,鱼的回游等,了解动物的行为。
提问: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2、播放视频:不同种类动物千姿百态的运动。
提问:运动主要是通过身体的哪个系统实现的?
思考并回答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初步形成“动物行为”的概念。再通过播放动物运动的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
1、播放一组伸肘和屈肘的Flash动画。
提问(1):运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讲解:骨与骨骼的区别
提问(2):一块骨、一块肌肉和关节是器官吗啊?
引导学生回忆动物体结构层次
讲解:一块骨,一块肌肉就是一个器官。因为它们都是由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等多种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的。
回答(1):骨、关节、肌肉
回答(2):是器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开始思考,逐步得出运动系统的结构组成。
关节
2、结合鸡爪实物,讲解关节的结构组成。
提问:鸡爪关节处凸出来的结构叫什么?凹进去的地方叫什么?关节软骨在哪?
PPT出示关节结构示意图
讲解:关节各结构的作用
观察鸡爪,思考并认识关节的结构。
学生上讲台指认关节结构。
运用实物模型,将抽象的结构形象化。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认识关节的五部分结构,同时总结出关节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
3、人体有哪些骨和关节?它们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对照图片,认识相应的关节,并进行关节活动。
提问:我们的四肢有哪些主要的骨?
教师讲解
知识延伸:脱臼
播放视频:运动员肘关节脱臼视频
认识关节各结构名称,进行相应的额关节活动。
回答并上讲台展示人体四肢主要的骨和关节。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关节和教材中的家兔的骨骼图片,进一步掌握关节各结构名称及主要骨的名称。
肌肉
4、简单介绍肌肉的种类
PPT出示上臂肌肉图片
提问:肌肉由哪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肌肉由肌腹和肌腱组成,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是肌肉组织;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是肌腱,主要是结缔组织,可以使肌肉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播放“肌肉收缩与舒张”的Flash动画。
观看动画,得出肌肉的特性—具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充分认识肌肉的特性。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1、举起胳膊,进行伸肘、屈肘的动作,感受肌肉的变化。
播放一组“伸肘和屈肘的Flash动画”。
讲解: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得出结论:骨骼肌收缩,牵拉骨绕关节活动。运动来自于肌肉的收缩,每个动作的产生总是至少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完成。
2、拓展延伸:两臂自然下垂和双手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分别是什么?
学生认真观察,认识肌肉的结构特点。
通过自己做伸肘、屈肘的动作,谈谈自己的感受。
两个小组分别派一个学生为代表做自然下垂和垂提重物的动作,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向其他学生展示。
学生通过Flash动画以及伸肘、屈肘的动作,切身感受肌肉的变化,充分认识肌肉的特点和功能。
通过亲身试验,认识到不同状态下肌肉的变化也是不同的。
运动的产生
1、运动除了需要运动系统外,还需要哪些系统协调合?
播放运动员跳水的视频
引导学生描述运动员跳跃产生
的过程,虽然运动主要是运动系统完成,,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运动系统和其它系统有什么联系呢?
讲解:神经系统起控制和协调作用,消化、呼吸和循环系统为运动提供能量。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2、认识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
学生思考后,总结:
神经系统发出信号
肌肉收缩
骨绕关节运动
结合学生课间操,体育课跑步等运动经验,使学生了解运动的产生。除了依靠运动系统外,还需要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学习了各种动物运动特点后,引导学生发现动物运动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总结运动对生存的意义。
回答:运动能使增强动物的运动能力,利于觅食和避敌,有利于生存,从而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思考运动对于生存的意义,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
关节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
肌肉(骨骼肌)
二、关节的结构及意义
关节头:略凸
关节窝:略凹
关节
关节软骨:保护、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关节囊:外有韧带,内壁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意义:①增加关节的牢固性;
②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三、肌肉的组成及特性
(1)组成:肌腱和肌腹
(2)特性:收缩和舒张
四、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及运动的产生
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产生运动的结构基础即运动系统的组成,二是骨、关节和肌肉是如何协调配合产生运动的。在运动系统的组成中,关节的结构是重点,也是学生学习易搞混淆之处。因此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很好地认识各个结构,再结合自身实际,学生经思考得出结论,关节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
然而,本节课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讲解骨的知识点的时候,有点快,没有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2)在强调骨不等于骨骼的时候,应该指出什么叫骨折;
(3)学生不太懂什么叫收缩和舒张,教师应结合七年级所学的呼吸作用,吸气和呼气时膈肌位置的变化,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学用语来帮助学生理解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4)在讲解能量的供应需要消化、呼吸和循环系统这块内容的时候,学生讨论前教师应提示学生从呼吸作用来思考,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
针对以上的不足之处,我在今后教学中,备课时,我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而且要重点备学生。尤其是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要针对设计的问题,多角度考虑何种方式最恰当。课堂中会出现什么现象,课前都要做出预测并找出解决办法,以免课堂上出现漏洞。在今后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便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