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1 地下森林断想
课前预习
1.字形与字音练习。
沉(miǎn) /(chán) 弱/浩(hàn) 无(yín) /袅袅( )烟云
(jí) 薄/遮天(bì) 日/山(bēng) 地裂/百鸟啾啾( )
隐姓(mái) 名/万籁( )俱寂/愤懑( )
2.《地下森林断想》的作者是 ,“断想”意思是 。
课内达标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
B.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
C.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或许仅仅是因为它喜欢运动。
D.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铺天盖地,浩瀚无垠。
B.它掩人耳目,安于这荒僻的大山之间。
C.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
D.它本可以变成一串明珠也似的小湖,像德都县的高山堰塞湖“五大连池”那样,唾手可得就可赢得人们的赞美。
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山顶的鱼鳞松时时顾盼着它。虽然 ,却是 。它 峡谷 的品格, 峡谷 的毅力,它为阳光的偏爱 ,为深渊的遭遇 。(心心相通/相对无言/钦佩/景仰/深沉/坚忍/愤懑/不平)
6.将下列各句按正确的语序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上,使得前后文语意连贯。
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 。
①光秃秃;②黑黝黝;③静悄悄;④阴森森
7.“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这些问句突出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8.根据课文填空。
面对大自然创造的 ,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像,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地下森林的 ,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 ,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 之情。
扩展阅读(A)
(一)峭壁上的树
张庆和
①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②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③它高不盈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④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⑤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之材,却还是努力地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惭位卑,不愧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密交谈,吐纳天地之气。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株峭壁上的生命之树,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⑥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冲,它竞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被人们视而不见。
⑦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精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8.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9.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像万仞峭壁的精魂”,其中“雄鹰”、“风景”、“精魂”分别指什么?
10.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还分别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1.本文语言优美,请任选一处,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二)胡杨树
①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树。我完全被它惊呆、慑服,为它心潮澎湃而热血沸腾。真的,平淡的生活中,很难有这样的人与事,让我能够如此激动以至血液中腾起炽烈的火焰,更别说司空见惯的被污染的大气层玷污得灰蒙蒙的树了。这样的树却让我精神一振,一下子涌出生命本有的那种铺天卷地摧枯拉朽的力量来。
②这便是胡杨树!
③这样的树只有在这大漠荒原中,才能够见到。站在清冽而奔腾的塔里木河河畔,纵目眺望南北两岸莽莽苍苍的胡杨林,我的心中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如同那汹涌的河水冲击着我的心房。
④塔里木河两岸各自纵深四十余公里,是胡杨的领地。前后一片绿色,与包围着它的浓重的浑黄做着动人心魄的对比。这一片浓重的颜色波动着,翻涌着,连天铺地,是这里最为醒目的风景线。
⑤真的,只要看见这样的树,其他的树都太孱弱渺小了。都说银杏树古老,一树金黄的小扇子扇着不尽的悠悠古风,能比得上胡杨吗?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胡杨就生存在这个地球上了。都说松柏苍翠,经风霜不凋,坚贞不屈,能比得上胡杨吗?胡杨不畏严寒酷暑,不怕风沙干旱,活着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不烂又一千年。松柏抵得上它这三千年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宁折不弯、宁死不朽的性格吗?更不要说纤纤如丝摇弯了腰肢的杨柳,一抹胭脂红取媚于春风的桃李,不敢见一片冰冷雪花的柠檬桉,不能离开温柔水乡的老榕树……
⑥胡杨!只有胡杨挺立在塔里木河畔,四十公里方阵一般,横岭出世,威风凛凛。无风时,它们在阳光下岿然不动,肃穆超然犹如静禅,仪态万千犹如根雕——世上永远难以匹敌的如此巨大苍莽而诡谲的根雕。它们静观世上风云变化,日落日出,将无限心事埋在心底。它们每一棵树都是一首经得住咀嚼和思考的无言诗!
⑦劲风掠过时,它们纷披的枝条抖动着,如同金戈铁马呼啸而来,如同惊涛骇浪翻卷而来。它们狂放不羁地啸叫,它们让世界看到的是男儿心是英雄气是泼墨如云的大手笔,是一种久违的力量,是一种精神!
⑧远处望去,它们显得粗糙,近乎梵高笔下的矿工速写和罗中立笔下的父亲皱纹斑斑的脸。但它们都苍浑而凝重,遒劲而突兀,每一棵树都犹如从奥林匹亚山擎着火把向你奔来的古希腊男子汉。
⑨走近处看,每一棵树的树皮都皴裂着粗粗大大的口子,那是岁月的标记,是风沙的纪念,如同漂洋过海探险归来的航船,桅杆和风帆上挂满千疮百孔,每一处疤痕都是一枚携风挟雷的奖章。每一棵树的树干都扭曲着,如同剽悍的弓箭手拉开强劲的弓弩,绷开一身赤铜色凸起饱绽的肌肉。每一棵的树枝都旋风般直指天空,如同喷吐出的蛇信,摇曳升腾的绿色火焰。
⑩这样的树,饱经沧桑,参悟人生。它们把最深沉的情感埋在根底,把最坚定的信念写在枝条,把要倾吐的一切付与飞沙走石与日月星辰。这样的树,永远不会和大都市用旋转喷水龙头浇灌的树、豪华宴会厅中被修剪得平整犹如女人刚剪过发的树雷同。
我会永远珍惜并景仰这种树!我摘下几片胡杨树叶带回北京,那是儿子专门嘱咐我带给他的。树叶很小,上面有许多褐色斑点,如同锈的痕迹,比柳树叶还要窄、短,甚至丑陋。但儿子说北京没有这种树。是的,北京没有。
12.作者认为胡杨树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回答。
13.第⑥段说“它们每一棵树都是一首经得住咀嚼和思考的无言诗”,从文章的⑥~⑨段看,作者“咀嚼和思考”出了什么?请分点作答。(答出三点即可)
14.文章的结尾处说:“是的,北京没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5.下列句子优美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的赏析。
劲风掠过时,它们纷披的枝条抖动着,如同金戈铁马呼啸而来,如同惊涛骇浪翻卷而来。
(三)与植物相处
李汉荣
①人们养猫、养狗、养鸟,养一些温驯可爱的动物,动机之一恐怕就是想在与“异类”的相处中感受一种无忧的情趣。与这些动物相处,人可以回复到一种简单的心境。动物只要你喜欢它,它就给你回报:猫偎在你的怀里,狗向你撒娇,鸟向你歌唱……在简单、纯洁的动物面前,人会变得简单、纯洁,会以从容、宁静、无邪的心境,领略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喜悦。
②但是人能与之相处的动物的种类还是太少了。人不能和狼相处,麻雀好像只喜欢给人类制造一些小麻烦,好像压根儿不想与人类建立什么亲近的关系,至于虎、豹子等凶猛的动物,人们就只能在动物园里隔着铁栅栏远远地欣赏它们的英姿了。这样,我们就格外关注大自然中的植物了,于是我来到植物面前,它们是我的老师和朋友。
③这泛绿的青草可是从白居易的诗里生长出来?濛濛细雨里,我几步就走进了唐朝,隐约间仿佛看见了李商隐、王维们的背影,青草绿了他们的诗,绿了古中国的记忆。我看见了车前草,还是在《诗经》里那么优美地摇曳着。三叶草,三片叶子指着三个方向,哪一个方向都通向蝴蝶的翅膀。野百合悄悄地开了,洁白的手在风里打着手势,似乎谢绝与我相握。它嫌我的手太粗糙,嫌我的气息太浑浊?太阳花开了,这么灿烂的笑。我看见太阳的颜色了,我比天文学家看得清楚,我不用到天上去看,太阳的亲生女儿都告诉我了。
④茉莉、菊、栀子、玫瑰……轻轻地叫一声它们的名字,就感到灵魂里生出温柔、芬芳的气息。是的,许多植物的名字太美了,美得你不忍心大声呼叫它们。含着感情轻轻叫一声玉兰,那洁白如玉的花瓣会洒落你一身。静静地守着昙花凝神注视吧,夏夜清风中的悠悠开放,是它漫长一生里难得的灿烂瞬间。竹子正直地生长着,芭蕉捕捉了风的动静,孤独的仙人掌用一手的刺拒绝着轻薄的同情,青苔爬上了绝壁,野草莓想走遍夏天……
⑤有一小块自己的庄稼地多好啊!看一会儿书种一会儿庄稼,写一首诗侍弄一会儿花草。书里的思想抖落进泥土,会开出奇异的花;泥土的气息漫进诗,诗会有终年不散的充沛的春墒※。看青翠挺拔的玉米怎样抱起自己心爱的娃娃,看聪明的辣椒怎样在寒冷的土里找到一把一把的火,看豆豆躺在小床上如何构思,看韭菜排列得那么整齐,像杜甫的律诗……
⑥与植物呆在一起,人会变得诚实、善良、温柔并懂得知恩必报。植物开花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它是为自己开的,却无意中把你的眼睛照亮了。植物终生都在工作,即使埋在土里,它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你无意洒落一滴水,植物来年会回报你一朵花。没有谁告诉它生活的哲理,植物的哲学导师是深沉的土地。
[注释] ※春墒(shāng):春天土壤的湿度。“墒”,土壤的湿度。
16.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17.“我来到植物面前,它们是我的老师和朋友”,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8.“看一会儿书种一会儿庄稼,写一首诗侍弄一会儿花草”中的“侍弄”一词流露了“我”怎样的情感?
19.请从内容和表现方法两个方面对第⑥段中“你无意洒落一滴水,植物来年会回报你一朵花”一句作简要赏析。
20.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出了作者对人们怎样的期望?
扩展阅读(B)
(一)天山向日葵
张抗抗
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车渐渐驶近,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呵,这是一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你在那片向日葵林子里久久徘徊,你抚摸它丝绢般柔润的花瓣,你摇晃它毛绒绒青绿色的枝干,你仰望枝头上那饱满的褐黄色果盘,你围着它不停地转圈,揉着眼一遍又一遍地望着太阳,生怕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围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天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
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啊。
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籽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你还能区分出来么?
你无法向它诉说你的惊奇,你茫然,你沉吟,你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葵花籽真正熟透的日子。
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天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影。
(三)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闻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的松。
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留念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壁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不至,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却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风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物质,用来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地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很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而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强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髓里。因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无地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站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狂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有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进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闻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山的灵魂。
课文知识链接
张抗抗(1950~) 原名张抗美,中国女作家,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广东新会。作为一位作家,张抗抗具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艺术素质,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以敏锐、潇洒的笔揭示人的心灵底蕴,作品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纯净的诗意;另一方面与其他女作家的作品相比她不被感觉和情绪所左右,而是以一个智者的清醒有意识地将作品当作某些思考的载体,使其很多作品富于理性思考,以深邃而独到的见解见长。
本文选自1980年7月27日《文汇报》。当时正是“文革”结束不久,我国刚刚经历过“文革”浩劫,人们回首往事痛心疾首,同时对未来又充满了幢憬,敏感的作家们以这样的心态观察社会与自然现象,都会自然而然地将所感所悟与社会大背景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
11 地下森林断想
1.湎;孱;瀚;垠;niǎo;瘠;蔽;崩;jiū;埋;1ài;mèn 2.张抗抗;片段感想 3.B(A第二个与第三个逗号改为顿号;C问号改为句号;D“地下”一词加上引号) 4.C(解析:A“铺天盖地”侧重指声势大,来势猛,这里应为“遮天蔽日”;B“掩人耳目”的意思是玩弄手法,掩盖真相,含贬义,这里当作“隐姓埋名”;D“唾手可得”与后文的“赢得”语义上有重复,应改为“轻而易举”) 5.相对无言;心心相通;敬仰;深沉;钦佩;坚忍;愤懑;不平 6.②①④③ 7.这两个句子以反问的形式强化对阳光不公平的怨恨情绪。因为上文就专门谈及阳光的偏私,“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这里已经否定了阳光的公平。再次用反问的形式提出阳光的不公平,是换一种语式强化这种否定的情绪。使用对称句,工整匀称,在回环往复中不断深化作者的思想情感。8.地下森林奇迹;形成的历史;顽强不屈的生命力;无限景仰。 9.酸枣树生长在峭崖壁缝上的一捧贫瘠的泥土中;受到风雨、云雾、霜雪、雷电的欺压。 l0.酸枣树的种子;故乡峭壁上的酸枣树;小酸枣。 ll.通过对比,突出酸枣树生命力的顽强和不慕虚荣、甘于平淡的品格。 l2.示例: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精魂。/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酸枣的样子,深切地表达出了作者对这株酸枣树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l3.①它生长在大漠荒原的恶劣环境中;②它的外形粗糙,遒劲,挺立向上;③它生命力顽强,性格坚定,情感深沉,淡泊宁静。 l4.①胡杨树岿然不动、肃穆超然的根雕般的姿态使作者感受到它的淡泊纯朴与宁静超然;②胡杨树抖动、啸叫的狂放不羁使作者感受到它的英雄气魄和阳刚精神;③胡杨树粗糙的外形使作者感受到它的苍浑与凝重、遒劲与突兀的力量;④胡杨树皲裂的树皮使作者感受到它饱经沧桑的经历和与风沙搏击的勇敢精神;⑤胡杨树扭曲的树干使作者感受到它的勇敢剽悍;⑥胡杨树旋风般直指天空的树枝使作者感受到它如火的激情和向上的力量。(任答三点即可) 15.①照应文章开头,首尾呼应;②用现代都市作反衬,突出胡杨树的坚定刚强、朴实淡定,暗含了对某些缺乏精神追求的城市人的委婉批评,深化了主题。16.以“金戈铁马”“惊涛骇浪”之喻,展示了胡杨树的英雄气和阳刚美。 l7.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第①段,通过转折,表现人们与动物相处中的遗憾,自然地引出文章抒写的中心对象——植物,并引领后文。18.在与植物的相处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理解符合文意即可) 19.流露了“我”对花草充满怜爱的情感。 20.能从内容和表现方法方面作简要赏析即可。示例:该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与植物的关系,写出了植物“知恩必报”的性格,平中见奇,给人联想,促人深思。该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了植物以人的性格,表现了植物的行为之美。 21.希望人们过简单的纯朴的生活,希望人们懂得生活的意义,希望人们诚实、善良、温柔并懂得知恩必报,希望人们不忘记自己的责任,踏踏实实地工作。(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