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5.转动的风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5.转动的风车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1-24 16:0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转动的风车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套教材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实践活动。注重对学生综合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
本次单元备课说课,结合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划分,本次说课内容主要是网页制作中的超练级的操作,授课内容涵盖了整个学期,同时兼顾了其它知识点。
本课根据教材的理念,营造了一个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信息技术学习,已经学习了ppt,word,画图软件使用方法,学生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了一些的信息技术素养。在flash制作方面,经过了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学会的工具的使用,简单图形的绘制,补间动画的制作等操作但还存在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很多同学还需要继续练习,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利用自学网站学会flash的绘图工具画图,完成风车的制作。能有部分同学熟练的利用线条等工具进行美化;?
过程与方法:能完成风车旋转动画的制作,能通过设置属性制作不同效果;运用图层,认识图层在flash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他们感受到创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以及细致观察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与习惯,为今后自学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旋转效果的设置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设置属性制作不同动画效果
教学过程
引入?向学生展示。
教师展示一个风车:主要是风车转动效果和风车的构成,引导学生探究风车的构成,运动的风叶,静止的手柄。通过不同的风车效果,让同学们发现层的作用,引出并利用层。
教师授课
教师引入问卷:
如果你们设置风车动画的话,你觉得设置几个层比较好呢?为什么?
师:我们可以设置三个层来完成,一个层,用来放置转动的风叶,另外一个层,用来放置风车的杆子。还有一个层用来放置背景图片
制作风车的叶片
学生自学, 绘制风车
引导学生注意元件的使用。
教师巡视。
个别指导不同学生。
对集体性的问题进行指导。
制作风车的手柄
教师巡视。
个别指导不同学生。
?对集体性的问题进行指导。
?制作动画,设置属性。
?对共性的问题进行指导,大屏幕演示。
?教师:好了,现在大家的风车叶片已经做好了,那效果怎么样呢?大家对自己的叶片满意吗?
一倡导学生美化自己的风车,主要是美化背景和叶片。
?由制作较好的同学演示,教师辅导。
“旋转的风车”已经设置好了,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张很漂亮的背景图片,我把它发送给大家,同学们把这张图设置成风车的背景。
?
学生演示:
1、点击“文件→导入→导入到库”。
2、新建图层,改名为“背景”,打开库,把图片拖动到舞台中央,再调整图片的位置和大小。
因为新建图层在旧图层之上,所以拖进图片之后,设置好的风车立即被挡掉,可以让学生来试着把风车放到背景前面来
教学反思
?这节课,看着孩子们制作出来各式各样的风车在显示器屏幕上转动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同时,也惊叹他们的思维原来如此的奇特。
记得看过这样一条谚语:“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颇有哲理的标语说明了光听不行,过后就会忘记。光看还不行,虽比听效果好,能记住了,但能理解吗?若亲自做了,其中道理就明白了,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由此看来,探究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学习过程,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并且总结出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实践性,在实践中探究
在活动中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将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本课注重学生利用网站自主探究知识,学习掌握方法。克服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二.培养合作精神,在合作中探究
课堂教学中是否体现学生学习的合作性,是新课标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一环,本课flash的制作过程和讨论过程中都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小组合作。在制作中发现问题,互相探究,共同解决问题,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
三.加强开放,促进探究
选择开放的教学形式,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进行活动实践,去操作,去讨论,去验证结论,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启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许多感想和体会,也迸发出了一些新的观念。我认为:
1、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研究的问题,教师尽可能不直接提出。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效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前提。从学生产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活动,可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需要不断发展的一部分,如果再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这些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选出一到两个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现有条件进行研究的问题,学生当然很有兴趣,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变得比较强烈,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过程之中去,学生就会很轻松的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在教学中,不管教学生什么内容,我们都要了解学生在其中产生的问题,或者是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使之成为教学的起点。
2、顺应学生,既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表现,也能展开更多的教学活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质疑。
教师对那些看似与课堂学习内容无关的问题给予必要的重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才能找到顺应学生的线索。即使看似荒唐的问题,也可能是学生思维活动高度活跃的结果,如果教师给予关注,给他提供展示的机会,这样就会不断有新的教学活动生成,使学生的收获远远高于预期的效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