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24 21:1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土地改革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那么,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这种制度何时在我国彻底被消灭?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背景

土地改革的经过

土地改革的结果

土地改革的意义

西藏民主改革

{BC89EF96-8CEA-46FF-86C4-4CE0E7609802}?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有总耕地
50%以上
仅占14%
封建土地制度
坐享其成
劳而无获
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 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人均收入。
土地改革的背景(原因)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土地改革的经过

1.时间:
2.地方:
1950—1952年底基本完成
广大新解放区
4.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特点:
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6.具 体
措施: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分给地主一份,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3.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
斗地主
登记财产
分财产
烧地契
分田地
分田地
获得生产资料
广大农民纷纷拥护土地改革改
西藏民主改革

1.时间:
1959年
2.中心
任务:
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3.结果:
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
民主改革前
民主改革后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免除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土地改革的结果

土地改革的意义

5.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彻底摧毁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4.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
政权巩固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祖国大陆
统一
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和平稳定的环境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小结
1.新中国成立前,关于我国土地制度的说法不正确是( )
A.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B.只有老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C.占农村人口极少数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D.占农村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占有大量土地
D
课堂练习
2.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B
3.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废除了( )
A.资本主义剥削土地制度
B.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土地私有制
D.封建剥削制度
D
4.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孙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中国农民拥有土地的千年梦想都没有实现,真正的“耕者有其田”是在( ? )后普遍实现的。
A.新中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颁布
D.辛亥革命
D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期
内容
意义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即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团结地主中的开明分子,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一致抗日。
《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区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提供可靠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彻底废除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农民成土地主人,解放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