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直方图
[目标分析]:
1、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实际意义.
2、能根据需要合理分组并填写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合理分组并填写频数分布表.
难点:能根据需要合理分组并填写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法和学法]:探索交流、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
数学实验室:为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学校举办“环保节”,要求每班选出1名“环保小卫士”,选举办法如下:
(1)民主提名候选人,全班同学举手表决,得票数较多得前3名为正式候选人;
(2)再同一发放得白纸(选票)上,各自写上你认为应当选的1名候选人名字;
(3)将选票投入票箱;
(4)由全班推选的3位同学分别唱票、监票和记录统计;
(5)根据统计结果,得票最多得同学当选为“环保小卫士”.
候选人 唱票记录 得票数 得票率
在记录时,候选人的名字出现的次数有的多,有的少,或者说它们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通常,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划记”的方法累计(例如,1票一划,5票为一“正”).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频率.
二、新课教学
1、课堂讨论:
(1)选举“环保小卫士”用的是哪种调查方法?调查的对象是谁?
(2)每位候选人得票的频数指的是什么?
(3)每位候选人得票的频率指的是什么?
(4)你认为通过选举“环保小卫士”与指定某同学为“环保小卫士”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
2、课堂练习:完成课本183页练一练
3、例: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中学同年龄的60名学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单位:厘米):
167 154 159 166 169 159 156 166 162 158
159 156 166 160 164 160 157 156 157 161
158 158 153 158 164 158 163 158 153 157
162 162 159 154 165 166 157 151 146 151
158 160 165 158 163 163 162 161 154 165
162 162 159 157 159 149 164 168 159 153
整理数据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这个差表明了数据的变动范围有多大.
169-146=23厘米
(2)决定组距与组数. 决定组距为3厘米,可分8组.
(一般地,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就越多,即分的组数与样本容量有关,确定组数的法则是一个经验法则,它与数学公式、定理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只有组数定得合适,才能使分布的规律性比较明显的呈现出来.)
(3)决定分点.
146~149 149~152 152~155 155~158 158~161 161~164 164~167 167~170
把第一组的数据稍微小一点:
145.5~148.5 148.5~151.5 151.5~154.5 154.5~157.5
157.5~160.5 160.5~163.5 163.5~166.5 166.5~169.5
(4)列频数分布表.
分组 划记 频数 频率
145.5~148.5 1 0.017
148.5~151.5 3 0.050
151.5~154.5 6 0.100
154.5~157.5 8 0.133
157.5~160.5 18 0.300
160.5~163.5 11 0.183
163.5~166.5 10 0.167
166.5~169.5 3 0.050
合计 60 1.000
(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4、频数分布直方图直观地给出了样本中学生身高处于各个组内的人数,由此可估计该年龄学生身高的整体分布状况.为了更好地刻画数据的总体规律,我们将每个小长方形上面一条边的中点顺次用折线连接起来,就得到频数分布折线图.
三、巩固练习
书P168 练习
四、课堂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
书P169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