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观沧海》课件(幻灯片1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4《观沧海》课件(幻灯片15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5 10:2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沧海
品读诗歌
观沧海

初读诗歌,感受豪情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品读诗歌,理解诗义
观沧海
东临①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②,山岛竦峙③。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④,歌以咏志。
①临:到达,登上。
②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③竦峙:耸立。
④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合乐时加的套语,与正文没有直接关系。

品读诗歌,理解诗义
这首诗歌中,曹操登山望海,眼中所见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呢?诗人想象中的沧海又是什么样子?试着完成下面表格。
{912C8C85-51F0-491E-9774-3900AFEF0FD7}写景
诗句
特点
眼见之景
?
想象之景
?

品读诗歌,理解诗义
{912C8C85-51F0-491E-9774-3900AFEF0FD7}写景
诗句
特点
眼见之景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波澜壮阔
欣欣向荣
想象之景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吞吐日月
博大包容

品读诗歌,理解诗义
曹操通过沧海这一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方法小贴士
从关键词句中找
从背景资料中找
从作者同时期其他作品中找

知人论世,体会雄心
从关键词句中找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波澜壮阔
博大包容

知人论世,体会雄心
从背景资料中找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乌桓首领,屡次骚扰边境,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写下此篇。

知人论世,体会雄心
从同时期的作品中找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节选自《龟虽寿》
大意: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边,它的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的雄心不会止息。

知人论世,体会雄心
曹操拿自己与大海相比,旨在抒发想要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曹操看见了大海,找到了表达胸中志向的寄托;大海遇见了曹操,大海浩瀚壮阔的气象,博大包容的胸怀才得以表现在诗歌中。眼前那片壮阔的大海早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了一起。

本节课学习内容回顾
本节课我们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了沧海波澜壮阔、博大包容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和曹操同时期的作品,知人论世,理解了诗人借沧海表达的壮志与豪情。

作业
作业1 向经典致敬,重读《观沧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一定对《观沧海》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请你为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角色朗诵的片段配音。
作业2 思考题
你怎样看待电影《流浪地球》以《观沧海》作为片尾曲?

作业
电影简介:《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

学生作业示例
《观沧海》是曹操登上碣石山看到苍茫大海发出的感慨。我觉得真正被制片人所看重的是这种胸怀。《流浪地球》,最后人们并没有束手就擒,带走一小部分人去牺牲整个地球。而是不落下任何一个人,拼尽全力带领着所有人追求更好的明天。这和2000年前,曹操战胜归来的豪情和胸怀是相通的。

学生作业示例
再有,电影中当各国宇航员决定放弃地球时, 中国宇航员却不愿放弃故土与家园。也许中国人对家园的深情正是来自像《观沧海》这样一批描绘壮美山河的诗篇吧。当然,作为中国的科幻影片,引用了古诗词也是一种独有的中国文化元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