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6.5 垂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6.5 垂直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25 15:0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5垂
直(2)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会画垂线,并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掌握垂线的性质.
3.从生活实际中感知“垂线段最短”,并能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使用工具按要求画垂线,掌握垂线(段)的性质.
教学难点:从生活实际中感知“垂线段最短”并运用实验观察方法确认“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
1.垂直的定义:当两条直线
所成的四个角中,有
个角是
时,这两条直线互相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它们的交点叫做
.
2.垂直的表示:若直线a、b互相垂直,则可记为
.
3.作图题:作出经过点P且与直线l互相垂直的直线m.
4.垂线的基本性质:在平面内,过一点
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
二、情景创设
1.测量跳远成绩,实质就是测量落点到踏板的距离,你会测量跳远成绩?你能否在图2中用图形表示并说明理由?
2.过马路怎样走最短?请在图3中作出过马路的最短路线示意图.
3、如图4,点P在直线L外,PO⊥L,垂足为O,PO叫做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
三、操作探索
探索:如图5,在直线l上,取点A、B、....,量出线段PA、PB的长度,在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垂线段的性质: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
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4,垂线段PO的长度就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
如图5,点P在直线L外,PO⊥L,垂足为O.
是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
叫作点P到直线l的距离.
四、练一练
1.如图6,利用所学知识你能判断OP与AP、OP与CP的大小吗?并说明理由.
2.如图7,∠BAC=900,AD⊥BC,垂足为D,则下列结论:
(1)AB与AC互相垂直;
(2)AD与AC互相垂直;
(3)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B;
(4)点A到BC的距离是线段AD;
(5)线段AB的长度是点B到AC的距离;
(6)线段AB是点B到AC的距离.
其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
五、例题
例1
如图8,污水处理厂A要把处理过的水引入排水沟PQ,应如何铺设排水管道,才能使用料最短,试画出铺设管道路线,并说明理由.
例2
如图9,P是∠AOB的边OB上的一点.
1.过点P画OB的垂线,交OA于点C
2.过点P画OA的垂线,垂足为H
比较PH与PC、PC与CO以及PH与CO的长短,并说明理由.
例3
点A为直线l外一点,点B在直线l上,若AB=5厘米,则点A到直线l的距离为(
)
A、就是5厘米;
B、大于5厘米;
C、小于5厘米;
D、最多为5厘米
六、拓展延伸
如图10,AD⊥BD,
BC⊥CD,AB=m,DC=n,则BD的取值范围是
.
七、课堂小结:谈谈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八、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测量跳远成绩、过马路等实际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目的有两个: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2.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垂线段的性质及其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主要的是通过实例让学生进行感知,而不是简单的说教.七年级学生,感性思维还是占据主要的思考方式,适当的渗透理性的思考,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知识的作用.
4.无论是例题的讲解还是练习部分,都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让学生在做中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