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黄河颂
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她滋润了一片黄颜色的肥沃土地,哺育了一个黄皮肤的伟大民族。
狼烟四起,抗战爆发之时,诗人向着黄河母亲,唱出豪迈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读一读,品一品,感受黄河的无穷魅力和不朽精神。
知识备查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达5500千米。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关于黄河
注: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知识备查
黄河之源
知识备查
壶口瀑布
九曲黄河
知识备查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知识备查
光未然(1913—2002年),诗人、文学评论家。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原名张光年。他作的歌词《五月的鲜花》,广为传唱。其组诗《黄河大合唱》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作者介绍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敌部队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岸边行军。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准备创作朗诵诗《黄河吟》。稍后在延安时,作者接受冼星海等人的建议,改写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
《黄河怨》
《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
知识备查
作品介绍
知识备查
冼星海(1905-1945年),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由于他对我国革命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相关人物介绍
朗诵诗
知识备查
朗诵诗是诗歌的一种,主要为朗诵而创作的诗歌。
主要特点是节奏感强,语言流畅,音调和谐,明白易懂,适于上口。既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常用于舞台演出,有一定的鼓动性和感染力。适于直接向观众朗读。
读一读
预习检查
pài
diān
bì
wǎn
zhuó
pī
澎湃
山巅
臂膀
宛转
浊流
劈成
榜样
浩浩荡荡
bǎng
dàng
读一读
预习检查
气魄
狂澜
屏障
哺育
lán
píng
bǔ
pò
多音字
预习检查
qiǎng
勉强
qiáng
强迫
强
jiàng
倔强
píng
屏风
bǐng
屏除
屏
词语解释
预习检查
【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
【九曲连环】
【浩浩荡荡】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安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喂养。
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黄河有九个重大的弯)。
形容水势广阔浩大,也形容气势雄伟,规模宏大。
整体感知
1.认真听录音,边听边想象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整体感知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黄河颂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结”“奔”“劈”的重读,且这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出黄河的气势。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歌颂的情感。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整体感知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整体感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
提示:
①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全诗应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气势。
3.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整体感知
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颂”
课文可分为朗诵词与歌词两个部分;歌词部分是课文的主体。
1.再读课文,这篇文章分为哪几部分?哪一部分是主体?
精读细研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整体感知
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3.齐读朗诵词,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黄河精神。这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精读细研
作用: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歌词。
4.歌词部分作者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的,而是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精读细研
望黄河滚滚
5.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近镜头特写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俯瞰全景式的总写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横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纵向展开到黄河流域的两岸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远近结合,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雄浑开阔、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势不可挡、坚不可摧的黄河立体画卷。
精读细研
6.作者是如何赞颂黄河的?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精读细研
①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黄河养育中华民族
精读细研
②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比喻,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黄河保卫中华民族
精读细研
③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比喻,把黄河的无数支流比作黄河主流这一“巨人”躯干的“千万条铁的臂膀”,表明了黄河流域的宽广。同时,联系上句“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也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势不可挡的力量。
黄河激励中华民族
精读细研
作用:
“啊!黄河”把主体部分分为了三个层次。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7.“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这一尾声有什么作用?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精读细研
课堂小结
说一说: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明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精神的赞颂和对战争必胜的信心。
反复
方法指导
①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修辞格叫反复。
②作用:
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等多方面的修辞作用。
③答题模板: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强烈表达了……之情。
精读细研
第二课时
1.回顾全文,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①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九曲连环、绵延万里;
②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
合作探究
表达了作者在中华民族处于危机之时的悲壮情怀和强烈的爱国激情。
2.这是一首风格豪迈的诗歌,作者在赞颂黄河之前为什么还要“望”黄河呢?
在赞颂黄河之前先“望”黄河,是先描写,再歌颂。
作者在歌颂黄河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望”中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严谨,为后面的歌颂做了很好的铺垫。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3.默读课文,看看文中作者是怎样抒发对黄河的赞颂之情的,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把你的想法批注下来。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劈”字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把中原大地分成了南北两面,显得有气势、有力量。
示例:
4.你认为这首诗的抒情方式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合作探究
本诗属于直接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处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5.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下面让我们以“作者写黄河,就是写……”的格式面对黄河说一句心中的誓言,以此颂扬伟大的黄河吧。
合作探究
①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儿女因为你而骄傲自豪!
②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的苦难史,就是写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③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
④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以她不朽的流淌,构筑成了中华民族的主动脉。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的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6.联系生活实际及时代背景,谈谈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歌的现实意义。
合作探究
?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写作特色
对黄河的“颂”是通过三类比喻逐层展开的。
作者首先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的发源地,高度赞扬了黄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孕育作用。“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突出了黄河在历史进程中的伟大影响力。
接着作者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像一个巨人”,写出了黄河的形象。“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将黄河的呵护作用具体化了。
最后作者把黄河比作“民族的伟大精神”“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写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体现了黄河在精神上对中华民族的滋润作用。
?音韵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
写作特色
全诗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如三个“啊!黄河”反复出现,与后面的比喻句结合,体现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全篇语言韵律响亮、节奏铿锵,读起来朗朗上口。尤其独特的是巧妙地运用了双声叠韵词,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形成了绘声绘形、美妙动听的特殊艺术效果。
?注重刻画黄河形象的气势美。
写作特色
诗中“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思维拓展
1.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①
九曲黄河一份情
,两岸绿林四季青。
②
黄河清,天下平。
③
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④
长江黄河两大江,犹如人类父母亲。
⑤
黄河不能停止奔腾,中华的血脉容不得玷污!
思维拓展
示例: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5.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思维拓展
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作者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学后感悟
课堂小结
感悟①: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养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它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它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
感悟②:
我们中华儿女要继承黄河伟大而坚强的精神,坚信不管是雪灾、地震,还是金融危机,都压不垮伟大的中国人民。
课堂检测
澎湃 生产;产生(多用于抽象的事物)。
狂澜 喂养。
哺育 巨大的波浪。
滋长 形容波浪相互撞击。
1.用线条将下列词语与正确的义项搭配起来。
A.《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三乐章的歌词。
B.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上,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宏的颂歌。
C.诗人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向它学习,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D.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课堂检测
【解析】《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A
2.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反复出现是为了对所歌颂的对象加以强调。
B.这是作者在“望”黄河的基础上,情不自禁地歌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C.反复出现,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D.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课堂检测
【解析】不是对所歌颂的对象加以强调,而是突出某种感情。
A
3.“啊!黄河”一句的反复出现起了什么作用?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坚强不屈
奋斗不止
颂
望
——势不可挡
文化摇篮
民族屏障
哺育民族精神
主体黄河颂
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在《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本课学习中要突出“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这个教学重点。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之前已学过现代诗歌,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揣摩诗歌精彩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语言运用的技巧还不是很熟稔,因此,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引导学生细心揣摩,学会品味。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多种形式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3、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教学重点:
1、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音频、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她滋润了一片黄颜色的肥沃土地,哺育了一个黄皮肤的伟大民族。狼烟四起,抗战爆发之时,诗人向着黄河母亲,唱出豪迈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读一读,品一品,感受黄河的无穷魅力和不朽精神。
黄河知识知多少?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积累的有关黄河的知识
二、【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光未然(1913—2002年),诗人、文学评论家。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原名张光年。他作的歌词《五月的鲜花》,广为传唱。其组诗《黄河大合唱》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了解相关人物。冼星海(1905-1945年),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由于他对我国革命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3.了解作品。《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三、【预习检测】
1.字词学习
澎湃(
)
山巅(
)
臂膀(
)
榜样(
)
宛转(
)
浊流(
)
劈成(
)
浩浩荡荡(
)
狂澜(
)
屏障(
)
哺育(
)
气魄(
)
词语积累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安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喂养。
【九曲连环】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黄河有九个重大的弯)。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广阔浩大,也形容气势雄伟,规模宏大。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听录音,边听边想象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
3.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颂”是关键字,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
五、【再读课文,熟知细研】
1.再读课文,这篇文章分为哪几部分?哪一部分是主体?
明确:课文可分为朗诵词与歌词两个部分;歌词部分是课文的主体。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明确: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3.齐读朗诵词,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黄河精神。这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作用: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歌词。
4.歌词部分作者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的,而是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明确:望。
5.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横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纵向展开到黄河流域的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作用:远近结合,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雄浑开阔、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势不可挡、坚不可摧的黄河立体画卷。
6.作者是如何赞颂黄河的?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赞扬了黄河。
“啊!黄河”把主体部分分为了三个层次。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这一尾声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听读、范读、小组合作读、师生联合读等形式,读准了诗歌的语音,读清了诗歌的停顿、重音、速度、语调,更读出了诗歌的感情,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大气磅礴的气势。想一想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明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精神的赞颂和对战争必胜的信心。
七、【课后作业】
1.书写文章的重点生字词。
2.背诵文中优美的语段,积累优美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我们先复习上一课已经会认读的字。请两名同学们上黑板听写。
听写字词:浊流
屏障
九曲连环
澎湃
哺育
狂澜
山巅
反馈指导:教师指名听写,当堂批改、纠正。全班齐读。
二、【合作探究,深挖课文内涵】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自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的赞美对象。
1.回顾全文,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①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九曲连环、绵延万里;
②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
表达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在中华民族处于危机之时的悲壮情怀和强烈的爱国激情。
这是一首风格豪迈的诗歌,作者在赞颂黄河之前为什么还要“望”黄河呢?
明确:在赞颂黄河之前先“望”黄河,是先描写,再歌颂。
作者在歌颂黄河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望”中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严谨,为后面的歌颂做了很好的铺垫。
默读课文,看看文中作者是怎样抒发对黄河的赞颂之情的,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把你的想法批注下来。
…………
你认为这首诗的抒情方式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明确:本诗属于直接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处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下面让我们以“作者写黄河,就是写……”的格式面对黄河说一句心中的誓言,以此颂扬伟大的黄河吧。
示例:①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儿女因为你而骄傲自豪!
②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的苦难史,就是写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③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
④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以她不朽的流淌,构筑成了中华民族的主动脉。
…………
联系生活实际及时代背景,谈谈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歌的现实意义。
明确: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的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再读课文,感受语言之美】
请大家再次读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作特色?
1.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2.音韵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
3.注重刻画黄河形象的气势美。
诗中“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四、【思维拓展】
1.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示例:①
九曲黄河一份情
,两岸绿林四季青。
②
黄河清,天下平。
③
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④
长江黄河两大江,犹如人类父母亲。
⑤
黄河不能停止奔腾,中华的血脉容不得玷污!
2.收集有关黄河的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5.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五、【课堂小结】
作者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六、【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
2.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七、【板书设计】
5.黄河颂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望——势不可挡
主体
?
坚强不屈
奋斗不止
颂——哺育民族精神
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