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课目
第1课 美化教室一角(活动二)
年级
三年级下册
执教
教学目标
1、学习课程图标的构成元素,课程图标的设计要领;
2、促进手脑并用,提高审美创造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增进师生感情和集体荣誉感,感受集体学习活动的愉悦和情趣,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风尚。
教学重点
学习课程图标构成的元素,掌握课程图标的设计要领。
教学难点
运用熟悉的课程元素,以及设计图标的要素抓住课程特点设计课程图标作品,师生合作以集体的形式制作巨幅创意课程表。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游戏导入
课前准备:师生拍手小活动。
师:班级是们每一位同学的家,在这温馨的家里有好多熟悉的角落,在这些角落里藏着一位,既可爱又有知识的朋友,有人用这样形容它:
轻衣白纱你我它,方正有型有文化。个头不大装天下,每节课前看看它!
师:根据这几句顺口溜,有谁能猜出它到底是哪位朋友?
生:
师:请这位同学大声的说出来。
生:
师:(展示教师制作的课程表)你们喜不喜欢?想不想也拥有一张像这种类型的属于自己的课程表?
生:
师:今天就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美化教室的一角》个性的课程表。(板书课题)
师:接下来老师要跟同学们做一个小游戏《学科辨别大比拼》,有谁愿意参加?(我要选出5名翻牌手,其他同学根据这五位同学手中的提示,说出有关的学科,想要抢答的同学请记住,举手示意后可以立马说出答案)。
课件:教师手绘课程图标、手绘课程表、
课程图标的设计元素种类
师:下面我们一起欣赏4课程图标的设计作品1.体育用具2英语字母3英语字母4体育学习活动。)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说出他们代表的学科。
生:
师: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吗?
生: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2和第3幅英语课的图标设计有什么相同点?(同桌为小组讨论一下看哪一组最先发现)
师:
生: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1和第4幅体育课的图标设计有什么不同点。
生:
师:(重点小结)课程图标的设计元素除了字母,学习活动,学具等突出的学科特点还可以有,运算符号、汉字,以及图文结合等设计元素。
课件:课程图标的图片、文字
设计特点分析
师:同学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哪一幅画作最适合作为美术课的图标?(提供三幅画作,1美术课明显的图画,2科学图画,3体育场景图)为什么?
生:
师:这位同学分析的已经比较全面了,可见这位同学是以为非常善于观察和分析的同学,请同学们为他送上热烈的掌声。
师:第2幅作品,内容太多,而且画面复杂,学科主题表现不正确。
第3副作品,外形散乱无章,人物排列组合不够精美,同样不能突显学科主题。
第1幅作品,内容简单,构图饱满、有序,能够突出美术这一学科的主要特点,主题非常明确。
可见我们在课程图标设计上也要重点遵循,设计简单明了、构图紧凑有序、学科特点突出这些规律。
师:就在昨天老师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课程表设计大赛邀请,要求以班级为单位报名参赛,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兴趣参加本次比赛?
生:
师:为了让同学们能设计出更好地参赛作品,并且获得优异的成绩老师提前为你们收集整理了一些全国各地小朋友们设计的课程图标作品,咱们一起来欣赏学习一下吧?
生:
师:ppt课件播放精美的图标设计图案。
师:看完这些优秀的作品同学们是不是有信心设计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呢?
生:
师:请同学们按捺住激动地小心情,接下来老师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宣读本次比赛的要求:
1.运用字母、符号、拼音、文字以及学习活动等能突出学科特点的元素,每人设计一个构图饱满且紧凑有序,内容简洁明了,学科特点突出的课程图标。
2.将设计的课程图标,集中黏贴到老师绘制的课程表格中。
师:现在我宣布,比赛正式开始,请同学们运用手中的绘画材料尽情的去设计创作。
课件:关于课程图标的设计规律
学生绘制
作业展示
教师巡堂指导,强调安全,现场指导,将绘制完成的作品粘贴到教师绘制的课程表格里,组成巨幅个性的课程表。
课件:音乐式视频播放课程图标素材
作业点评
德育升华
师:同学们时间已经到了,没画完的同学请放下手中的画笔摆正身姿,准备进入大赛的下一环节。
经过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一幅幅美丽的画作组成了一张个性张扬的课程表,老师为你们无限的创造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感到振撼与自豪。老师由衷的为你们点个赞。有哪位同学愿意上台说出课程表里你喜欢的图标设计。
生: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的好……我也同意他的观点,请回。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分享一下你喜欢的课程图标设计?并说明理由。
生: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么?(这位同学说的太好了,此处应该有……掌声!)
生:
师:再设计课程图标时我们要抓住课程的主要特点,运用我们熟悉的符号、字母、拼音、文字等等能突出学科特点的元素进行设计,务必让自己的作品向他们一样:构图紧凑有序,内容简洁明了,学科特点突出。
师:也希望你们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课余时间朱作出像这样别致精美个性张扬的课程表,美化我们共同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师:我的讲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