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
每人1块橡皮泥、4块橡皮泥、4张纸和6张纸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板书一个分数1/4。
那你们会读这个数吗?它的各个部分(分别手指分母、分子、分数线)分别叫什么名字?那它表示什么?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很好,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板书: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具体分数,让学生回忆分数的初步认识,为后面表示作好铺垫。
二、探索、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课件出示情境图)
提问:请看大屏幕,泥塑小组和剪纸小组正在开展活动,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分数的数学问题吗?
(二)操作探究。
1.把四块橡皮泥平均分四份,体会1块就是1份。
(1)独立操作,合作探究。让学生分一分,画一画,想一想,把想法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
(2)反馈交流。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3)质疑、解释。
教师:这是1块橡皮泥应该用“1”表示,怎么可以说是1/4?呢?(引导学生体会1块是1份,所以1块橡皮泥占总数的1/4?。)
2.把4张纸和6张纸平均分,体会整体。
(1)独立操作,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
(2)反馈交流。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再板书。
(3)质疑、解释。
先让学生质疑,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则教师质疑:为什么每份都是2张,为什么分别用不同的分数表示?
(三)归纳小结,认识单位“1”。
1.用课件在一个画面中分类呈现学生汇报过的几种情况,学生观察。
教师小结:在这里,我们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手指课件)看作了一个整体,把这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就用分数来表示。这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整体
单位“1”)
2.想象还可以把什么把当成单位“1”?(学生思考后同桌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促使借助观察、比较不同的表示的方法的异同,数形结合,使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引导学生总结的意义,认识单位“1”。
(四)再次研究1/4、3/4。
1.课件出示一副作品:露出来的部分是一个整体的1/4。
提问:你能摆一摆、画一画,并说一说它的整体是怎样的吗?
2.请个别学生上台来摆一摆,并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摆出一个的整体1/4、用3/4表示自己摆出的圆片,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巩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五)研究几分之几。
学生任意写一个分数,再和同桌说一说写的这个分数表示的意思。
(学生写分数后小组交流、汇报。)
三、认识分数单位
1.课件出示一堆糖,学生独立完成上面的练习。
2.学生汇报。
提问:这里把什么看成单位“1”。
3.教师小结:像这样,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把它叫分数单位。(指板书上的3/4、5/6、2/3)请你说一说黑板上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说它们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学生分别汇报。)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2页第2题。
2.完成教科书第12页第6题
。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的分数。
学生完成后组织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加深对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的理解。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数单位
一个整体
单位“1”
一些物体
?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难点是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准备】
每人一包学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数1/4,认识它吗?(分数)
师: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学生说一说)
师: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对于分数,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学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
2、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谈话:同学们,我们手工小组正在开展活动,活动中隐含着哪些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谈话:请看大屏幕,泥塑小组和剪纸小组正在开展活动,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把一块红色的橡皮泥和4块黑色的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把6张绿色纸平均分给3人。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分数的数学问题吗?(出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每人分得红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2)每人分得这些黑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3)每人分得这些黄色纸的几分之几?
(4)每人分得这些绿色纸的几分之几?
并随机解决每人分得红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适时总结:把1块橡皮泥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设计意图:创设了艺术小组“分发制作材料”的活动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已知信息提出有关分数的数学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增强问题意识;另一方面也加强了问题的指向性,促进学生更快地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初步感知
1.把四块橡皮泥平均分四份,体会1块就是1份
(1)独立操作,合作探究。
谈话:把四块橡皮泥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这些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用你的小正方体卡片分一分,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困惑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
(2)组间交流。
谈话:每个同学分得的块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那位同学想代表你们小组把你组的想法跟同学们交流?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3)质疑、解释。
谈话:这是1块橡皮泥应该用“1”表示,怎么可以说是呢?(引导学生体会1块是1份,所以1块橡皮泥占总数的。)
2.把4张纸和6张纸平均分,体会整体。
(1)独立操作,合作探究。
谈话:如果把4张纸平均分给2个同学,6张纸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的张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拿出正方形的图片,在纸上分一分,圈一圈,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互相交流一下,准备班内交流。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
(2)组间交流。
谈话:每个同学分得的张数占黄色卡纸总数的几分之几?每个同学分得的张数占红色卡纸总数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再板书、。
(3)质疑、解释。
谈话:看着这两幅图,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先让学生质疑,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则教师质疑:为什么每份都是2张,为什么分别用不同的分数表示?)
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总结:第一幅图是把4张卡纸看做一个整体,第二幅图是把6张纸看做一个整体。用哪个分数表示,与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有关,而与这个整体是多少无关。
(4)拓展延伸
谈话:你还想到了哪些分数,怎么想到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结合这些分数表示的意思,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认识单位“1”
用分数表示涂红色的部分,并说说什么是分数。
(
)
(
)
(
)
(
)
谈话: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谈话:想一想,还可以把哪些量看作单位“1”?单位“1”与自然数1有什么不同?
2.结合操作过程,讨论、交流、总结分数的意义。
谈话:这些数都是分数,根据板书,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分数?
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分数的意义。教师适时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分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过渡到分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过程,符合认知发展规律,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是突破本课难点的关键。教学中,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等直观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两次重要的质疑,更让学生深刻认识了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分数的意义,你收获多少考查一下大家。
自主练习
1.
填一填。
用分数表示是(
),它里面有(
)个(
)
。
用分数表示是(
),它里面有(
)个(
)
2、自主练习第2、3题
3、第六题。
4、第11题,你知道那条纸条长?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
PAGE课题: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内容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会寻找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2、学生在看一看、画一画、折一折、写一写等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分数,进而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3、通过实践探索,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全面考虑数学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教具:课件、表示四分之一的图片。
学具:学生制作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作品展示,回忆旧知
师:你们每个人昨天都做了一个分数,把你们的作品举起来展示一下,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位同学的作品,你来跟大家说一下你是怎么表示这个分数的?你能用这样的数学语言说一下吗?
师:您们说的就是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表示分数的?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的表示分数,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是学生明确平均分的物体,既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为概括分数的意义做准备】
二、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从(4幅图)的含义,理解分数的含义
师:老师也做了几个分数,看一下,这幅图表示的是哪个分数呢?它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1份就是四分之一。那两份呢
生:是四分之二
师:也就是两个四分之一,三份呢?也就是3个四分之一,4份就是四分之四,也就是一个圆。(板书)
师:接着看(第2幅图),它表示的是哪个分数?怎么表示?你来说,它是把一条线段……。
师:还有(第3幅图),它表示的是哪个分数?它是把4个圆……
师:再看(第4幅图),这个表示的是哪个分数?它是把8个……
师:这里的1份是几个?这里的1份是几个?
2、归纳小结,认识单位“1”
师:这是1份,2份,3份,4份就是四分之四,也就是“1”
小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而且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生: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师:这里是把
看成一个整体,这里?这里?这里?(每个整体说一遍),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
生:全班52个学生,
师:一个组的学生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吗?两个组的学生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吗?
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6、8份,我们可以说是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板书盖住: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认识分数单位
师:这里的1份是四分之一,这里的1份是六分之一(写分数单位),这里的一份是(板书: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小结:像这样,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分数单位。(板书)
【设计意图:借助观察、比较不同的表示的方法异同,数形结合,使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引导学生总结的含义,认识单位“1”和分数单位】
三、深入理解,熟练运用。
练习1,: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关系
下面请翻开课本46页,阅读一下课本,看一下,你还有什么疑问。如果没有疑问请您完成下面的做一做。
1、看一下这里有多少颗糖?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些糖的(
),有(
)颗。
2、还是这些糖,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些糖的(
),有(
)颗。
3、还是这些糖,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些糖的(
),有(
)颗。
4、还是这些糖,平均分成6份,5份是这些糖的(
),有(
)颗。
学生说思路和想法。分数单位是多少?
师:这四道题答案各不相同,但有一样东西不变(生:糖的数量),也就是单位“1”不变。
小结:单位1不变,也就是总颗数不变,平均分的总份数不同,分数单位也不同。
练习2:分数表示的数量与单位“1”的关系
师:看你们这么厉害,现在多给你们几颗糖,现在有几颗?这些糖的二分之一有(
)颗
1、18颗糖的二分之一有(
)颗。
2、24颗糖的二分之一有(
)颗。
3、26颗糖的二分之一有(
)颗。
4、无数颗糖的二分之一有(
)颗。
小结:同样是二分之一,为什么取的颗数不一样?其实就是单位“1”在变。
过渡:看来,这个单位“1”很重要对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猜单位“1”的游戏。
练习3:猜猜单位“1”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猜猜单位“1”的游戏。
1、两只熊猫是整体的六分之一,你猜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2、两只海豚是整体的五分之二,你猜一共有多少只海豚?
过渡: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分数,你能找出这些分数的单位“1”吗?说一说他们的含义吗?
(1)竹林里跑出两只熊猫,这两只熊猫是一个整体的六分之一。
师:其中的一份是两只,一共有几份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分母表示一共分成了多少份?
(2)海水里跳出两只海豚,这两只海豚是一个整体的五分之二。
师:其中的两份是两只,其中的一份是几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一共有多少份?
练习4: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1、请你说一说下面这些分数表示的含义。
(1)头部的高度约占身高的八分之一
(2)长江干流约五分之三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3)死海表层的水含盐量达到十分之三。(海水里面含有很多种成分)
(4)按联合国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个地区就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新标准是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
引导:这里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
说一说分数表示的含义。
四、分数的产生
1、了解分数的产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哪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吗?我们来看一个微视频。
学生看完之后,让学生说说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总结:看来,分数是我们生活中测量,分物的时,或者在计算时得不到一个整数结果的情况下而产生的,来源于生活或数学中的客观需要,正是由于这些需要,我们以后还会继续认识其它数。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分数是在整数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基础上,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五、全课小结,设疑提升
1、小结
师:这节课快结束了,回顾我们学习了些什么?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2、设置疑问、提升认识
师:最后老师请您们看图找分数,你能找出哪些分数?还有吗?老师还看出了1/3,想知道我怎么看的吗?
师(小结):1/4表示的是黑色一部分与圆这个整体的关系,1/3表示的是黑色部分与白色部分两个相对独立的量之间的关系。这个我们后面要学习。
【设计意图:突破学生的惯性思维,认识分数的另外一种表达含义,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准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上完这节课我感觉整节课还有以下不足,需要改进。在表述一个分数有几个分数单位时候,没有明确的表述,只是表达了有几个几分之一。应该改在说分数的一份数的时候让学生表述有几个这样的一份数,也就是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在表述分数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表达,比如,展示完两个学生的作品并引着学生说之后,强调同桌按数学语言说一说,然后再点几个学生把自己的分数说一说。这样学生有充分表达的机会。再说的时候强化数学语言的规范。在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的意义的练习中,除了让学生找出单位“1”,找出单位1以后,应该让学生整齐的按照数学语言,说一说。在解释含盐量的问题时候,可以问一下,我们把海水看成一个整体,应该介绍海水是含有很多成分的,其中盐的成分占了3成(能不能动画演示盐水的生成过程?)我们生活中的生理盐水又怎么表示?(没想到好的方法),在最后一个思考题,1/4的表达时要描述清楚,是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在找单位“1”的的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份数,分母的含义。在以后上课的过程中多想一想,好的设计,好的环节我们如何落实下去,也就说怎么样把好的设计在学生身上产生好的学习效果,毕竟教是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
附:教材
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