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端
午
节
门插艾,戴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五,是端午。
门插艾,戴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1.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端阳、重五等。端午节时值夏季,正是疾病开始流行的季节,因此端午节的由來,可追溯为驱邪避恶,以求身心的平安。
一、认知——“端午节”的起源
2.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主要源于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遭到贵族的诬陷,被赶出都城。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二、感悟——端午节习俗
(一)吃粽子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吞食屈原的身体。最初用竹筒盛装糯米饭,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就成了粽子。
(二)划龙舟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成为龙舟竞渡之起源。现在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三)饮雄黄酒
屈原投江后,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又因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疫病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传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黄酒之后,差点现出蛇形,所以民众则起而仿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且以余酒随洒墙壁间,以祛毒虫。有的小孩子不敢喝酒,父母
就会以雄黄酒在他们额上画一个
“王”字,以使百毒不侵。
(四)挂艾叶菖蒲
菖蒲叶片呈剑型,象征去除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可以避邪。后来的风俗则引伸为「蒲剑」,可
以斩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有很浓的香味,插在门口,可驱虫。
(五)悬钟馗像
因为民间传说为抓鬼大帝,所以钟馗像有辟鬼的能力。原在岁末挂的,明末清初才在端午节悬挂。
(六)佩香囊
端午节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三、体验——端午物品制作
(一)洗净蛋的表面
设计画稿
以彩笔或水粉颜料绘制
注意:画面整洁
依形而绘
(二)彩粽
用卡纸制成粽子造型
彩线外部缠绕
添加配饰
注意:色彩搭配
缠线均匀
(三)香囊
用碎布一小块,画上喜欢的图案。(桃形、圆形、三角形等)
剪相对的两片,用线先从反面缝好大半,然后翻到正面。
再用棉花蘸香料,从缺口塞进去,缝好。
点缀配饰,穿上长绳,就是很香很香的香包。
作业:
感受划龙舟的激烈场景,并选用适当的工具描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