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教案7)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教案7)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2-06 08:0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第1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导入→实验探究→实验释疑→小结升华→归纳总结等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探究物质组成的方法并明确物质分类的标准。
教案
课 题 水的组成 授课人 学 校
教学目标 认识水的组成;认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区别;了解人类认知物质组成的方法之一------间接呈现
重 点 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
难 点 通过实验归纳使学生形成认知物质世界的化学理念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仪器、用品 简易水电解器;10%NaOH溶液、火柴、酒精灯、相关电脑资料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电脑展示相关清江画面)清江,长江彩练上一颗耀眼明珠。清江,因山而俊美,因水而妖娆,水乃清江神韵,水乃生命之源泉。清江水,让人如痴如醉。水,它的化学组成是什么?给出水的化学式---H2O,学生猜测水的组成。展示电解水简易装置,并介绍。展示电脑动画,提出问题。问题群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吗?速率上有差别吗?产生气体颜色?一段时间后,所产生气体体积有差异吗?问题群2:电极上产生物质各是什么气体?如何验证?氧气、氢气具有何种化学性质?水具有与之相似性质吗?此反应是化学变化吗?如何书写文字表达式问题群3:水由什么组成?氢气、氧气由什么组成?水电解前后,元素种类是否变化?水、氢气(氧气)组成元素种类有何区别?它们各属于何类物质?(提示水也属于氧化物,并说明原因)下发题目条今天,我们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并知道了水的组成。此实验在思想方法上,也值得挖掘借鉴。水无色无味,但聪明的化学家们却通过它分解生成的产物这条线,间接呈现出水的组成。我们用刀切开西瓜,看到了西瓜内部结构,我们也可用“间接呈现”理念这把刀,来揭示更多物质的组成。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它由什么构成?人们通过肉眼直接观察不成,置于氧气中燃烧,生成了CO2,我们通过它燃烧的产物,间接推知金刚石中含有C元素。同学们想一想,如何探究蜡烛的组成。同学们,本次课有何收获?同学们,美丽的清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用学到的化学知识武装头脑,使清江水更清、更美,用我们丰富的知识建设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我们的生态家园。 通过观、听,体会清江水之神韵。由H2O组成,由H2、O2组成……观实验现象,观看动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回答问题。带着问题去观察并问答问题阅读书本,解决问题归纳总结书写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 氢气+氧气 负 正负----氢→父亲H2、O2组成,H、O元素组成……分组回答表现出一定的兴趣蜡烛点燃,生成CO2和H2O,可知,蜡烛中含有C、H元素。知道了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知道了化合物、氧化物、单质的区别;知道了间接呈现这种化学理念…… 利用学生熟悉的风景,激发学生共鸣,引起兴奋。引导学生猜测,为下一步探究提供思维平台。多方位刺激学生,激起兴奋,自主学习。思维层层深化利用谐音,激起学生兴奋,更易记忆。重复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突出重点。合作学习实验进行引申通过水的组成,归纳出探究物质组成的方法理念,并用此理念解决学生熟悉的问题。学生自我小结陈述回应,激起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板书设计:水 的 组 成电解水实验现象: 1、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2、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体积比约为1:2。结论: 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水(H2O) 通电 氢气(H2)+氧气(O2) 负 正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单质与化合物区分标准是:元素种类不同。探究物质组成的化学理念----间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