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26 08:1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厦门市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质量检测
历 史 试 题
注意 :试卷由选择题〈满分45分)和非选择题(满分55分)组成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 ,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墨子认为“一人一义,十人十义”是社会淆乱的根源,只有“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方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这一主张
A.旨在追求良好的社会治理 B.强调了道德自觉的社会价值
C.与儒家政治理论针锋相对 D.确立了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2.灾异说认为灾害因政治失误而发生,亦因政治革新除弊而消除。“灾异”一词在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中出现了6次,而在东汉班固编撰的《汉书》中出现了91次。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天文历算发展迅速 B.政治乱象丛生
C.治国方略不断调整 D.儒学地位提升
3.建安年间,曹操多次下令高选文学掾属陪侍王侯学习诗文;曹丕亦常以五官中郎将的身份组织诗酒唱和活动。一时间,“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由此可见
A.国家统一推动文学繁荣 B.统治阶层的喜好决定文学艺术的兴衰
C.科举取士提升官员素养 D.文化活动制度化利于建安文学的形成
4.表1为唐代帝王关于宗教的一些言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表1
唐太宗 老君垂范,义在清虚,释迦贻则,理存因果。求其教也,汲引之迹殊途;穷其宗也,弘益之风齐致。
武则天 佛、老二教,同归于善,无为究竟,皆是一宗
唐肃宗 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要在圆融,一以贯之。
A.三教并存符合统治需求 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严重动摇
C政局动荡造就思想多元 D.开放的文化政策促成三教归同
5.北宋中期,太学直讲李觏提出“人非利不生”,并大力提倡“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 “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A.主流价值观的异化 B.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
C.理学影响力的扩大 D.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动
6. 明代文人士大夫流行制作“功过格”以自省每日言行,“善言善行”为“功” ,记正数点 ,“ 恶言恶行”为“过” ,记负数点,负数点可通过善行弥补。 这表明 , 当时的文人士大夫
A.接受了因果轮回的世界观 B.在价值评判中提倡物欲的正当性
C.尝试构建全新的道德规范 D.追求自我完善时承认私欲的合理性
7.1893年,张之洞奏请清廷创办新式高等专门学堂——自强学堂。学堂规定 ,“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方能力争上游,储为大器”。山此可知,自强学堂的创办
A.纠正了传统教育制度的弊端 B.以巩固清王朝统治为目的
C.抵制了维新变法的社会影响 D.未摆脱传统的“夷夏之防”
8.1930年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 ,批评党内某些人员“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 ,看见一点表面、一个枝节 ,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 , 那也错误” ,“这种纯主观地 ' 瞎说一顿 ' , 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毛泽东
A.强调了武装斗争的紧迫性 B.阐释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肯定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D.批判了当时已渐趋严重的右倾错误
9.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召开,参会的有工矿、交通、农业等生产部门以及部队的劳模代表。此后,劳模评选形成了固定制度。1950年评选劳模的主要目的是
A.营造与新政权相适应的社会氛围 B.表彰“一五计划”中涌现的优秀代表
C.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D.践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0.1979年初,邓小平全面阐述了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和深远意义,并强调这些原则都必须坚持,动摇其中的任何一项,“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邓小平此举
A.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 B.澄清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是非问题
C.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强调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必要性
11.创作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马拉松战役图》是希腊绘画史上的重要作品。画中既有雅典娜、赫拉克勒斯诸神,又有卡利马科斯、米太亚德、马拉松等英雄人物。其中,位于队列第一排的米太亚德激励全军的形象尤为引人注目。该作品
A真实再现了激烈的战争场景 B有利于增强城邦的凝聚力
C.尚未摆脱天主教神权的束缚 D.推动理性精神的广泛传播
12.从16世纪开始,西欧贵族的骑士学院更加看重体育教育,通过体育训练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纪律性和领袖气质;统治者的画像也从盔甲里的骑士变成了身材健美的人。据此可知,当时
A.骑士阶层重新崛起 B.封建专制不断加强
C.人文主义受到推崇 D.素质教育逐渐普及
13.法国大革命中,很多修道院和教堂被焚烧,教会的土地和财产被瓜分。托克维尔指出,天主教之所以成为被憎恨的对象,“并非因为教士们要治理来世事务,而是因为他们是尘世的地主、领主、什一税征收者、行政官吏”。由此可见,革命中反天主教会的斗争本质上是
A.反压迫的民族革命 B.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C.反帝制的民主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14.图1为创作于1862年的西方绘画作品,其代表的
绘画流派
A.注重表达内心的自我感受 B.着力去捕捉光影中的瞬间
C.追求形象的典型与细节的真实 D.强调想象的瑰丽与手法的夸张
15.1957年10月4日,苏联将导弹改制而成的“斯普待尼克一好”发射升空,这是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此后二十年左右,苏联与美国展开了载人航天,建以空间站 、登陆月球等一系列竟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苏两国在太空领域长期保持垄断 空间技术领域成为大国争霸新战场 B識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D、称平利用军事科技从此成力主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计55分)
16. 表2 所列的三则材料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先秦时期、汉代、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孔子的论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表2
一一据欧阳军喜《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误解及其他》等
指出表2 中三则材料各自对应的历史时期,并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说明判断依据。
(要求:充分挖掘材料信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7,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02 分)
材料 梁启超于20世纪初指出“常识”是“世界的”“现在的” “一般人的”,在东西并置的世界格局中为国人明确了当时当下的 、最基础的“常识” , 包括公共道德、 自由平等理念、科学实证精神等。1906年,《时报》刊登的《论中国人之短于常识》一文指出:“一国之所以强弱,不在少蕊之官,而在多数之国民。国之所赖于民又不在高远之行为,而在普通之常识。”两广总督岑春煊在奏折中谈及议会政治时强调,“使人人备有普通之常识,庶莅会时咸知以法律为归宿,而不至以意见为是非”。孙中山在1917年亦指出,“国民须具有远大之眼光,辨别是非还常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各类报刊普遍设置常识类栏目或增刊,独立的常识刊物也大量出现,“寞不以、灌输常识'为一致之要求”。
一一据操瑞青《造国民智识:近代报刊“缺乏常识”话语的形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提出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8、阅读山斗 ,完成下列求(分)
材料 文艺題兴旧期的人文上义者将进步与创新的观念注入时间意识 , 形成了“古代一中一现代”的 史发展三阶段论,古代世界产生了许多“精华”的文化, 中世纪是“ 黑暗、愚昧”的 、现时代则“ 创造了 更为丰富和完善的知识“。他们主张从现在出发去理解过去和展望未来 , 人生的目的就在于创造伟大事业。
17、18世纪、启蒙运动使人类会线性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 启蒙思想家阐述了人类理性的发展过程,从哲学上构想 一种人类历史进步, 并且有着无限前景的历史体系。 他们为随着理性的不断展现、历史可向未来无限伸展。
现代史学家继承了近代以来的线性时间观 ,他们将一系列历史事件串联在一段线性时间上,巧妙地展开某一历史主題。如美国的历史教科书、从美国革命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着重说明“ 自由和民主的价值观在美国实现”这一主题。
——据俞金尧《历史学:时间的科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文主义者与启蒙思想家历史观的异同。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也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提出一个“历史主题” ,并选择恰当的历史事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说明。 (要求:列举三个以上的史实,主题恰当,逻辑清晰。)(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表3普通话推广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5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1978年 起国家以中等师范学校和小学为开端,加强普通话和氵又语拼音教学
1982年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载入究法
1994年 家启动普通话水平测试
200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诞生,首次确定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律地位
材料二20開年前后,全国人口中能使用普通话的比例为53.06%,2015年普通话普及率已提高到73%左右。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目前使用电脑和手机的群体超过90%都选择汉语拼音输入法,而这实际上是在说“无声普通话”。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方言”优越感正在迅速淡化,普通话推广进入到自觉深入思考和持久行动的新阶段,普通话与 “开放、时尚”等概念相联系的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一一.以上材料据袁钟瑞《新中国推广普通话的历程回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普通话推广进程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普通话推广的社会价值。 (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