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7120012382500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万里茶道”是17—19世纪,晋商从福建武夷山一带采茶贩卖到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一条商业通道,后经扩张直抵欧洲,俄国人称为“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和文化价值。这说明( )
A.中国闭关锁国发生转变 B.中俄联系密切交流广泛
C.中外陆路贸易得到发展 D.中西海路交流逐渐衰落
2.下图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世界贸易呈现这一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世界贸易组织的大力推动
C.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D.新兴独立国家的快速发展
3.“草原丝绸之路”沿线经过的主要古代城市有辽上京(今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元上都(今正蓝旗元上都遗址)、集宁路(今集宁路古城遗址)、天德军(今丰州古城遗址)、德宁路(今敖伦苏木古城遗址)、哈喇浩特(今额济纳旗黑城遗址)、哈拉和林(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哈拉和林遗址)、讹答剌(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托克马克(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等地。材料反映了“草原丝绸之路”( )
A.是在丝绸之路南面的东西交通线 B.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
C.沿天山北麓,进入中亚 D.匈奴、大月氏等游牧民族沿此路西迁
4.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曾说:“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性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有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约公元前1300年赫梯人改进冶铁技术 B.3—6世纪形成高潮的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
C.19世纪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建牧场 D.宋元时期棉花从陆、海两渠道传入内地
5.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迁徙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途径。粮食作物、牲畜品种与人类移民的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了全世界的各个社会。”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为了粮食、牲畜与人口的交换 B.促使全球一体化体系正式形成
C.促使各地保留原来的文明习俗 D.推动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融合
6.《旧唐书·乐志》称:“大抵散乐杂献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据此可知,唐朝时( )
A.流行西方古典主义音乐 B.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
C.强化对新疆地区的管理 D.中印文化交流空前繁荣
7.如图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适合用来说明
A.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B.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C.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滞胀 D.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加强
8.王意如在《中国历史上的传说与谎言》中写道:率先指出中国有“四大发明”的是英国人李约瑟。1937年,37岁的李约瑟开始学习中文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1942年,急需提高军民士气的蒋介石把李约瑟以及与他一起搞研究的中国留学生鲁桂珍接到重庆,让他们到中国来实地研究中国科技史一年后(1943年在重庆搞出了“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轰动了世界。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四大发明”这一概念的提法来自于西方的学者
B.李约瑟在“四大发明”的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
C.搞“四大发明”的研究是为了提高军民的士气
D.“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9.去星巴克喝咖啡,去麦当劳吃鸡翅,去沃尔玛大卖场购物,去宜家家居买家具……和许多西方人一样,这样的生活已经成为今日中国人的生活轨迹。这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
A.全球化 B.区域化 C.趋同化 D.制度化
10.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瓷器 B.茶叶 C.棉布 D.白银
11.西汉时期开始有专门的茶具,唐代以后,茶具慢慢进入市场,到宋代,由于饮茶之风盛行,所以兴起了“斗茶”。“斗茶”对茶具非常讲究,茶具不仅品种多样,用途也分得仔细。据此可知,宋代饮茶之风
A.促进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B.有利于宋代瓷器业的发展
C.是当时市民文化的独特反映 D.推动了政治的民主化趋向
12.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缥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土特产也陆续传到中国。这反映出“丝绸之路”
A.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B.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
C.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经贸中心 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13.民国时期,孙中山融合中西文化,亲自设计了有着深刻思想政治含义的中山装。如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笔架型袋盖代表重视知识分子。中山装的设计风格反映了
A.近代民主思潮的不断发展 B.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C.辛亥革命加快了中西融合 D.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14.新航路开辟后,植物在世界范围内交流成为可能,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下列情景符合史实的是
① 英国人形成了喝下午茶的习惯 ②法国人开始喝葡萄酒
③ 中国人开始种植马铃薯 ④意大利人开始使用香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1649年荷兰莱顿大学教授科内利乌斯·博特科伊在发表的《茶、咖啡和巧克力》论文中,极力推崇饮茶的好处。此论文客观上反映了
A.茶叶遭到了荷兰民众的抵制 B.咖啡取代了茶叶的饮料地位
C.茶叶受到西方民众的普遍接纳 D.国际贸易扩大下的文化交融
16.早在公元前1世纪晚期,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为了能不经过中亚地区与汉朝直接贸易,多次派出探险队收集商路情报。此后多位古希腊地理学家在著作中提到从幼发拉底河渡口出发,最终到达赛里斯国都城赛拉(东汉首都洛阳)的商路。由这些记载可推断出。
A.汉朝与欧洲有密切的直接往来 B.西域地区成为东西贸易枢纽
C.丝绸之路提升了汉朝的影响力 D.儒家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17.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二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趋势图
A.“关贸总协定”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 B.“关贸总协定”存在着严重弊端
C.世界贸易组织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 D.世界各国贸易壁垒不复存在
18.2017年 2月28日,成功连任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的罗伯托·阿泽维多严正警告美国总统特朗普不要打响贸易战,否则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这表明( )
A.WTO致力于消除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B.WTO完全掌握世界贸易规则的制定权
C.美国极力主张建立多极化贸易格局 D.美国在世界金融领域占有绝对优势
二、材料分析题
19.
材料一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汉书·西域传》记载,安息:“其地无丝漆,不知铸铁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它兵器。得汉黄、白金,辄以为器。”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28卷记载,“杂记言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然今处田野有之,陕陇人亦有种者”。同时,西域的各种观赏动物和牲畜,也随着丝路的开通而传来中原。西域的“天马”、驴、骡、牦牛、骆驼的引进,为内地社会生产和交通运输带来了明显的效益。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动力。而西方犀牛、大象、狮子、鸵鸟、大狗、鹿等观赏动物的输入,则为中原人民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乐趣。
——据陈频《张骞凿空西域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述论》整理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骞始开西域之迹”的条件以及张骞通西域后中原与西域交流的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骞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贡献。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唐代海上丝路的繁荣与广州的极盛,是与中国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的出现,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隋代开辟的沟通南北的的大运河成为唐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代又不断完善驿道设施,广州与长安相距数千里,快马3日可达,尤其是开元四年凿辟大庚岭道,把控粤赣咽喉的险峻山路,整治成浩浩落荡的坦途,使运河的南北大通道经赣江、北江而南伸至广州,大大缩短了丝绸之路的启发港广州与内地联系的路程。
——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
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三 在2014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委员杨洁篪指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增加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使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率先受益。”
——摘编自杨洁篪《亚洲国家应增进互信,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中叶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唐代丝绸之路相比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2.C3.B4.B5.D6.B7.D8.B9.A10.A11.B12.D13.B14.B15.D16.C17.A18.A
19.(1)条件: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武帝宣扬大汉威德的政治需要;匈奴对西域、中原的威胁;汉武帝的雄韬武略;张骞本人不畏艰险、忠贞不屈的意志和坚毅的品质等。
特点:双向交流;中原输入西域的主要是先进的技术和制度,西域传到中原的多为地方特产;中原先进文化发挥中心辐射的作用;共赢互利,共同发展;影响深远,开辟了中西方之间的直接交流等。
(2)贡献:沟通了中原与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联系;促进西域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弘扬了汉朝文明;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促进了中西交流;对人类社会发展、文明进步起到催动作用。
20.(1)变化: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原因:政治上的统一;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完善的交通系统;广州港在对外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任意三点即可)
(2)特点:不计经济利益的朝贡贸易。影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服务于政治动机的对外贸易,违背经济发展规律;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任意两点即可)
(3)不同:过去主要是商品贸易往来,现在包括贸易、投资、旅游等多方面的合作;过去主要是一种贸易通道,现在走向更广泛的联系。
(4)认识:对外贸易发展是一国国力的体现;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任意两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