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与大洋

文档属性

名称 大洲与大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2-06 09:1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教法运用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 ”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要求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
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教法运用:
读图提问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学法指导:
读图法
自主学习法
小组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地球?
水球?
辩论:地球?水球?
甲方: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
乙方:应该把“地球”改称为“水球”更准确
地球动画和图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阅读:书P26“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了解著名探险家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让学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重)
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抖、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
认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大陆: 地域辽阔的陆地(未被海水淹没)
岛屿: 面积较小,四面环水的陆地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三面环水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
让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
七大洲和四大洋
(重、难)
七大洲
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其中亚洲的面积最大,大洋州的面积最小。北美洲的格陵兰岛则是面积最大的岛屿。
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照它们的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亚、欧分界:
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河、里海、
大高加索山脉、黑海、
土耳其海峡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连接亚非两大洲的苏伊士地峡上,开凿于1859-1869年,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和北美洲到印度洋沿岸的航程。
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人工河道,位于南北美洲分界线处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全长82千米,可通行6万吨级船舶。
练习:一笔画“世界”
组织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一起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巩固练习
1、世界上海陆分布的特征是:七分海洋(71%),三分陆地(29%)。
2、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是:亚非北南极欧洋。
3、四大洋由大到小是:太平洋、大西洋(呈S型、跨纬度最多)、印度洋、北冰洋(跨经度最多)。
1、世界上海洋的面积大约占地球总面积的( )
A、十分之三 B、十分之五 C、十分之七 D、十分之九
2、七大洲中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非洲和欧洲 B、亚洲和欧洲
C、亚洲和北美洲 D、亚洲和大洋洲
3、世界上面积最广阔和面积最小的大洋分别是( )
A、北冰洋和太平洋 B、大西洋和北冰洋
C、印度洋和太平洋 D、太平洋和北冰洋
4、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C
D
D
D
5、我国位于(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
6、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 )
A、非洲大陆 B、南极大陆 C、亚欧大陆 D、北美大陆
7、大致轮廓呈“S”形的大洋是(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8、面积最小、纬度最高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A
C
A
D
9、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是( )
A、南美洲、大洋洲 B、北美洲、亚洲
C、南美洲、北美洲 D、南极洲、南美洲
10、下列属赤道横穿的大洲是( )
A、非洲、南美洲 B、北美洲、亚洲
C、南极洲、南美洲 D、大洋洲、欧洲
11、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包围的大洲是( )
A、非洲 B、亚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C
A
D
中学生好胜心强,用竞赛的方式,引发竞争意识,这样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世界海陆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l、七大洲: (1)大陆、半岛、岛屿
(2)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2、四大洋 (1)洋、海和海峡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