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流为生命——长江沿岸地带

文档属性

名称 以河流为生命——长江沿岸地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2-06 09:3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岸地带
说课者:09历史朱楠
教材分析
教法运用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八单元第一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长江概况,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地位与作用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1.记住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自然条件。
2.记住长江沿江地带特大城市、重要工业基地及钢铁走廊和汽车走廊的分布。
3.知道长江沿江地带重要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
能力目标
1.在地形图上找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并对本区的地理位置进行简单的评价。
2.针对东西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区域间相互联系的学习,提高学生彼此协作、共同研究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念,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活动
重点和难点
重点:1.记住长江沿岸地带的自然条件和位置
2.从长江南北支流的延伸对南北经济的辐射作用的客观事实,来认识沿江地带对周围地区的辐射作用。
依据:基础知识是学好本课的基础也学好整个地理课程的基础,机制是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理解长江地带的辐射和纽带作用
正确认识本区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依据:由于八年级的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不容易理解这个知识点
1音乐图片导入发和直观演示法:利用音乐、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依据: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
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填:填写知识机构提纲,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
依据:地理课本中有很多图片学会读图是学好地理的第一步,进行思考是学生必须达到的能力,通过各方面的反复努力达到掌握本课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讲授新课
三、 巩固小结
四、 板书设计
依据:音乐和图片有强烈的听觉和感观效果,用音乐和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课讲授
1.长江的位置和自然条件
3、沿江地带的城市和工业
2、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4、生态问题及治理保护
目的:让学生清晰的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攀枝花
上海
长度
3000多千米
宽度
100—200千米
典型的带状区域
沿江地带的好处:
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P74
1.位置和自然条件
目的:用动态的图片和地图可以让学生这直观的感受到长江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同时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地理整个空间的跨度,增强学生对整体的空间概念
云 贵 高 原
四川盆地
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
东南丘 陵
横断山脉
A
B
C
D
E
F
1、长江流域主要的地形区是什么?
2、从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的色彩上可以判断
出它的地势特点是什么?地形以什么为主?
<1>主要地形及地势特点
青藏高原
地形特征:地势总体叫为平坦,义平原丘陵为主。平原东西排列,隔断宽度不一
上海
重庆
武汉
1、从气温变化曲线上判断这里四季变化是否明显?
冬夏气温特点是什么?
2、根据降水量超过100mm的月份多少,判断雨季
长短。估算这里年降水量大约在多少mm以上?
3、这里所属的气候类型及干湿地区是什么?
<2>气候及干湿地区
气候特征:长江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最丰富达到1000mm以上
岷 江
宜 宾
乌 江
嘉 陵 江
重庆
洞庭 湖
武 汉
宜昌
汉 江
湖口
鄱阳湖
赣 江
上 海
湘 江
<3>河湖和地表水
受到地形和气候的影响长江流域河网密集湖泊众多,是我过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常见横贯东西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水运交通便利
上游
下游
中游
1、长江沿江地带的矿产资源都有什么?
2、长江上、下游地区的矿产种类上有什么
区别?电站数量、耕地面积上有什么区别?
<4> :资源种类和数量的差异
目的:先让学生讨论参与到课堂中来,减少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我再给出正确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目的:用三峡这幅图来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下面讲述如何利用长江的优势自然条件作铺垫
长江上游景观
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阶
梯,江面狭窄,难多流急,
峭壁高耸,雄伟壮观。
1:地形、景观差异
三峡中的陡峭岸壁
2、利用方式的差异
目的:利用以上的图片让学生探讨怎样利用自然优势,说出自己的想法,养成学生关心祖国水利工程,培养高尚的情操
<1> 纽带作用(起到纽带作用的四个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西部地区
东部沿海
长江沿江带
沿江地带从东到西把商业中心联起来形成贸易纽带
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西部可以借助江海连运进入国际市场
沿江地带是东部地区新技术和信息向中西部地区传递的通道
目的:利用简单的框架总结出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记忆
<2> 辐射作用






目的:让学生直观的看到长江沿岸的铁路交通线,解释长江地带向外辐射途径,便与学生理解
P78.1(1)
攀枝花
重庆
宜昌
宜宾
武汉
湖口 九江
南京
上海
雅砻江
岷江
嘉陵江
乌江
沅江
湘江
汉江
赣江
京杭运河
成昆
襄渝
焦柳
京广
京九
京沪
目的:从水路交通两种运输工具和通道组合示意图,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缩小了跨区域
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并补充莱茵河流域经济带的相关资料,分组讨论问题。①莱茵河流域经济带形成的有利条件。②莱茵河流域经济带与长江沿江经济地带在形成条件、纽带作用、辐射作用等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③学习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的基本思路有哪些。
目的: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
重庆的园博园
南京的景点
武汉标志性建筑
上海标志性建筑
目的:图片的视觉效果较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便于学生记忆这些城市。也是作为引出主要城市的手段
<1>主要城市:
长江沿岸众多的城市大多依托便的运输发展起来的,其中最重主要的四个城市为上游的重庆,中游的武汉,下游的南京和上海。并以这四个城市形成了城市群是该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其中上海对长江沿岸的经济起着带头作用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上海
目的:让学生感受到上海在长江沿岸的作用纽带作用
上海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综合性基地
金融中心
港口
浦东
商业
目的:进一步总结上海再长江沿岸作用,体现上海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入了解上海
<2>沿江地带的工业
目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图,强化记忆
总结沿岸工业:
1.特点是综合性的工业带
2.四大工业地带(重庆,武汉,攀枝花,沪宁)
3.形成“走廊”状的工业带
钢铁工业走廊: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重庆、武汉和攀枝花等钢铁基地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的雏形
汽车工业走廊:沿江上海、南京、武汉等主要的汽车制造业形成了“汽车走廊”的雏形
目的:感受众多的钢铁基地,了解我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
目的:通过视屏的震撼效果来感染学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长江上游:滥砍滥伐
危害:
①水土流失
②深林减少
③洪水灾害
治理措施;
长江中下游:
原因:
①比较曲直
②江面较窄
③上游的滥砍滥伐
④占用河道
治理措施:
自然
人为
长江沿线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长江的污染现状
据实地考查,长江干流自攀枝花以下至出海口全长3600千米,共有工矿企业5万余家,年排放污水60亿吨。
城市江段各类排污分布密集,污染影响互相叠加,而岸边水域,水深相对较小,水流缓慢,水体稀释扩散能力较弱。因此,污水入江后,常形成沿岸污染带。长江干流是沿江城镇主要的水源地,目前共有各类取水口500多个,基本上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了岸边污染带的影响。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是一条棘手的黄河,可是我们现在正在把长江也变成一条黄河。现在长江中上游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减少,许多地方都变成了荒山秃岭,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面积正在不断地增加。目前,长江的输沙量已经相当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密西西比河三条世界大河的总输沙量。经过长江可以看到,长江的水很少是清的,与黄河的水一样浑浊不堪,含沙量非常大。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曾经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现在已退居为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据监测,现在它的面积还在不断地变小。据科学家估计,再过半个多世纪洞庭湖就要从中国的版图上消失了。这样一个泱泱大湖怎么会消失呢?其主要原因就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长江及其支流将大量泥沙带入洞庭湖,造成淤积。目前,洞庭湖的湖底每年淤高四五厘米。年复一年,洞庭湖愈来愈浅,也愈来愈小,不断地走向消亡。现在的洞庭湖已经没有一个完整的湖面了,由于泥沙的淤积,使得洞庭湖的湖面四分五裂,成为星罗棋布的湖群,到处被大大小小的沙洲所占据。这全都是由于长江带来的大量泥沙造成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这样的描述: “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真的是烟波浩淼,水天一色。当时洞庭之大为全国之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大湖,在不久的将来,就要不复存在了
长江的水土流失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长江流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已经迫在眉睫,增强学生保护环境意识
三、当堂反馈
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
A.黑龙江 B.黄河 C.珠江 D、长江
2.“江面狭窄滩多流急,峭壁高耸,雄伟壮观”所描述的河段位于( )
A.长江源头 B长江上游 C.长江中游 D.长江下游
3.被誉为“黄金水道”的河流是( )
A.黑龙江 B 长江 C.珠江 D.黄河
1.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 )
A.鄱阳湖 B.洞庭湖 C.青海湖 D.太湖
2.有“水能宝库 ”之称的河流是 : ( )
A.黄河 B.淮河
C.珠江 D.长江
3.长江干流依次流经我国地势哪几级阶梯 ( )
A.第一、二级 B.第一、二、三级 C.第二、三级
4.长江的长度在世界上仅次于: ( )
A.尼罗河、刚果河 B.黄河、 亚马孙河
C.尼罗河、亚马孙河 D.刚果河、亚马孙河
A
D
B
C
目的:检查学生对你新课的掌握情况
长江地带的位置和自然条件
地形、河流、气候及资源状况

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
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生态问题及治理保护
长江地带的城市和工业
上游问题及其措施
中下游问题及其措施
四大城市
辐射的途径
“H”型工业格局
纽带城市
钢铁走廊
汽车走廊
目的:条目清晰有利与记忆
整个流域大气问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