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试卷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分5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及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________________,市南门外泥中歇。(白居易《卖炭翁》)
(3)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李白《送友人》中,借马鸣来表达悠悠离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安徽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zhàn开一树一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迅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肆虐( ) zhàn( )开 嫉( )妒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2分)
(3)“孤傲豪迈”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请把画线的双重否定句改成陈述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书作者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的指导。
B.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是父亲对儿子的真情流露。
C.傅雷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家书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D.不管傅聪是去法国留学,获得国际大奖,还是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始终关注着儿子的成长。
(2)“保尔把全部精力投入了这本书的创作。他缓慢地写了一行又一行,写了一页又一页。他忘记了一切,完全被人物的形象迷住了,他第一次尝到了创作的痛苦,那些鲜明难忘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却找不到恰当的词句表达,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缺少火一般的激情。”
上述语段出自《__________________》(书名),保尔要写的这部书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综合性学习。(12分)
滁州某校八(1)班以“演讲,让生活更精彩”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一段话,以说服妈妈同意小伟参加演讲兴趣小组的活动。(语言要连贯、得体)(2分)
妈妈:“小伟,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有时间就在家里多复习复习,不要去参加什么演讲兴趣小组的活动。再说了,你又不去当演讲家,考上高中,以后考个好大学才是正事。”
小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同学演讲稿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6分)
同学们,【A】我们松弛的神经该捆紧了。我们很清楚,前方的路不可能平坦,只会更曲折,更艰险。【B】随着学识的增加,竞争的压力也会日益增加,但决不会畏缩。以平常心去面对,我们可以变得更强。老师用心血、汗水和智慧浇灌着我们这一棵棵树苗,【C】我们怎么能没有理由不茁壮成长?
①画线句子【A】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画线句子【B】缺少主语,应在“________”前加上“________”。
③画线句子【C】表达有误,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说说其主要内容及寓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分)
(一)(20分)
要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笑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时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____________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____________。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铸就,成长多为浴火重生。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往往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搏斗、与自我较量的过程,多挑战“不可能”才有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选自《解放军报》2018年9月20日,有改动)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②③④⑤段从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②段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在第③段横线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分)
文学:另一种造屋
——在国际安徒生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曹文轩
①我为什么要——或者说我为什么喜欢写作?写作时,我感受到的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一直在试图进行描述。但各种描述,都难以令我满意。后来,有一天,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确切的、理想的表达:写作便是建造房屋。
②文字建造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③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更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去的地方——文字屋。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物质之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④还有,也许我如此喜欢写作——造屋,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满足了我天生向往和渴求自由的欲望。
⑤作为一种符号,文字本是一一对应这个世界的。一个个独立的符号可以在一定的语法之下,进行无穷无尽的组合。所有这一切都在向我们话说一个事实:语言早已离开现实,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这个王国的本质是自由,而这正契合了我们的自由欲望。这个王国有它的契约,但我们可以在这一契约之下,获得广阔的自由。写作,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以自由翱翔,可以让我们自由之精神,得以光芒四射,可以让我们向往自由的心灵得以安顿。
⑥为自由而写作,而写作可以使你自由。因为屋子属于你,是你的空间。你可以在你构造的空间中让自己的心扉完全打开,让感情得以充分抒发,让你的创造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而且,造屋本身就会让你领略自由的快意。房子坐落在何处,是何种风格的屋子,一切,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当屋子终于按照你的心思矗立在你的眼前时,你的快意一定是无边无际的。那时,你定会对自由顶礼膜拜。
⑦造屋,自然又是一次审美的历程。房子,是你美学的产物,又是你审美的对象。你面对着它——不仅是外部,还有内部,它的造型,它的结构,它的气韵,它与自然的完美合一,会使你自然而然地进入审美的状态。你在一次又一次的审美过程中又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⑧再后来,当我意识到了我所造的屋子不仅仅是属于我的,而且是属于任何一个愿意亲近它的孩子时,我完成了一次理念和境界的蜕变与升华。再写作,再造屋,许多时候我忘记了它们与我的个人关系,而只是在想着它们与孩子——成千上万的孩子的关系。我越来越明确自己的职责:我是在为孩子写作,在为孩子造屋。我开始变得认真、庄严,并感到神圣。我对每一座屋子的建造,殚精竭虑,严格到苛求。我必须为他们建造这世界上最好、最经得起审美的屋子,虽然我知道难以做到,但我一直在尽心尽力地去做。
⑨孩子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屋子的庇护。当狂风暴雨袭击他们时,他们需要屋子。天寒地冻的冬季,这屋子里生着火炉。酷暑难熬的夏日,四面窗户开着,凉风习习。黑夜降临,当恐怖像雾在荒野中升腾时,屋子会让他们无所畏惧。这屋子里,不仅有温床、美食,还有许多好玩的开发心智的器物。有高高矮矮的书柜,屋子乃为书,而这些书为书中之书。它们会净化他们的灵魂,会教他们如何做人。它们犹如一艘船,渡他们去彼岸;________________。
⑩对于我而言,我最大的希望,也是最大的幸福,就是当他们长大离开这些屋子数年后,他们会时不时地回忆起曾经温暖过、庇护过他们的屋子,而那时,正老去的他们居然在回忆这些屋子时有了一种乡愁——对,乡愁那样的感觉。这在我看来,就是我写作——造屋的圆满。
?生命不息,造屋不止。既是为我自己,更是为那些总让我牵挂、感到悲悯的孩子们。
(选自《中国校园文学·中学读本》2017年第1期)
9.在演讲过程中,曹文轩先生阐述了自己喜欢“写作——造屋”的原因,请分点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6分)
写作,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以自由翱翔,可以让我们自由之精神,得以光芒四射,可以让我们向往自由的心灵得以安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参照第⑨段中的画线句,在横线处续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第⑩段中,作者写道:“而那时,正老去的他们居然在回忆这些屋子时有了一种乡愁——对,乡愁那样的感觉。”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意?(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9·亳州期末卷)(15分)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________________
(2)《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________________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________________
(4)鹏之背 之:________________
(5)怒而飞 怒:________________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而上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在神奇华丽浪漫的描述中依次介绍了大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大鹏飞上高空后____________。(3分)
16.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5分)
17.题目为:________点赞
【提示与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0字以上;(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第四单元测试卷
1.(1)卷我屋上三重茅 (2)牛困人饥日已高 (3)潭影空人心 (4)缥缈孤鸿影 (5)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6)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7)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2.(1)nüè 绽 jí (2)迅息 讯息 (3)指梅花独自盛开,充分绽放自己的美丽 (4)怒号的狂风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想掩息她的娇媚。 3.(1)D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暴风雨的儿女(或“暴风雨所诞生的”) 4.(1)示例:妈妈,演讲虽然不是考试的内容,但它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口才与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参加考试作准备,而且演讲是我的特长,参加演讲兴趣小组的活动,不仅不会影响我的学习,还能激发我学习的热情,您就不用担心了。 (2)①捆紧 绷紧 ②决不会 我们 ③我们怎么能有理由不茁壮成长 (3)示例:雷公在发表演讲,他一手举着锤子,一手抱着腰鼓,说:“我分工打雷,不管下雨。”寓意:主要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懂得实际行动比空话更重要。 5.要善于“折叠”自己。 6.“折叠”是耐心的坚持。 7.举例论证;列举红军长征史上“四渡赤水”这一具体战例,用“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最佳路径”的结论,证明了“‘折叠’是智慧的迂回”这一观点。 8.示例:达·芬奇的惊世之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被誉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就是因为他在学画初期不断地画蛋,在画蛋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用细腻的画笔表现事物最生动独特之处。 9.①文字建造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②写作——造屋满足了“我”天生向往和渴求自由的欲望;③造屋是一次审美的历程,从中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④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屋子的庇护,“我”必须为他们建造世界上最好、最经得起审美的屋子。 10.排比。依次从“灵魂”“精神”“心灵”三个方面进行铺陈,突出写作可以使我们“获得广阔的自由”,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说服力。 11.示例:它们犹如一盏灯,导引他们去远方。 12.“我”建造的屋子(儿童文学作品)温暖过、庇护过他们,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老去的他们虽然离开了这些屋子,但是始终缅怀、眷恋着这方故土,魂牵梦萦,刻骨铭心。 13.(1)同“溟”,海 (2)记载 (3)盘旋飞翔 (4)的 (5)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14.(1)这种鸟,海水运动时就要迁移到南海。
(2)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15.外形
活动 眼中的景象 16.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游”要有所依凭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