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十章
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的存在,制药时为了在不超过80
℃的温度下从溶液中除去水分而提取抗菌素,采用的方法是
(选填“升高”或“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
2.某建材市场有不良商家出售劣质板材、黏合剂、油漆等装潢材料,这些材料中含有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这种劣质材料来装潢房屋时,会长时间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些有毒分子之所以能够弥漫到整个房间,是因为分子在__
。黏合剂能将板材粘牢是因为
。
3.如图所示,左手平压气球,右手指顶住气球,气球静止,左手对气球的压力__
右手指对气球的压力,左手对气球的压强
右手指对气球的压强。(均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4.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得某物体重8.9
N,现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7.9
N,则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
N,该物体的体积是
m3。(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5.夏天把西瓜放在冷水中降温,西瓜浸没于水中后松手,西瓜会上浮,是由于__
;用手捞出西瓜的过程中,人感觉越来越费力,由此可以猜想浮力大小与
有关。
6.如图1是a、b两种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则a、b两种物质密度之比为
,如果用质量相等的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甲、乙(图2)两个底面积不同、高度相同的实心圆柱体,并将它们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图1
图2
一个李子的体积约为60
cm3,质量约为66
g,若把李子放入水中静止时
将
(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一个西瓜的体积为6×103
cm3,所受重力为55
N,若把西瓜浸没在水中后放手,当西瓜静止时所受浮力
为
N。(g取10
N/kg)
8.小夏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280
N的物体匀速提起。已知他自身所受的重力为500
N,双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400
cm2,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120
N,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小夏对地面的压强为
Pa,他能拉起的物体最重为
N。
第8题图
第9题图
9.(重庆中考)如图甲所示饮料从吸管上升到嘴里,是因为空气中存在
;如图乙所示,对吸管A吹气,管B中的水会上升,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选填“大”或“小”)。
10.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满水,且水深均为0.3
m,其中a容器只有水,b容器的水中漂浮着一只玩具鸭,则水对a容器底的压强是
Pa;若两个容器的总质量分别为ma和mb,则ma
mb(选填“>”“=”或“<”)。(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二、选择题(共26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B.100米赛跑中,跑到终点不能立刻停止,是因为受到了惯性力
C.深海鱼被打捞出水后,因鱼鳔胀破而死亡,是因为外界压强减小
D.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有重力而产生的,所以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2.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
)
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存在间隙
1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两个底面积不同、高度相同、质量可忽略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S甲<S乙),分别盛满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现将密度为ρ的物体A分别放入水中和酒精中(ρ酒精<ρ<ρ水),待静止后,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水和p酒精,甲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水>p酒精,F甲>F乙
B.p水>p酒精,F甲<F乙
C.p水<p酒精,F甲=F乙
D.p水<p酒精,F甲>F乙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这时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1,把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不考虑水和酒精的蒸发),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2,则(
)
A.p1=p2
B.p1
C.p1>p2
D.无法确定
15.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eq
\o(\s\up7(),\s\do5(A))
eq
\o(\s\up7(),\s\do5(B))
eq
\o(\s\up7(),\s\do5(C))
eq
\o(\s\up7(),\s\do5(D))
A.书包带做得宽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B.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是一个连通器
C.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与勺子的重力大小相等
D.飞机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大
16.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减小压强的是(
)
17.下列各组实验器材完好,初始状态如图所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如图甲所示,该容器倾斜一定角度后,各管内液面仍将保持相平
B.如图乙所示,压强计探头进入水中后,U形管两侧液面仍将保持相平
C.如图丙所示,玻璃管中液面将会降到和槽内液面相平
D.如图丁所示,向吸管B用力吹气后,吸管A内液面和烧杯内液面仍将保持相平
18.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容器,质量和底面积相同,分别装有密度不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体积相同的小球a、b分别放入两液体中静止,此时两个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入小球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
B.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C.a、b两个小球的质量:ma<mb
D.若将a球放入乙液体中,b球放入甲液体中,静止时,a、b两个小球所受到的浮力:Fa<Fb
三、简答与计算题(共26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7分,第22小题8分)
19.一同学在河边游泳后从水的较深处走向越来越浅的岸边,由于岸边都是坚硬的鹅卵石,该同学感觉河底越来越“扎脚”,请利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20.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的物体A置于水平桌面上,桌子的重力为98
N。(g取10
N/kg)求:
(1)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
(2)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3)已知摩擦力与压力和粗糙程度(μ=0.4)成正比,用多大推力可以使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21.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容器装有某种液体。液体的体积为2.0×10-3
m3,液体的深度为0.5
m,若容器重为20
N、底面积为2.0×10-3
m2,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为5.0×103
Pa。求:(g取10
N/kg)
(1)液体的密度;
(2)距容器底高为0.2
m处A点的液体压强;
(3)这个装着液体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4)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22.如图甲所示,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水面上方某一高度处匀速下降,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
N/kg,水的密度约为1.0×103
kg/m3)
甲
乙
求:(1)圆柱体的重力;
(2)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3)圆柱体的密度。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3.小刚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小刚找到了以下几种器材:规格相同的两块海绵、三本字典。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甲海绵平放在桌面上,图乙海绵上平放一本字典,图丙海绵上叠放两本字典,图丁海绵上立放一本字典,图戊一本字典平放在桌面上。
甲
乙
丙
丁
戊
(1)比较实验甲和乙,可以得出:力能使物体发生
,小刚是根据___
的现象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实验乙和丙,可以得出:在
相等时,
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实验
和
,可以得出:在压力相等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设图乙中字典对海绵的压强是p乙,图戊中字典对桌面的压强是p戊,则
p乙
p戊。
24.如图所示,物理兴趣小组用金属块研究浮力的实验。(ρ水=1.0×103
kg/m3)
eq
\o(\s\up7(),\s\do5(A))
eq
\o(\s\up7(),\s\do5(B))
eq
\o(\s\up7(),\s\do5(C))
eq
\o(\s\up7(),\s\do5(D))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比较
(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比较
(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
(5)在实验中,排除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兴趣小组发现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请指出实验操作中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
25.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eq
\o(\s\up7(),\s\do5(甲))
eq
\o(\s\up7(),\s\do5(乙))
eq
\o(\s\up7(),\s\do5(丙))
eq
\o(\s\up7(),\s\do5(丁))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
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2)比较实验甲和实验
,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
(3)比较实验乙和丙,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
有关。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丙和丁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5)小刚为了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将液体压强计进行了如图戊所示的改进。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液面相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a、b容器内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且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ρ1__ρ2(选填“>”“<”或“=”);若使U形管中的液面再次相平,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b容器中的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
戊
26.墨水沾到衣服上,很快就会渗入衣服,这种液体主动流进狭窄空间的现象称作“毛细现象”。毛细现象中液面升高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建立假设】液面上升的高度与细管的粗细有关。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假设,他们将半径分别为r、r和r的细玻璃管立于水中,观察水位上升的情况(如图为示意图)。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
。
【交流与表达】
①发生毛细现象范围内,如果用足够长的半径为r的细管,请预测水位上升的高度为
。
②该小组还想研究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种类的关系,请帮他们完成方案设计。
建立假设
实验方案
细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__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__大气压__的存在,制药时为了在不超过80
℃的温度下从溶液中除去水分而提取抗菌素,采用的方法是__降低__(选填“升高”或“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
2.某建材市场有不良商家出售劣质板材、黏合剂、油漆等装潢材料,这些材料中含有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这种劣质材料来装潢房屋时,会长时间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些有毒分子之所以能够弥漫到整个房间,是因为分子在__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__。黏合剂能将板材粘牢是因为__分子间存在引力__。
3.如图所示,左手平压气球,右手指顶住气球,气球静止,左手对气球的压力__等于__右手指对气球的压力,左手对气球的压强__小于__右手指对气球的压强。(均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4.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得某物体重8.9
N,现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7.9
N,则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__1__N,该物体的体积是__1.0×10-4__m3。(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5.夏天把西瓜放在冷水中降温,西瓜浸没于水中后松手,西瓜会上浮,是由于__西瓜所受浮力大于西瓜的重力__;用手捞出西瓜的过程中,人感觉越来越费力,由此可以猜想浮力大小与__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__有关。
6.如图1是a、b两种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则a、b两种物质密度之比为__2∶1__,如果用质量相等的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甲、乙(图2)两个底面积不同、高度相同的实心圆柱体,并将它们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2∶1__。
图1
图2
7.一个李子的体积约为60
cm3,质量约为66
g,若把李子放入水中静止时将__沉底__(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一个西瓜的体积为6×103
cm3,所受重力为55
N,若把西瓜浸没在水中后放手,当西瓜静止时所受浮力为__55__N。(g取10
N/kg)
8.小夏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280
N的物体匀速提起。已知他自身所受的重力为500
N,双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400
cm2,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120
N,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小夏对地面的压强为__7_500__Pa,他能拉起的物体最重为__880__N。
第8题图
第9题图
9.(重庆中考)如图甲所示饮料从吸管上升到嘴里,是因为空气中存在__大气压__;如图乙所示,对吸管A吹气,管B中的水会上升,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__小__(选填“大”或“小”)。
10.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满水,且水深均为0.3
m,其中a容器只有水,b容器的水中漂浮着一只玩具鸭,则水对a容器底的压强是__3_000__Pa;若两个容器的总质量分别为ma和mb,则ma__=__(选填“>”“=”或“<”)mb。(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二、选择题(共26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B.100米赛跑中,跑到终点不能立刻停止,是因为受到了惯性力
C.深海鱼被打捞出水后,因鱼鳔胀破而死亡,是因为外界压强减小
D.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有重力而产生的,所以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2.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
(B)
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存在间隙
1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两个底面积不同、高度相同、质量可忽略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S甲<S乙),分别盛满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现将密度为ρ的物体A分别放入水中和酒精中(ρ酒精<ρ<ρ水),待静止后,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水和p酒精,甲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B)
A.p水>p酒精,F甲>F乙
B.p水>p酒精,F甲<F乙
C.p水<p酒精,F甲=F乙
D.p水<p酒精,F甲>F乙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这时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1,把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不考虑水和酒精的蒸发),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2,则
(A)
A.p1=p2
B.p1C.p1>p2
D.无法确定
15.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
eq
\o(\s\up7(),\s\do5(A))
eq
\o(\s\up7(),\s\do5(B))
eq
\o(\s\up7(),\s\do5(C))
eq
\o(\s\up7(),\s\do5(D))
A.书包带做得宽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B.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是一个连通器
C.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与勺子的重力大小相等
D.飞机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大
16.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减小压强的是
(C)
17.下列各组实验器材完好,初始状态如图所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BCD)
甲
乙
丙
丁
A.如图甲所示,该容器倾斜一定角度后,各管内液面仍将保持相平
B.如图乙所示,压强计探头进入水中后,U形管两侧液面仍将保持相平
C.如图丙所示,玻璃管中液面将会降到和槽内液面相平
D.如图丁所示,向吸管B用力吹气后,吸管A内液面和烧杯内液面仍将保持相平
18.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容器,质量和底面积相同,分别装有密度不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体积相同的小球a、b分别放入两液体中静止,此时两个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A.放入小球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
B.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C.a、b两个小球的质量:ma<mb
D.若将a球放入乙液体中,b球放入甲液体中,静止时,a、b两个小球所受到的浮力:Fa<Fb
三、简答与计算题(共26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7分,第22小题8分)
19.一同学在河边游泳后从水的较深处走向越来越浅的岸边,由于岸边都是坚硬的鹅卵石,该同学感觉河底越来越“扎脚”,请利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答:根据F浮=G排=ρ水V排g,人在水中由深水处走向浅水处时,ρ液不变,由于人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故人所受浮力减小,再由F支=G-F浮,因浮力减小,重力不变,故支持力增大;根据p=,脚的受力面积不变,脚受到的压强变大,所以人的脚感觉越来越疼。
20.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的物体A置于水平桌面上,桌子的重力为98
N。(g取10
N/kg)求:
(1)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
(2)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3)已知摩擦力与压力和粗糙程度(μ=0.4)成正比,用多大推力可以使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1)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
FA=GA=mAg=2
kg×10
N=20
N;
(2)对桌子受力分析可知,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物体A竖直向下的压力和桌子的重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由桌子和物体A整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可得,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F支持=GA+G桌子=20
N+98
N=118
N;
(3)因摩擦力与压力和粗糙程度(μ=0.4)成正比,所以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f=0.4FA=0.4×20
N=8
N,又因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向右的推力和向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推力的大小:F=f=8
N。
21.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容器装有某种液体。液体的体积为2.0×10-3
m3,液体的深度为0.5
m,若容器重为20
N、底面积为2.0×10-3
m2,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为5.0×103
Pa。求:(g取10
N/kg)
(1)液体的密度;
(2)距容器底高为0.2
m处A点的液体压强;
(3)这个装着液体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4)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解:(1)由p=ρgh得,液体的密度:
ρ===1.0×103
kg/m3。
(2)A点距离液面的距离:
hA=0.5
m-0.2
m=0.3
m,
A点的液体压强:
pA=ρghA=1.0×103
kg/m3×10
N/kg×0.3
m=3
000
Pa。
(3)液体的重力:
G液=mg=ρVg=1.0×103
kg/m3×2.0×10-3
m3×10
N/kg=20
N,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1===2×104
Pa。
(4)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F=pS=5.0×103
Pa×2.0×10-3
m2=10
N。
22.如图甲所示,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水面上方某一高度处匀速下降,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
N/kg,水的密度约为1.0×103
kg/m3)
甲
乙
求:(1)圆柱体的重力;
(2)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3)圆柱体的密度。
解:(1)由图乙可知,圆柱体没有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6
N,则圆柱体的重力:
G=F=6
N。
由图乙可知,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
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7
cm-4
cm=3
cm,
则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03
m=300
Pa。
(3)由图乙可知,圆柱体完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
N,则圆柱体完全浸没后受到的浮力:F浮=G-F′=6
N-4
N=2
N,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所以由F浮=ρgV排可得,圆柱体的体积:
V=V排==
=2×10-4m3,
由G=mg得圆柱体的质量:
m===0.6
kg,
则圆柱体密度:ρ===3×103
kg/m3。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3.小刚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小刚找到了以下几种器材:规格相同的两块海绵、三本字典。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甲海绵平放在桌面上,图乙海绵上平放一本字典,图丙海绵上叠放两本字典,图丁海绵上立放一本字典,图戊一本字典平放在桌面上。
甲
乙
丙
丁
戊
(1)比较实验甲和乙,可以得出:力能使物体发生__形变__,小刚是根据__海绵的凹陷程度__的现象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实验乙和丙,可以得出:在__受力面积__相等时,__压力__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实验__乙__和__丁__,可以得出:在压力相等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设图乙中字典对海绵的压强是p乙,图戊中字典对桌面的压强是p戊,则p乙__大于__p戊。
24.如图所示,物理兴趣小组用金属块研究浮力的实验。(ρ水=1.0×103
kg/m3)
eq
\o(\s\up7(),\s\do5(A))
eq
\o(\s\up7(),\s\do5(B))
eq
\o(\s\up7(),\s\do5(C))
eq
\o(\s\up7(),\s\do5(D))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1__N。
(2)比较__ABC(或ABD)__(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比较__ACD__(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金属块的密度为__2.7×103__kg/m3。
(5)在实验中,排除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兴趣小组发现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请指出实验操作中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__溢水杯没有装满水__。
25.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eq
\o(\s\up7(),\s\do5(甲))
eq
\o(\s\up7(),\s\do5(乙))
eq
\o(\s\up7(),\s\do5(丙))
eq
\o(\s\up7(),\s\do5(丁))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__两端液面高度差_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2)比较实验甲和实验__乙__,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增大__(选填“增大”或“减小”)。
(3)比较实验乙和丙,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__密度__有关。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丙和丁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_无关__(选填“有关”或“无关”)。
(5)小刚为了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将液体压强计进行了如图戊所示的改进。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液面相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a、b容器内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且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ρ1__>__(选填“>”“<”或“=”)ρ2;若使U形管中的液面再次相平,应__增大__(选填“增大”或“减小”)b容器中的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
戊
26.墨水沾到衣服上,很快就会渗入衣服,这种液体主动流进狭窄空间的现象称作“毛细现象”。毛细现象中液面升高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建立假设】液面上升的高度与细管的粗细有关。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假设,他们将半径分别为r、r和r的细玻璃管立于水中,观察水位上升的情况(如图为示意图)。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同种液体,液面上升的高度与细管的半径成反比__。
【交流与表达】
①发生毛细现象范围内,如果用足够长的半径为r的细管,请预测水位上升的高度为__5h__。
②该小组还想研究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种类的关系,请帮他们完成方案设计。
建立假设
实验方案
细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__将两根半径相同的细玻璃管立于两种不同种类的液体中,比较液面上升高度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