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JJ)
游戏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数学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运动吗?你喜欢哪些运动呢?和同学、老师说一说。
生:我喜欢跳绳。
生:我喜欢踢足球。
……
让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引发兴趣,注意对话要简短。
师:同学们这么喜欢运动,那么在平时运动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注意到其中隐含着许多数学问题呢?如果没有,没关系,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创造机会让你来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
教师投影出示游戏图。
1.观察图画,说一说。
师:同学们,快看,操场上的小伙伴们正在玩得热火朝天呢!你们想参与吗?
生:想。
师:我们先来看一看都有干什么的吧!
生:同学们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
教师可以接着问:还有哪些运动呢?
生:有拍皮球的,投沙包的。
生:还有拔河的。
生:还有的同学在喊加油。
师:哦,当起啦啦队员了。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同学们在活动时的具体情况吧。
2.阅读文字,了解概况,提出问题。
(1)跳绳。
师:我们先来看看跳绳的具体情况,通过观察画面,你知道了什么?
生:有两个组在跳绳。
生:我还知道一组跳了34下,二组跳了30下。
师:哦,我也知道,这是旁边的两位小朋友数出来的,他们真是细心。还有吗?
生:我也数了一下,跳绳的一组有5人,二组也是5人。
师:你能根据你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组比二组同学多跳多少下?一组和二组同学一共跳了多少下?
……
教师再挑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口头回答,教师再书写板书。
(2)拍皮球。
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大树旁,这里的同学在做什么呢?
生:他们正在比赛拍皮球呢!
师:人来齐了吗?
生:还没有。已经来了12人,还有8人没到。
师:你能根据这个条件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一共有多少人拍皮球?来的人比没来的多多少?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充分予以肯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踢毽子。
师:看过了拍皮球的同学,接着我们到踢毽子的人那边去瞅瞅吧,一定也能找出数学问题,看谁最棒!
师生一起看图讨论问题。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正在踢毽子的这位小朋友,先给他取个名字吧。
生:叫他小智吧。
师:谁来扮演一下小智,看看他说了什么?
生(小智):我先踢了12个,又踢了10个。
让学生提出问题:小智前后一共踢了多少个?
再解答:12+10=22(个)(教师板书)
师:旁边的小慧不服气了,她憋足了劲,正在说“我一定要超过你”。
猜猜看,她可能会怎样做呢?
让学生假设小慧可能踢多少下,再提出问题,如:小慧比小智多踢了多少下?引导学生充分合理地进行想象,教师及时点拨。
(4)拔河。
师:今天这里有一种运动最能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是拔河。
师:是的,今天男女生比赛,正进行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呢。我们也来为他们加加油。
学生了解数据:男生有23名,女生有20名。让学生提出问题:参加比赛的有多少名同学?女生比男生少几名?(或男生比女生多几名)再让学生猜一猜比赛情况。
生:可能男生会赢。
生:这不公平,男生人数多。
……
(5)投沙包。
了解投沙包情况,合理想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投沙包的比拔河的少几人?拍皮球的比投沙包的多几人?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问题,教师应注意鉴别和引导。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观察和讨论,你有什么感想?
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我能在很多地方找到数学问题。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板书设计】
游戏中的数学
1.跳绳
2.拍皮球
3.踢毽子
4.拔河
5.投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