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06 10:0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课内知识考查(32分)
(一)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4分)
(1) ,风飘飘而吹衣。
(2)策扶老以流憩, 。
(3) ,亦崎岖而经丘。
(4)聊乘化以归尽, 。
(5) ,访风景于崇阿。
(6)山原旷其盈视, 。
(7)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 。
(8) ,秋水共长天一色。
(9) ,形影相吊。
(10)既无伯叔, ; ,晚有儿息。
(11)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
(二)课内知识考查选择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2.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赍(jī)发 迤(yǐ)逦 出岫(yòu) 坍(dān)缩
B.叨(dāo)陪 遄(chuán)飞 笑靥(yàn) 拔擢(zhuó)
C.泅(qiú)水 夭阏(è) 讥诮(qiào) 逋(bū)慢
D.撮(chuō)合 优渥(wò) 贿赂(lùo) 央浼(měI)
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尺牍 盘缠 轻鸢剪掠 臭名昭著
B.笼统 辖制 涸辙之鲋 皇天厚土
C.拮据 怂勇 潘江陆海 不落窠臼
D.矫首 希冀 安然无恙 得鱼忘荃
4. 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 汤之问棘也是已。
C. 敛不凭其棺。 D.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5.下列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而后乃今将图南 B. 忧劳可以兴国
C.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D. 将成家而致汝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B.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望长安于日下
C.①今臣亡国贱俘 ②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D.①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②彼且奚适也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始速祸焉。速:快速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推究
B.宇文新州之懿范。懿:美好。
穷且益坚。穷:贫穷
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
所谓天者诚难测!诚:副词,实在。
D.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业:继承家业事业
除臣洗马。除:革除。
8.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B. 智勇多困于所溺 舍簪笏于百龄
C. 不赂者以赂者丧 但以刘日薄西山
D.慈父见背 遂见用于小邑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应厉行节约,甚至应做到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
B.吴教授真不愧为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一幅画三下两下便一蹴而就了。
C.美军和伊拉克部队曾在伊西部哈赛巴镇发起了“铁幕行动”,对反美武装实施重于泰山的打击,遭到当地逊尼派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
D.每年6亿多美元的联合国会费,对经济总量占全球财富28%的美国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但美国偏偏不肯支付,连续多年大数量地拖欠,去年最多时候竟达18亿美元之巨。
10.下面有关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仪表举止、言谈话语、坐立行走都要符合礼仪。在古代的礼节中,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而室内座位方面又以坐西向东为尊。“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是指古人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以表示敬意。
B. “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和西晋李密的《陈情表》是“表”中的代表作。
C.《滕王阁序》中有“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的句子,其中“牛”、“斗”指二十八宿的牛宿和斗宿。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字子安,其名与字间具有相成关系,如果王勃要自称,当称“子安”。
D.《祭十二郎》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韩愈,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洵的《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11-14题(15分)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人。初为明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顺治三年,师定福建,琅从芝龙降。从征广东,戡定顺德、东莞……成功窜踞海岛,招琅,不从。成功执琅,并絷其家属。琅以计得脱,父大宣、弟显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
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时成功已死,其子锦率众欲犯海澄。琅遣守备汪明等率舟师御之海门,斩其将林维,获战船军械。三年,加靖海将军。七年,琅密陈锦负隅海上,宜急攻之。召诣京师,上询方略,琅言台湾计日可平。事下部议,寝其奏。因裁水师提督,授琅内大臣。二十年,锦死,子克爽幼,诸将郑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大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上复拜琅福建水师提督,谕相机进取。二十二年六月,琅自桐山攻克花屿、猫屿、苹屿,乘南风进泊八罩。琅遣游击蓝理以乌船进攻,敌舟乘潮四合。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遂取澎湖。克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克爽率属剃发,迎于水次,缴延平王金印。
 台湾平。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命允行。琅又疏请克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俱诣京师。诏捷克爽公衔。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③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 三十五年卒于官,年七十六,葬惠安黄塘,赠太子太保。子世纶、世骠,自有传;世范,袭爵。
   (节选自《清史稿·施琅传》,有改动)
[注]①郑成功(1624-1662)南明抗清、收复台湾的名将。父郑芝龙降清,他坚决反对,率兵入海。②施琅(1621-1696)清代将领,曾为明总兵郑芝龙部将。③衔恤茹痛:恤,哀伤;茹痛,忍受苦痛。
1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戡定顺德、东莞 戡:攻克、平定 B.琅密陈锦负隅海上 陈:陈列
C.谕相机进取 相:察看 D.事下部议,寝其奏 寝:停息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琅以计得脱/并绘图以进 B.因裁水师提督/因荐琅
C.将致毒于郑氏/迎于水次 D.初为明总兵……冲锋/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两次写到任命施琅为水师提督,可见这两次中间,施琅曾经被免去水师提督。
B.郑克爽降清了,有人认为施琅这下子一定要替父报仇了,但他深明大义,并未如此。
C.施琅明白台湾的重要性,它虽然是一个远离大陆的海岛,但它关系着苏浙闽广四省的安危,所以对台湾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D.郑锦曾想进犯海澄,被施琅打败。二十年以后郑锦去世,郑子年幼,诸将郑国轩、冯锡范叛变,大学士李光地认为收复台湾的时机已到,力奏收复台湾,并推荐了施琅。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流矢伤目,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5.古代诗歌阅读(6分)
小 园 【清】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6.下列对《红楼梦》和《家》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觉慧参加学生联合会组织的请愿、罢课、散发传单、创办刊物等反对军阀的斗争,遭到了高老太爷的严厉斥责,并被禁闭在家里。此时,他诅咒“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窄的笼!”“这种生活,就跟关在监牢里当囚犯一样!”“简直是浪费青春,浪费生命!”
B.“她这样劝过我,现在你也这样劝我。大家都这样劝我。你的见解跟他们完全一样。在这个时候说这种话还有什么用。”话还没有说完,他就掉头走开了。
觉新看见觉民能够随意地去看望琴,感到很羡慕,为自己不能去看望生病的梅而痛苦。这是觉民劝他不要顾虑一切去看望梅表姐时,他流着泪生气地说着的话。
C.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养。觉新流泪答应了长辈的要求,送瑞珏到城外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去。瑞珏难产,觉新赶到床前,妻子却在凄惨的叫声中,死在他的怀里。
D.贾元春死后,贾府种种行为触怒了皇上,贾府被奉旨查抄。在贾琏房中,抄出两箱房契、地契和高利贷借票,贾政、贾赦、贾珍、贾琏被押走,贾母、凤姐惊吓病倒。后来贾琏放回,贾政、贾赦和贾珍被革去世袭官职,发配边疆。
E.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看探春是个姑娘,又是庶出,自恃是邢夫人的陪房,便趁势作脸,掀起探春的衣襟,结果,挨了探春一耳光,还遭到侍书的挖苦。凤姐见此情景,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奴’。”
 17.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红楼梦》中贾珍请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秦可卿丧事的原因和过程。
(2)简述觉新听到觉慧要离家出走时的反应。
我选( )题
120
五、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8~20题。
“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文化的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原生态的音乐声调古朴原真、嗓音鲜润婉转、高亢雄浑,让人们犹如听到了天籁之音;原生态的舞蹈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将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土风貌。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苗寨的山歌闪烁如祖传的银冠,蒙族的乎麦宽广如无垠的草原;一曲十二木卡姆,一书 “山药蛋”,一嗓子信天游;那古朴原真的乡间俚语、原汁原味的山歌吆喝、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中独有的形体动作和节奏都构成了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在歌唱领域中,要是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唱得再好,也不是地道的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如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劳动号子”,在田野山间所产生的“山歌”,其语言韵调都有明显特点。
原生态艺术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侗族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也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音乐我们还是第一次欣赏到,它们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原生态民歌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也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如青歌赛上云南省代表队的原生态唱法选手纳西姐妹组合,以动情感人的《嫁女调》获得青歌赛第五名,很多观众都说,这个剧目唱得非常好,很有地方色彩,非常感人。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失去原有的形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目前保护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避免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变质、在不断发扬中消失、最终沦为一种表演,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原生态文化的美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尊重,而不要去排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原生态文化中的纯洁美!
18.下列有关“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原生态”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某个地域,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且未经商业开发。
B.“原生态”文化具有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的特征,是文化的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 C.“原生态”文化的特质在原生态舞蹈上有充分的体现: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
D.“原生态”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最典型的代表只有音乐和舞蹈,它们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1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各民族的原生态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如苗寨的山歌、蒙族的乎麦等,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所独有的艺术语言。
B.在歌唱领域中,原生态唱法只要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不会失去原生态歌唱的意蕴。
C.原生态艺术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而我国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D.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上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失去原有的形态,也许会像许多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文化现象一样快速消失。
2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原生态艺术有着独有的艺术语言和地方特色,其它地方的观众会因为语言不通和民俗不同而很难接受它,更谈不上喜欢它、欣赏它。
B.原生态民歌只是因为唱法丰富,有味道,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所以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胜一筹,更获得观众的喜爱。
C.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离开这块土壤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不能对民歌手进行一点点的策划包装,因为不利于原生态的发展。
D.目前,原生态文化生存的土壤正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果我们不去想办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那么,它可能最终会变质,沦为一种表演。
(二)小说阅读,完成21-23题。(15分)
桥 畔 的 老 人
海明威
一个满身尘土,戴着一副钢边眼镜的老人坐在桥畔。
这是一座浮桥。桥上车水马龙,汽车、卡车、男人、女人,还有小孩,蜂拥地渡过河去。一辆辆骡拉的车子靠着士兵推转车轮,在浮桥陡岸上摇摇晃晃地爬动着。而这个老人却一直坐在那里,木然不动。他已经精疲力尽,无法再迈动脚步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了解桥头周围的情况,摸清敌人的动向。这项任务完成以后,我又回到了桥畔。这时,桥上的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寥寥无几,而这个老人还是坐在那里。
  “你是哪里来的 ”我上去问他。
  “从桑·卡洛斯来的。”他说时,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桑·卡洛斯是他的家乡,所以一提到家乡的名字,他感到快慰,露出了笑容。
“我一直在照管家畜。”他解释着。
“喔。”我对他这句话似懂非懂。
“是呀,”他继续说,“你要知道,我在那里一直照管家畜。我是最后一个离开桑·卡洛斯的呐。”
他看上去既不像放牧的,也不像管理家畜的。我看了看他那满是尘土的黑衣服,看了看他那满面泥灰的脸颊,和他那副钢边眼镜,问道:
“是些什么家畜呢 ”
“好几种,”他一边说一边摇着头,“没有办法,我是不得不和它们分开的。”
  我注视着这座浮桥和这块看上去像是非洲土地的埃布罗三角洲,心里揣摩着还有多久敌人会出现在眼前,也一直留神地听着是否有不测事件发生的联络信号声。而这个老头仍然坐在那里。
“是些什么家畜呢 ”我又问他。
“共有三头家畜,”他解释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一定要同它们分开吗 ”
 “是呀,因为炮火呀!队长通知我离开,因为炮火呀!”
“你没有家吗 ”我问的时候,举眼望着浮桥的尽头,现在只有最后几辆车子正沿着河岸的下坡,疾驰而去。
“我没有家,”他回答说,“我只有我刚才说过的那些家畜。当然,那只猫没有问题, 它会照管自己的,可是,其他的牲畜怎么办呢 ” “你的政见怎样 ”我问他。
  “我毫无政见,”他说,“我今年76岁,刚才走了12公里,现在已经寸步难行了呀。”
“这里可不是歇脚的好地方,”我说,“要是你还能走的话,你就到去托尔萨的叉路口公路上,那里还有卡车。” “我等会再去。那些卡车往哪里去呀 ”  “朝巴塞罗那方向去的。”我告诉他。
“那个方向我没有熟人,”他说,“谢谢你,非常感谢你。”
他面容憔悴,目光呆滞地望了望我,似乎要谁分担他内心的焦虑似的。然后说:“那只猫没有问题,我心中有数,不必为它担心。但另外的几只,你说它们该怎么办呢 ”
“嗯,它们可能会安然脱险的。”
“你这样想吗 ”
“当然罗,”我说时,又举目眺望远处的河岸,现在连车影也没有了。
“我是因为炮火,才不得不离开的。而它们,在炮火中怎么办呢 ”
“你有没有打开鸽子笼 ”我问。
 “打开了。”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对,对,它们会飞的。……但另外的牲畜呢 唉,最好还是不去想它们吧。”他说。
  “要是你已经歇得差不多了的话,应该走了。”我劝着他,“站起来,走走试试吧!”
  “谢谢,”他边说边挣扎着站起来,但身子一个摇晃,朝后一仰,又跌倒在尘土中了。
“我一直在照管那些家畜,”这时,他说话的声音单调、刻板,也不是在对我说,“我一直就是照管家畜的。”
此时此刻,我对他已经无能为力了。那是复活节后的星期天,法西斯军队正朝埃布罗推进。阴霾的天空中,云幕低垂,一片灰暗,连敌人的飞机也无法上天。
猫儿会照管自己,飞机没有上天,这就是那个老人能碰上的全部好运了。
2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再现了战争中的真切场景,这种逼真而恢宏的战争场景描写与作者曾到欧洲战场采访和参战的经历分不开。
B.老人反复说“我一直照管家畜”,这足以揭示出他的内心世界,既为被迫离开自己的家畜而感到内疚,又为它们将会遭到不幸而忧心忡忡。
C.“我”问老人的家及政治态度时,老人敷衍了事;老人问“我”动物能否躲过炮火,“我”心不在焉。这主要由于两人身份不同,关心和关注的焦点不同。
D.老人几次唠叨着自己的家畜,为它们的命运担心,这样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老人对和平的向往,对罪恶战争充满谴责。的心理。
E.作者主要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主人公——桥边的老人,一个是线索人物——“我”。我的“沉稳”与老人的“焦虑”构成鲜明对比。
22.小说最后两段的表达效果和作用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这篇小说体现了海明威创作的“冰山理论”--“我常常试图根据冰山原理去写作,露出水面的是八分之一,而有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你可以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部分,这就会使你的冰山变得深厚而雄伟壮丽。”请结合全文,从语言、选材两个方面对这个观点作出评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文字运用(3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21岁瘫痪,30岁患肾病,1998年开始做透析,史铁生在59年的人生历程中,有近40年与病魔抗争,一生与轮椅和医院相随相伴。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思考。他紧握“生命”之笔,饱蘸“心血”之墨,书写了一篇篇坚强的“生命之歌”。直到离去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忘记捐献自己还有用的器官,为人类和社会做贡献。在这物化与浮燥的当今,他为我们竖起了难以逾越的精神“标杆”。
  2011年1月6日,复旦大学的“史铁生追思会”,屏幕上打出他的肖像。照片上的他那么精神饱满,宽厚地笑着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这样的作家是不会死的。
①“精神饱满”可用成语 替代。(1分)
②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更正
错别字: 应改为 (1分)
③划线句子有语病。把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1分)
七、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生活中,总免不了走出一扇门,再去敲开另一扇门。在一扇扇门的穿越中,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而多彩,充满了喜怒和哀乐。有人说,人生就是在敲开一扇扇门中走向圆满和成熟,走向练达和深沉。敲门是人生必须面临的一大课题,也是人生成败的最好注脚。多少人在一扇扇有形或无形的门面前,停住了脚步,缩回了举起的手,被永远阻隔在成功的大门之外……
季延中学2013届高二(上)期中考试卷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三、15.(1)答案一:“窥”。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二:“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四、16、C、D(C.陈姨太吩咐不许觉新进产房,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D,贾政府邸是荣国府,而查抄的是宁国府,查抄宁国府时,被押走、被发配边疆的都没有贾政)
17. (1)答案示例:儿媳秦可卿死后,贾珍想把丧事办得体面些,(1分)可偏偏此时妻子尤氏犯病,不能料理事物。(1分)这时,贾宝玉向他推荐了王熙凤。(1分)于是贾珍便向邢夫人和王夫人提出请求,(1分)王熙凤也表示愿意到宁国府协理丧事。(1分)
(2)答案示例:觉新听到觉慧要走的消息,先是感到意外,(1分)之后他请求觉慧不要走,(1分)当觉慧表明去意已决,他又劝觉慧再等两年再走。(1分)后来觉慧提到正是他的不敢反抗才导致梅和瑞珏的惨死,他才醒悟过来,并表明要设法帮觉慧。(2分)
五、(一)
18.D(原文“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且原文说“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而不是只有音乐、舞蹈。)
19.B(说法绝对,原文“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
20.D(A “其它地方的观众会因为语言不通和民俗不同而很难接受它,更谈不上喜欢它、欣赏它”错,文中“纳西姐妹组合”受欢迎可为证据;B “只是”绝对化了,“更胜一筹”误,原文没有把原生态民歌和美声、通俗比较,一决高低之意; C 原文“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且“对民歌手的策划包装不利于原生态的发展”推断有误,原文纳西姐妹组合获得好评,实则有利于原生态发展。)  
(二)21、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D不给分。
22、小说最后两段看似平淡,但情感深沉,意蕴丰富。
它的表达效果和作用有以下几点:①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法西斯军队推进);
②通过环境描写(阴霾的天空,云幕低垂),渲染战争来临之前压抑沉重的气氛;
③暗示老人即将到来的悲惨结局,烘托人物悲凉心境,暗示了文章的中心。
23、小说在语言上简约朴素,不事渲染,多用白描手法进行客观描述,但却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包蕴丰富的内容,把战争给普通人造成的心灵伤害刻画得入木三分。
选材上,仅以一幅画面、一段对话的微小格局。从一位遭受战争灾难流离失所的老人挂念自己的家畜这个小角度,表现宏大的战争主题,以小见大的表现战争的残忍、罪恶,表现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六、24、 ①神采奕奕(多个,意思对就可以)②浮躁③词序不当,改为“思考与追问”
www.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