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三国末期各国的状况
①蜀国:刘备、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昏庸无能。
②东吴:孙权去世后,其子孙浩更是年幼无知,
国政混乱。
③魏国:曹丕去世后,司马懿及其子孙控制魏国大局,但司马家族统治下魏国实力不断强大,终于在公元263年,大将邓艾攻破成都,蜀后主刘禅投降,蜀国灭亡!
④公元280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派兵攻取东吴,东吴后主孙浩投降。自此,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魏灭蜀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利用蜀国内部混乱的机会,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大军分三路攻蜀。后主刘禅出降,蜀亡。
●司马炎建晋
226年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179-251年)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不久,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皇帝深感司马昭的篡权野心,对大臣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亲率数百人攻司马昭,反被司马昭所杀。
265年,司马昭死,其子司马炎废掉魏主曹奂,自立为皇帝。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一、西晋的建立
晋伐吴图
●晋灭吴,统一中国
279年十一月,晋大举伐吴,步骑二十余万分五路直指建业、夏口、
江陵等地。王浚率水军自巴蜀顺江而下,直逼吴都建业。
280年三月,吴主孙昭向晋将王浚投降,吴亡。经过九十年的分裂混战,至此中国又重新统一。
“三国尽归司马氏”
一、西晋的建立
西晋能够统一的原因
(1)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充足,逐渐超过了南方。
(2)南方蜀、吴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且蜀国已被魏国所灭。
(3)从客观上看,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说一说漫画中的故事
乐
不
思
蜀
狗尾续貂
何不食肉糜
石崇王凯斗富
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奢靡、腐朽、堕落,没有进取之心,充满了腐败的味道
分析当时的社会风气以及带来的社会影响
西晋的统治
人们追逐钱财,将钱财视作生生父母,社会上歪风邪气盛行,弥漫着腐朽的氛围。贵族之间穷奢极欲,陷于纸醉金迷之中,更是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为西晋的灭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
无力治国。西晋皇族纷纷起兵争夺
皇位,混战十几年,耗竭了西晋国
力。史称“八王之乱”。
二、八王之乱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资治通鉴》
②中原人口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2)八王之乱的影响:
①八王混战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内迁时期:
东汉、魏、晋时期
内迁少数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族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边疆少数民族为什么要内迁?
(1)因自身经济或发展的需要向中原逼进。
(2)被中原王朝征服后的强制内迁。(补充劳动力和兵源)
匈奴
鲜卑
羯(jié)
羌(qiāng)
氐(dī)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
五胡内迁
氐族、羌族从西北
迁至陕西关中
匈奴、羯族从内蒙古草原迁至山西一带
鲜卑族一部分迁至辽宁
另一部分迁至陕西及河套地区
椅子
胡床
方凳
民族交融趋势
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内迁的各族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西晋灭亡后,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内迁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
统称为“十六国”。
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伐,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前
秦
苻坚
王猛
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西晋的建立: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
时间:晋惠帝在位期间
背景:封王掌握实权,皇帝昏庸,朝政腐败
影响:西晋衰落;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迁移时期:东汉末年、魏、晋时期
生活状况:西晋向其收取重税,
征兵派役,掠买人口
西晋统一全国: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短暂统一
八王之乱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课堂小结
结果:部分内迁民族起兵反晋;
西晋灭亡,北方政权十六国并立
【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是(
)
A.魏国??
B.西晋
??C.东晋
D.蜀国
B
【2】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定都洛阳
C.“七王之乱”
D.西晋迁都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