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的奥妙》课堂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段及科目
小学二年级下 数学
授课教师
时间
课题及题目
《“重复”的奥妙》第一课时
教材版本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学校名称
授课地点
授课地点
教学目标设计
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有关重复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同时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学习内容
《重复的奥妙》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中的情境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简单重复的规律。情境图中蕴含多个简单重复规律的信息,这些丰富的规律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规律存在的广泛性。学生在观察,找到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规律,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表达方式是多样的,如画图、文字、数字、符号等。再经过讨论交流,概括出规律的共同特征——重复。接下来依据前面的规律,想象后面是什么,发展学生推理能力,最后再进一步列举生活中的重复现象,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情现状
本节课重点研究的是简单的“重复”规律,“规律”这个词对学生并不陌生,一年级有找规律填数,所以找规律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但会用哪些方式表达学生还是比较偏向于用实物和文字表示;而“重复”的现象呈现也更加复杂,不仅是图形的颜色,而且在形状和数量上也都有着各自的变化规律。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过程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概括的能力,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情感态度
在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策略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规律,经历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全过程。
难点: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规律、探究规律。
方式方法
1.通过创设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采用观察法、小组讨论探究、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
2.进行小组激励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
媒体技术
1.电脑、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视频、平板。
2.课堂习单。
3.串珠和绳子(每组一份)。
教学流程结构
拓展延伸
表现评价
学习收获
设计新的规律
自主表示规律
多种方法表示规律
描述“重复”的现象
创造规律
找出规律
揭示规律
课后延伸
表示规律
课堂小结
运用规律
课前预习
探究规律
创设情境:珠宝店小游戏
评价方案设计
课前检测
【测评内容】
思考:生活中有什么重复的现象?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评价方式】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活中重复的现象。
课堂练测
【练习内容】
【评价方式】
1.能读懂题目要求,并能按照要求完成练习。
2.友好和谐的与小组成员合作,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课后评测
【测评内容】
根据课堂创作的项链规律,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它规律。
【评价方式】
组内分享,并选出代表作品全班分享和评价。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渲染气氛,从“珠宝店串项链”游戏展开,学生观察项链的宝石排列导入,引发学生对项链的排列规律产生兴趣。
2.提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么准确呢?有什么窍门?
学生回答,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观察到的规律和窍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1.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把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让学生初步接触较简单的“重复”现象,并用语言等方式进行简单的表达,为进一步表示规律做好铺垫。
二、探究规律
(一)表示规律。
1.课件动态出示店面布置,学生发现排列规律。
2.学生活动:请你把规律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并和同桌说一说。
3.展示同学作品,全班面前说一说。
(二)揭示规律的特点。
1.这些规律的共同点是什么?
预设:它们都是重复出现的。
2.你能把图中的规律再继续说一说吗?
(1)小组讨论:组员轮流说,其他组员倾听并判断对错。
(2)结合动画演示,一起说一说。
【设计意图】
1.给足时间让学生观察和表达“重复”的规律,并在交流过程中学习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规律。
2.让学生在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的过程中,掌握表达规律的方法。
三、运用规律
1.涂一涂:独立完成,按规律完成“会员卡”。
2.算一算:提升难度,根据规律找出正确的答案。
3.串一串:四人小组合作,用准备的材料串一条有规律的项链。
4.展示小组作品,点评分享。
【设计意图】
1.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时机和时间。
2.将前面学习的知识与“找规律”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1.交流总结:今天的课堂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收获。
2.教师总结,并对课堂的表现进行评价。
3.拓展延伸:学生结合视频探讨生活中还有哪些“重复”的现象。
4.布置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
1.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更多数学的魅力。
2.学生自主分享、相互评价,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板书设计
珠宝店
表示规律的方法: 重复出现
文字
图形
......
教学反思
二年级学生对于数量和形状变化的规律,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脑中都有自己的“规律”,因此通过学习,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分析、推理等活动过程,从而发现图形的颜色,形状和数量上也都有着各自的变化规律。这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能够明显感到他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对数学的学习和活动有很高的兴趣;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所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还是不清楚或用语言准确的描述“重复”现象。这节课的优点在于学生在这节课中感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参与度高,师生的互动显得很顺畅,不足在于小组合作的组织上还欠缺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