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扣子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4、65页
教材分析
《分扣子》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整理和分类为基础,同时也是以后学习各种知识点归类的起点,能让其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扣子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标准下,分得的结果有可能不同,如果一直分下去,分得的结果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扣子的活动,初步提高学生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自我评价活动中,使学生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2、通过分扣子及小故事,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结合分扣子的实践,了解不同分类方法的标准。
教学难点
经历实践操作过程,感受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猜谜引入,揭示课题。
(2)分钟
活动1:找不同,体验分类的必要性
用心观察,这些扣子有什么不同?
形状不同、扣眼不同的扣子放在一起你觉得怎么样?
板书:比较、标准
板书课题:分扣子
猜谜,回答
动手操作,探究学习
活动1二次分类
动手操作
想不想自己动手分一分?请你把它分成两类
要求:
选择你喜欢的分类标准再分。
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分完后放桌面,记住你的分类结果并安静的举手。
2、引导学生展示(2人)——边分边说
有谁是把扣子分成两类的?你是按( )把扣子分为( )和( )
能继续往下分吗?
同样引导另一种分法
3、请你比较两种分类,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意识到分类的结果是一样的。(数量和形状比对)
动手操作
学生展示和表达
生1:分类的顺序不同
生2:最后分类的结果是一样的。
活动2(方案1)
找标准:你找到什么不同?
按照不同的标准往下分,你觉得会分成多少次才能分到结果相同的呢?能分多少类?
想分吗?只动手不行,我们要来动脑筋。
可能按什么分?
老师再给个提示
怎么有2个一动不动呀?
小组合作
(1)用你的脑袋想,你觉得还有什么分类方法?最终结果会一样吗?
学生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结论
(全班分组,4-6人一组,分工合作)
(2)验证的结果是什么?
师总结:同样的东西,分法不同,分类的最终结果是一样的。
生1:颜色、扣眼数、形状
生2:意思是把上面的物品分成两类,可能按颜色分
生3:还可能按扣眼数
生回答
联系生活,巩固内化。
(5分钟)
联系生活
分类有什么好处呀?
你感受到分类的好处了吗?
展示生活中,数学中的分类。(书本身,美丽田园)
你看到什么?(笑脸)评价中也有分类
巩固内化
《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绘本)
思考
回应
板书设计:666750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