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7.21.1 生命的起源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7.21.1 生命的起源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7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27 16: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单元 生命的演化
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一.关于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
1.神创论:生命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的
女娲造人、上帝造人
2.自然发生论: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的: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淤泥生鼠
生命是自然发生的吗?
17世纪中叶,意大利医师弗朗西斯科·雷迪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
巴斯德的实验
3. “生生论”:
雷迪和巴斯德的实验结果说明: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4.宇宙生命论:生命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
5.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是在漫长的宇宙进化中发生的,是宇宙进化到某一阶段的产物。
太阳辐射 火山爆发 雷鸣电闪
使无机小 分子
合成有机小分子
有机酸、氨基酸、单糖、脂类、
嘌呤、嘧啶、核苷酸等等
提供能量
用电击提供能量,从无机小分子可得到有机小分子。
米勒的实验装置
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大约发生在距今 45-35 亿年 间。
非生命物质
原始生命
原始地球条件
(原始大气)
(原始海洋)
1.化石证据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遗迹。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越来越晚近的地层中才出现。
越古老的地层中,化石中的生物种类越少,结构越简单、低等、越适合生活在水中;
越近代的地层中,化石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高等、越适合生活在陆地
一.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
现代类人猿属于高级的灵长类,主要种类就是: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
人与类人猿的相似特征
项目
实例
外部形态
身体结构
面部表情
行为表现
其它
类人猿面扁平,两眼在同一平面,无尾。外形与人接近。
类人猿的骨骼与人相似,大脑遮盖了小脑,与人相似。
类人猿大多有喜、怒、哀、乐等多样表情,和人面部表情相似。
类人猿善于模仿;懂得交流;会使用枝条作工具等。
类人猿喜欢群居,有的有家庭生活;可勉强直立行走等。
二.地球上的生命史
1.前寒武纪时期
前寒武纪又称前古生代,指寒武纪或古生代以前即距今5.7亿年以前的地质时代,是地球历史最早的地质阶段。地质学家把漫长的前寒武纪分为太古代、元古代两部分。
早期:单细胞原核生物
中期:单细胞真核生物
后期:多细胞真核生物
2.古生代
寒武纪时三叶虫特别繁盛,因此寒武纪有被称为“三叶虫时代” 。
早期:植物—高等藻类、动物—无脊椎动物;
中期:植物—石松类和裸蕨类、动物——鱼类;
后期:植物—蕨类、动物——两栖动物;
3.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主要是爬行动物,所以中生代曾被称为爬行类时代;植物以裸子植物的苏铁、银杏为最繁盛,所以中生代又称为裸子植物时代 。
而鸟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的哺乳动物也开始发生。
4.新生代:
动物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兴起和繁盛,后期出现了人类。
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
三. 生物进化的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等到高等
从水生到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