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教材三年级下册12课《端午节》学习活动一
制作端午香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午、端阳、龙舟节等。相传,这一传统节日活动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而举行的。
每年端午主要的庆祝活动有插艾、喝雄黄酒、挂香包、吃粽子和竞渡等。本课设计选择了“做香包”为主题活动,旨在通过教学活动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来由与相关习俗,感知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教学目标:
学生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来由与相关习俗,感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通过了解端午香包的特点与用途,在制作香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发展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难点:学着制作一个端午香包,并适当加上装饰图案和挂绳。
教具学具:
长条卡纸、彩笔、剪刀、针、彩线等。
教学过程:
欣赏感受
师生谈话
师:刚刚度过了五一小长假,接下来,我们即将迎来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日?五月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有哪些习俗,你们知道么?
生:端午节……吃粽子、吃绿豆糕、挂卤鸡蛋、挂彩绳、挂香包、插艾草、赛龙舟等……
感受欣赏端午节各种庆祝物件,如:粽子、龙舟、插艾草等。
师:其中和今天学习有关的一个习俗是?挂香包……
导入课题
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端午节》——制作纸香包
观察思考
每小组桌子上都有一个实物香包。
1、看 纸香包是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挂绳(2)六面体(3)吊穗
2、拆
教师引导学生拆开香包,看看香包的基本形是什么形?两个基本形组成了什么形状?
生:基本形: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组成了正方形。
3、思
长条纸尾端是什么形状?怎么做的呢?至少要做几个正方形?
生:尾部是三角形,直接剪去,一共要做七个正方形。
想
装饰图案画在哪里?
生:靠近尾部的三个正方形做装饰图案。
学生小组探究找方法,汇报结果。
三、方法探究
1、学生探究汇报制作步骤
生:
(1)折 长条纸一张,顺着一个方向对折三角形,重复折,直到尾端结束;
剪 剪去尾端一个三角形;
装饰 将靠近尾端的六个小三角形(三个正方形)进行图案装饰。
师指导学生上台完成一个六面体的制作。
备注:画好后,继续强化折痕。
(4)包(香料、装饰)将香料装入小三角锥里,继续朝尾部折叠。将尾端三角形插入口内,折叠成香包,用针穿插彩绳装饰完成。
四、自由探索
要求:尝试用硬的长纸条折叠一两个纸香包,做到棱角分明。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观摩评析
1、收集作品,悬挂、展示。
2、讲评。
六、知识延伸
欣赏不同地域的香包图片。
七、板书设计
端午节
——端午香包
折、剪、装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