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5.1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和应用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5.1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和应用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25 21:4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化学 年级/册 九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目标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应用问题。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看似简单,实际该定律是适用于化学变化的,渗透性强,贯穿了后期所有的化学内容。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大概能明白内容的意思,但是遇到实际解题,无法运用定律去解题。
教学方法
1.通过重新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来历、内容、原因深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通过讲解分类例题,解析题型并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如下:1.对概念的理解有些偏差。 2.把握宏观和微观概念时,很难理解之间的关系。3.进行计算时,反应前后的质量理解有偏差。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质量守恒定律发展简史。
认识一种新的事物,首先要追根溯源,在课本上的认知的基础上全面了解一下质量守恒定律是怎么发现和发展的。有助于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了氧化锡,但容器和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并没有改变。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罗蒙诺索夫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他的这一发现并没有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结论才获得公认。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都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直到1908年德国化学家郎道耳特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科学家们才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虽然有所了解,通过内容的讲解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尤其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到底是什么含义等等,只有理解了定律内容,才能应对解题。
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宏观和微观分析守恒的原因,只有明白了守恒的原因,解题时才能理解题意,分析题目内容。从宏观方面是元素种类和质量守恒,从微观方面是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不发生变化。
通过三种典型题型提高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和理解。
例题1:称取3.0g的某化合物M,在空气中燃烧,完全反应后,得到4.4g的二氧化碳和1.8g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M中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B.该化合物M中只含有碳和氢元素
C.该化合物M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该化合物M中碳、氧元素之比为1:1
解析:此类型题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首先能肯定的是该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碳和氢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得通过计算,根据元素质量守恒,我们可以先计算出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M C=4.4×(12/44)=1.2g MH =1.8×(2/18)=0.2g M C +MH=1.4g;由此说明该化合物中还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3-1.4=1.6g。则碳元素与氧元素之比不等于1:1,所以答案为C。
总结:该类型题中,如果没有数据,肯定是答案A,有数据参与,我们要根据元素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原则计算元素的质量从而得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
例题2: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
A.W可能是单质 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解析:该类型题中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判断谁是反应物,谁是生成物,由此得到反应类型,此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根据表格X质量减小,是反应物,W质量增加是生成物,Y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反应。反应的X的质量为6.8g,生成W的质量为3.2g,由质量守恒定律断定Z一定是生成物,生成了3.6g,则待测处质量应该为93.6g。所以答案为D。
总结:该类型题中,首先要理解定律中参加反应的质量,此题就是要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判断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类型。
例题3: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化学方程式如下:则A的化学式为(??? )
NO??? B.NO2 ?? C.N2 ?D.N2O
解析:此题型需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原子个数不变的原则。找出方程式中哪种元素原子个数是不一致的,从而断定出物质的化学式。从化学方程式中用观察法可以看出生成物中缺少了N和O元素,根据原子个数相等原则可以得出A的化学式是NO,所以该题选A。
总结:根据方程式得出化学式的题型,一定遵循原子个数相等的原则来解题。
小结 设计该微课是因为学生在解决该类问题时存在解题难的问题,从质量守恒定律的起源、内容、原因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再通过典型题型解析和答题总结出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