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分子运动现象改进实验说课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分子运动现象改进实验说课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25 22:2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改进实验:

分子运动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一、教材分析
三、教法分析
四、学法指导
二、学情分析
五、教学过程
目录
教材分析
1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分子运动现象”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氨分子运动的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也是本节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本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细致观察氨气在空气中的扩散情况的同时,想象到氨分子的存在和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知识与技能
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
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解释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实验目标
目标
教学
重点
能想象氨分子的存在和运动,并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
教学
难点
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40分钟
学情分析
2
知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微观世界有个初步的理论了解,比如“分子很小”,“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基本上处于物理学科的层次,对于化学角度还缺少抽象思维意识,难以想象出具体的微观粒子形象。
学生实验特点:
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因此对于简单的实验可以进行相应的现象描述,并根据已学的知识做出简单的解释。
教法分析
3
问题教学法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
活动探究法
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情境教学法
创设氛围-激发欲望-增强兴趣
——说教法
做中学
做中教
融合
学法指导
4
——说学法
体验探究
总结反思
自主学习
注重培养三种能力
我学会
我会学
教学过程
5
教 学 环 节
复习旧知
8分钟突破难点
探究解疑
10分钟抓住重点
梳理归纳
15分钟攻克重点
课后作业
7分钟强化认知
教学过程
5
——复习旧知
教学活动
静心动脑,观察实验的现象?
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目标和需要突破的疑惑点
教学过程
5
——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
师生互动:讲解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
设计意图
任务驱动法设疑,
让学生发现问题
优点:该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便。
不足之处:
1、由于浓氨水有较强的挥发性,环境中会弥漫着难闻的气味,不仅污染空气也不利于师生健康。若大烧杯口不平,外面的B烧杯中的酚酞试液也可能变微红色。
2、原实验药品用烧杯盛放,氨水的用量偏多。用1000ml大烧杯空间较大。氨分子的扩散过程时间长,实验装置不能定型(每次实验都要临时组合)。
3、原装置在讲台上演示时不能移动,教室后排的学生不易观察到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
5
——小组讨论
当搞清了教材实验的不足后,就可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是在相对封闭的实验体系里进行实验
二是减少药品(尤其是污染性试剂)的用量,简化实验操作步骤。
三是两种试剂(或药品)不直接接触,也能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
实验创新思路:
教学过程
5
——探究解疑
教学活动
展示点评,攻克教学重点:分子运动现象改进实验
2分钟
1分钟
8分钟
实验
用品
实验
原理
实验过
程及点评
教学过程
5
——探究解疑
实验改进
实验用品:
仪器:锥形瓶、铁丝、橡胶塞、棉花、细线、玻璃瓶(小药瓶)、注射器、胶头滴管
试剂:酚酞、浓氨水
实验原理: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溶于水后生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由于氨分子的扩散,所以用注射器向玻璃小瓶内注入的浓氨水扩散出的氨分子,能使铁丝上湿润的棉花(喷有酚酞)变红,以此证明分子运动状态的存在。
4
——探究解疑
实验过程
1.把锥形瓶放在水平桌面上
2.把铁丝上放置制作成小花(棉花)(3个小花)
3.在小棉花上均匀地滴上酚酞试液,把小树用细线拴好,并让小树花悬在瓶子的中间。
4. 用注射器向玻璃小瓶中注射浓氨水,将玻璃小瓶用细线拴好并放在瓶底,观察现象。
教学过程
5
教学过程
5
——探究解疑
实验效果
1.比课本上的“大烧杯罩住的两个小烧杯”的实验现象迅速,并且有颜色由浅至深的逐渐变化过程,这就让学生更容易想像“分子在不断运动”
2.氨水几乎没有扩散到空气中,教室中几乎闻不到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减少了污染 。
3.氨水可以重复利用,大大减少了酚酞溶液,节约了药品。
4.该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实验具有对比性
5.该实验装置便于移动,可以让教室全体学生都观察到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
5
——环节梳理
教学活动
点评本次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1.用封闭的锥形瓶代替大烧杯
2.用喷有酚酞试液的白色小花花替代盛装酚酞的小烧杯A
3.用吸取浓氨水的注射器代替盛有浓氨水的小烧杯B
教学过程
5
——环节梳理
实验点评
1.实验用品生活化,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
2.用锥形瓶进行实验,创造一个密封环境,无氨味挥发出来,努力做到环保化。
3.用注射器注入微量浓氨水,节约药品,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经济性原则。
4.利用变色的小花使实验更加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知识重难点。
绿色化、简约化、直观化
教学过程
5
作业布置
布置家庭小实验:回家后看看还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改进这个实验(提示学生可以用碳酸饮料瓶,同时可以将纸折成自己喜欢的形状)
结合生活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课堂小结
畅所欲言谈收获
知识?
方法?
感悟?
教学反思
5
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得以外延
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挖掘。
没有注意挖掘合作高效的“师友”组合,及时予以肯定和宣传,错失了一个成长点。
感谢各位的聆听,谢谢!